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河湟谷地藏族和其他主要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生产方式差异

已有 3757 次阅读 2019-3-29 14:14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3-282.jpg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诸多民族族群在历史的长河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现有的五十六个民族。民族多样性可能植根于意识、宗教、文化、基因和地理环境,其相关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没有较好的民族地理学量化分析方法,民族分布及其环境背景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简单的对比分析阶段。

近期,南京大学贾鑫等人尝试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将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背景(坡度、温度和干旱度)量化,再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民族地理环境背景的差异。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该文通过地理环境信息提取和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了河湟谷地197个乡镇主要民族族群的生存环境差异,并据此探究其与各民族生产方式的关系

该文根据我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对其民族属性进行界定。为便于统一计算,将各乡镇政府所在位置作为该乡镇的地理坐标,用以计算该乡镇的气候数据。气候数据来源于青海省39个气象站30年(1981~2010年)的气候数据(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http://data.cma.cn/),地貌数据来源于CGIAR-CSI的90m×90m数字高程模型(http://srtm.csi.cgiar.org/),植被数据来源于1:4000000的植被图(http://westdc.westgis.ac.cn)。基于乡镇的地理坐标,各乡镇的气候背景、坡度利用空间插值获得。对不同民族属性乡镇的地理环境背景(海拔、坡度、干燥度和温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各民族乡镇的地理环境因素(即年温度、年均干旱度、海拔高度和坡度)是否差异显著。最后将Tukey HSD test作为协同因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分析多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认为,河湟谷地藏族族群生存的地理环境(年均温6.87℃、年均干燥度4.30)与青海省其他高海拔地区藏族的生存地理环境(年均温0.95℃、年均干燥度4.01)明显不同。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生活在河湟谷地的藏族族群从事以种植小麦、饲养牛羊为主的半农半牧的生产活动。这与青藏高原其他高海拔地区低温环境下,种植青稞、饲养牦牛等的生产活动明显不同。河湟谷地的农业族群(汉族、土族)选择了相对凉爽、湿润的环境(年均温5.21℃、年均干燥度3.81)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生活在河湟谷地内相对高温、干旱地理环境(年均温6.56℃、年均干燥度4.19)的半农半牧族群(藏族、回族和撒拉族)不得不从事一定程度的牧业活动,以补充农业活动不足带来的食物匮乏。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族群,各民族在河湟谷地相互交流、融合、影响,繁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过去的研究显示,在全球和大陆的空间尺度下,生存环境差异与生产方式差异有直接对应的关系。该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在区域尺度下,这种对应依然清晰可见。该结果细化了对藏族人地关系的认识,并进一步开拓以定量方法分析族群分布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


点击下方链接免费读全文:

英文版:Jia X, Lee H F, Cui M, Cheng G, Zhao Y, Ding H, Yue R PH, Lu H. 2019. Differentiations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ubsistence strategies between Tibetan and other major ethnic groupsare determined by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Hehuang Valle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2(2):412–422, https://doi.org/10.1007/s11430-018-9301-5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ES/62/2/10.1007/s11430-018-9301-5?slug=fulltext

中文版:贾鑫, 李峯, 崔梦淳, 程国权, 赵阳, 丁宏, 余柏康, 鹿化煜. 2019. 河湟谷地藏族和其他主要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生产方式差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9(4): 706-716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Te/49/4/10.1360/N072018-00088?slug=fulltext


wlogo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170329.html

上一篇:聚焦材料与能源技术丨高技术发展综述(下)
下一篇:春季到雄安来看花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