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运山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恰似《断章》里的“桥”的桥吗?
2021-8-20 22:05
阅读:2669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恰似《断章》里的“桥”的桥吗?

有一种经验叫: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所以,现代人造了一种透明的桥---玻璃桥,让你去观赏,感叹大自然的壮观;让你去体验,找的是一种感觉……也灭掉了你的经验:我走过的玻璃桥你没走过……

 

因为桥的存在,人们跨过了河流与山川。有些桥塌了,车毁人亡,说的是豆腐渣工程……,电影《桥》里的桥,塌了,把罪恶送进深渊……

 

因为桥意味着连通,意味着抵达。自古就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等说法,所以,世上最大的桥是媒婆,媒婆意味着姻缘。现代媒婆就是所谓的婚介所,对年轻人而言失去了自由恋爱,逆进化而行,这座桥连接着凑合;对老年人而言,已无进化价值,这座桥连接的也是凑合……在诗人卞之琳(1910-2000)看来,那媒婆就是桥,是那风景,风景中的人最合适……

 

因为桥意味着连通,意味着抵达,也见证了历史。所以,古往今来写桥的诗文汗牛充栋,在古诗词,一座一座的桥和诗连结起来,从而使这些桥具有了独特的内涵。

 

有些桥见证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见证过无数人的挥手相别,也见证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饱含着无限的历史沧桑感。例如,柳永的: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刘禹锡的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桥俺没在历史演变中……

 

有些桥虽然曾经春波荡漾、美人惊鸿,如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却让人伤心不已……有些桥让人寻寻觅觅,站在桥上让人追忆,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西湖断桥上白娘子和许仙偶遇的那一幕……


有一种桥在心里,是心桥

也许你走过很多桥,但银河的桥,谁都没见过,说的是相思,盼的是幽会,是一种心中的桥。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西游记里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可见人家就是朝朝暮暮,你这里还想三相四,岁岁月月?苏轼在《鹊桥仙》里感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缘分如风雨,时辰一到,就像风过雨散一样飘然分离。其实呢,时间的长短也在每个人心中!美好从来都是朦胧的那种……

 

那种很清晰的朦胧感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的断肠人(都这么想象作者的意图)。也许,曾经的小桥上发生的一切,曾希望真的成为小桥流水边的家人,即使藤枯了,树老了,也要像昏鸦一样驻足,这才是断肠人的向往:小桥流水人家。

 

断章》里说的“桥”也是一种心桥!

有人说被人惦记一辈子是一种幸福,那么, 惦记别人一辈子是一种什么感受?若阳光灿烂,谁愿意雨打风吹?


诗人卞之琳的《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诗人笔下的那桥、那流水、那桥上观景人, 那楼、那看桥上观景人的楼上人,一幅若隐若现的风景,鲜活的浮现于脑海中。《天龙八部》里的段誉,第一次见到王语嫣的情景:只是痴痴地望着她的背影,段誉边觉得“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雾轻笼,竟似非尘世中人。”一颗心砰砰跳动,从此痴醉了。如此,卞之琳笔下一种让人沉浸的美好氛围也是让人痴醉了……

 

桥的本身,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象征。桥在风景里,站在桥上的人有一种看不见的心绪,是心中的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其实是想看你心中的风景。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真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吗?也许没有李商隐说的明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卞之琳就是这样一个人!

 

卞之琳的想象力超然,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月光下窗子里的人会想你吗?你在想。月光下窗子里的人,在你梦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那一幕是因,在梦里是果。如此看来,惦记别人一辈子是一种暗疾,不时发作,但你又不想治愈它。岁月流转,你始终活在那个梦境里。

诗人卞之琳就是这样一个有暗疾的人!

 

假如卞之琳再站在楼上,那桥没有变,那楼没有变,那风景也没变,不断变换的是过往的人群,那风景还美丽吗?时机或机会一去不返,只有过来人才明白,决不能把决策权外包给对方!

诗人卞之琳就是这样一个把决策权外包给别人的人!

 

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复杂难懂的自我,恰如心桥。也许只是在桥上徘徊,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已……桥过景散:生活不可能一直如自己所愿…….之所以珍惜,是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情话是年轻的时候说的,但真情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

这就是诗人卞之琳!

image.png

著名现代诗人卞之琳曾客居济南,有考证《断章》就写于济南。在济南的护城河上,解放阁下,

就有这么一座优美的桥,它叫白石桥。据说是《断章》的模板(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运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6326-130066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