姚小鸥
大戴礼记与尤明庆教授的尺度考古
2021-10-8 12:11
阅读:2866

     尤明庆教授是我在科学网上的好友。他的文章多科技含量,对我这个缺乏科学知识的人来说非常宝贵,所以每篇必读。近来,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以出土古器物为对象的博文,以器物本身的尺度来断其考古学年代,我以为是很有创见的。

       我没有上过高中。1965年从郑州四中毕业后,所填报的六所高中,无一录取我,包括一所新建的公认水平较差的郑州二十四中。个中缘由现在也不知晓,但我以为不全是成绩的原因。因为我在学校是公认的学习尖子那次考试也并无重大失误。我最终所上的“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半工半读职业学校”(文革中改名为“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中等专业学校”后来又改了其他名字)是一所为农村基层供销仕途社培养财会和棉麻检验人员的学校。这个学校里不学外语,数学也只有初等代数。文革中,我在初中同学蓸福林兄的指点下(他下乡后被抽回在郑州师范学校培驯后任某中学数学教师)自学数学。1978年参加高考时,数学得到了六十多分的较好成绩(当年郑州大学数学系录取时,数学卷要求55分以上的成绩)。然而当年高考范围,代数只考数列而无极限;解析几何只考到座标平移而无旋转,和我自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中等专业数学教材)相符,所以从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个成绩是有水分的。就本文所欲表达来说,我想说的是,尤教授的计算方法我搞不很透。那么,我为什么对这一研究非常看好呢?

        我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史的研究,深信中国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而不是东周以上无史”之类的否定论。我在自己的学术自选集封底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浸润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从礼乐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说,我凭直觉,认为尤教授的研究路径是正确的。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凡事皆有度。而度既有继承(从方法和规定来说)又有演变(由生产与管理的需要所致),近来重读《大戴礼记》,其《保傅》篇有这样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以为可为以上所言的注脚。这段话说:

       

      天子居处出入不以礼,冠带衣服不以制,御器在侧不以度,纵上下杂采不以章,赋与集让不以节,凡此其属少傅之任也。


     以上的话大意是说,天子凡事当以礼节制,这些都是少傅一职的责任。“御器在侧不以度”句,我以为既有服御之度,亦当有制器之度之意在其中。孔子在叙述周礼时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周人的礼制是在夏商两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考古学揭示,中国古代的礼制有着更为悠久的渊源。尤明庆教授的研究如果能更为系统和深入,我想一定会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小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3071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