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浙昆
穿行在横断山脉 精选
2020-10-13 23:08
阅读:7306
标签:横断山, 植物化石, 落叶阔叶林


秋天的槭树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而神州大地却风景独好。人们的生活逐步恢复了正常,而第二次青藏高原考察这个大工程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从五月份开始,古生物科考队就开始了科学考察,冈仁波齐海拔5200米的山岗和藏北的伦坡拉盆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队长邓涛老师和考察队国庆假日期间,仍旧鏖战在横断山脉。邓老师在科学网上的每天一报,记录着考察队的工作、见闻和收获,像是催人出征的战鼓,让我们心驰神往。国庆一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考察队便开始了今年的第二次联合考察,队伍在成都集结后,便向横断山进发。 

横断山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而且这个地区的地层中也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生命演化的证据。在以往的考察和研究中,有不少的化石在这一地区被发现和报道。但是,有的报道只言片语,让人意犹未尽。而有些文章,报道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却留下了更大的谜团。比如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古植物学家发文称在川西始新世地层中发现了桉属植物的化石。果真如此,那么这个特产于澳洲的桉属又是从何而来?科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破解谜团,提高认识的过程。


     金秋十月是植物换装的季节,落叶植物红色和黄色的叶子把之前苍翠的森林变得色彩斑斓。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果实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而植物鲜艳的色彩不是为装酷,而是为了传宗接代这个刚需。鲜艳的果实吸引鸟儿来食用,果实为鸟儿果腹,鸟儿食用果实之后,飞到更远的地方拉出种子,把植物的后代传播得更远。大自然中不仅仅有弱肉强食,更多的是互利互惠。山林的清泉、色彩斑斓的森林和蓝天白云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画卷,让我们流连不前,若不是主要任务是寻找这些植物的祖先,我真想和这些植物呆上整整一天。

秋天换装的植物

五彩斑斓的森林

以桦木、槭树等落叶植物组成的森林

许多朋友知道我是搞古生物的,对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中发现化石都十分的好奇,都会不由自主地问一个问题,化石好找吗,在哪里能够发现化石? 

化石是过去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骨骼,印痕,脚印,甚至粪便都可以形成化石,都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地球上的岩石,大致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大部分的化石都是保存在沉积岩中,因此,你需要到沉积岩中去寻找化石。岩石又是有年龄的,不同年龄的地层中,产不同的化石。

彩色的果实(左:小檗,右:荚蒾)

彩色的果实(左上:接骨木,右上:沙棘;左下:忍冬,右:海棠)

被子植物的化石,大多要去新生代的地层中去寻找。地质学工作者对全国的岩石地层都进行过全面的调查,结果记录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这些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地区最基本的地质背景信息。这就像一个大型商场的导购图,告诉顾客,什么商品在什么位置。有了这个导购图,哪怕是一个第一次进商场的顾客,也很快能找到他需要的商品。然而,我们这里没有营业员,找到了位置,还得自己把需要的东西找出来。对于我们来说,找到新生代的地层不难,难的是从地层中把化石找出来。发现化石和找化石,既需要勤奋,也需要运气。勤奋是说,你要多跑多看,一块一块的挖石头,在这个过程中,运气自然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取食果实的小鸟(栗腹䴓)

我第一次找化石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个时候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郭双兴老师为我指定了研究的地点,我就只身一人来到云南开远的小龙潭煤矿,在偌大的煤矿,哪里去找化石。第一个星期,我一无所获,但我仍然在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敲打着,终于发现了化石的“窝子”,采集到了完成硕士论文所需的化石。我们研究组的上万件化石也是这么找出来的,有些地点的化石一蹴而就,化石多到你不想打到都难,而有些点,需要一而再,再而三,才会有所获。


    今天我们比较幸运,根据我们的描述,当地老乡把我们带到了“灰白色”石头(泥巴)的地方,很快就打到了植物叶片化石。四十多年前报道的这个化石地点,我们没有费太多周折就找到了。


找到化石点,我开玩笑地给大家说:打不到化石,今天晚上不能吃晚饭喔。话音未落有人就说,周老师我打到化石了;紧接着有人又说,周老师我的晚饭也有着落了。在欢声笑语中,化石渐渐地多了起来。这个化石点也有过记录和报道,在郭双兴老师在文章,提到过这个点的三个种类,今天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常绿栎类、槭树、榆树、桦木和花楸等6-7种的化石植物,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的植物群,这对于我们研究横断山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变又提供了新资料。


     尽管每次采集化石的野外工作,我们都没有扑空过,但是,每次在采到化石前,我们都有很大的心理负担,生怕会出现第一次空手而归。第一天的野外工作就找到了化石,大大鼓舞了我们,也会使接下来的行程变得轻松而愉快。

采集到的部分化石 

照片由学生黄健提供,本文也发表于“青藏高原古生物考察队”公众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浙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727-12542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