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星空引领人类思想的航程

已有 3564 次阅读 2015-7-27 08:12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出版社, 张唯诚, 镜收眼底, 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

几乎所有动物都有视觉,但只有人用“身外之物”成功地延伸了自己的视觉,这其中,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望远镜刚刚出现的时候,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很漫长,我认为几乎占了望远镜观测史中四分之三的时间。这时望远镜的倍率很小,分辨率低,还只能在可见光波段上观测,所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还是相对缓慢的。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获得了重要突破。人们纠正了很多以前用肉眼观测星空时的错误,清除了很多传统思维的屏障,涌现了一批最伟大的科学巨匠,如伽利略、牛顿、赫歇尔等。

到后来,望远镜又把人类视觉的范围覆盖到了“不可见”的波段,包括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和无线电波。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宇宙就是一个“多波段”的宇宙了,这是人类视觉的又一次革命----扩展。到了这个时候,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不论它们拥有多么敏锐的目光都不能与我们人类的视觉相提并论了。

二十世纪是人类认识星空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100年里,人类拥有了巨型现代望远镜、多波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这样的进步毫无悬念地把我们对宇宙的观察活动带进了新纪元。人们借助现代科技,包括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摄影技术,把普通的望远镜装备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

所以,用望远镜观测星空就堪称一次不断突破视觉极限的传奇之旅,一次延续了400多年的视觉装备“马拉松”比赛,它对人类思想史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常幸运的时代,因为望远镜正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想想400年前,人们仰望星空,脑海里只会塞满无数无解的问号,而答案的获得却遥遥无期。我相信,正是这种想求得答案而不得的焦虑促使人类的先贤们前仆后继地探索星空,他们的劳动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无比可贵的知识财富。

小时候,我也是个好奇的孩子,时常望着星空思考漫无边际的问题:星星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这么亮?它们来自何方,归向何处?我相信,全世界的孩子都会毫无例外地思考同样的问题。即使我们长大了,变成了大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一定保留着那个儿时的园地——那份对星空的来自本能的好奇。

我的《镜收眼底: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一书就是为这样的读者而问世的,它不是望远镜的简单介绍,也不是天文学的系统叙述,而是穿插天文新发现的星空描述,当然还包括人们用望远镜发现星空的有趣历史。我希望它能为你提供一幅“现代版”的美丽星空,向你呈现宇宙的神奇和星空的浩瀚;我还希望它是好读的和有趣的,这也是本书编辑,科学出版社的何况老师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一直提醒我做到的。何老师说,如果一本科普书要贴近读者,它就应该是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我知道这很难做到,但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另外,我希望这本书是真实的,我认为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俗话说,“眼见为实”,把这话用在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件事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以上各点,只是我力图企及的目标,至于做没做到,还期待你的批评。

最后我要说的是,观察星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过去,人们依靠天上的星辰辨别方向,不论走路还是航海,星空都起到使人不迷失方向的作用,而现在,这样的作用依然存在,它存在于全人类的思想领域中。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一旦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仿佛得到了一个思想的“坐标”,人类的一切思想成果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说,正是星空在引领着人类思想的航程。

张唯诚

2015年3月18日于汉口万松园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张唯诚著《镜收眼底: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一书前言,略有修改删减。

镜收眼底: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一书力图全面生动地描述人们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的星空。本书在展示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世界的同时也展示人们发现星空的有趣的历史,让读者在领悟了星空的奇妙和宇宙的浩瀚之外,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寻求真理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908535.html

上一篇:面对不敢面对的历史 ——三位“文革”中被逼自尽的地质学家
下一篇:植物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 ︳第6~11章摘要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3 李颖业 韩玉芬 罗祥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