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泛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engxu 这里将总结我以往的科学学研究结果和拓展我今后的科学学研究

博文

科学学035-《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项目中的科学观解析

已有 3169 次阅读 2011-2-14 23:0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 科学观, 科学学, 科学分类

  宇宙泛航-“科学学034”通过展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纲领性文献《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以下简称“面向”)的目录,已经否认了美国人“只承认自然科学、不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属性”的误识和误传。但是,美国人在这个文献中还是没给“科学”下定义,只是表现了“关于什么构成了科学、数学和技术素养的观点”,即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即展示了“科学视域”。

  “科学视域”虽然不是科学观的全部内容,但却是其核心问题。因为视域不同概括出来的科学定义和抽象出来的科学本质、功能与规律都不一样,与之相关的“科学的”、“科学性”与“科学化”也不同。如果持有第一种科学观,“科学的”、“科学性”和“科学化”就变成了“自然科学的”、“自然科学性”和“自然科学化”。

  那么《面向》中都覆盖了哪些科学呢?

  排在首位的是“科学学”。把“科学的性质”作为第1章,足以看出科学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学的核心是科学观,即“科学家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信念和态度”。大科学观是指对整个科学的全面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2061计划’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科学素养应广泛包括……对科学的本质、科学对个人的影响、科学的社会作用的理解”。《面向》的第10章科学史也应当属于“大科学观素质”的范畴,“假如离开了具体事例,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所作的概括则会很空泛。……科学发展史上的某些阶段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而大科学观正是从科学-技术-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来的。大科学观的奠基人默顿和贝尔纳一直把大科学观与科学史作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给予同样的重视。正因为“学习一些科学史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的性质以及科学本身”。《设计》甚至特别谈到“应有一门适合全部学生的普通教育课程,设法说明各个领域的学习并不是远离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孤岛’,它们能够互相沟通和补充”。笔者认为:能够承担这个任务的只有一个课程,那就是“大科学观原理”。因此,我们在《大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培养方案》中提出一个创意,即把科学史与大科学观两部分内容合并起来,开设“科学史与大科学观导论。

  第1章中是否包含哲学,暂且放一放。第23章叙述的是数学观和技术观,可以看作是从后面的第89章分出来的,也放到后面去阐述。我们先研究第45674章。

  对应《面向》第1章章序的第1段“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发展了有关自然、生物、心理和社会领域的许多相互关联并且被验证的思想”(原文是Over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people have developed many interconnected and validated ideas about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worlds.科学普及出版社的中文版对其的译文是: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发展了有关物质、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许多相互关联并且被验证的思想。没有译出“worlds”即“领域”这个词意),就很容易理解它们了:第4章是自然科学,第5章是生命科学,这里就不用赘述了。第6章人类机体的大部分应当归入生命科学,因为“在绝大部分生物特性方面,人类同其他生命体一样”,但其第4节学习和第6节精神健康显然是与章序提到的“心理领域”对应的,属于思维科学。如果把“第12章思维习惯”也排到这里,就“顺理成章”了。因为12章章序明确谈及了“在求学期间,青年人还应该养成一些与科学、数学和技术有关的思维技能”,也就是说,学习是掌握思维素质的基本途径。接下来,就更直接了“综合起来考虑,可以认为价值观、态度和技能属于思维习惯,因为,它们直接与人的知识和学习观点有关,与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关

  然而,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为什么要将本章(即第12章,笔者注)中的技能目标与第一章到第十一章中的知识目标区分开来”。《基准》回答到:定量思维、在操作和观察中使用工具的习惯、清晰准确的交流、以及批判-反应能力等等“这些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们也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这些技能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将它们集中讲述,更容易让人们这样认为”。由此可见,第12章也同第23章一样属于“特殊需要而设”之列。

  美国人的“思维科学素养”是很广泛的。其中“诚实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思维习惯,它并不是从事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人所特有的。在科学界,诚实受到高度赞扬,它是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的基础”。还包括‘科学态度’、‘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技能’、‘定量推理’、‘数字意识’、‘估计能力’、‘计算器和计算机使用能力’、‘解题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等,所有这一切不外乎运用智力,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每种技能都有一些微小的差异,‘2061计划’还是选用了‘思维习惯’这个术语来覆盖这个领域”。

  第7章是社会科学。《基准》在该章的章序中特别阐述了把“社会科学”纳入“科学”范畴的理由:“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透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技术、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自己的历史。社会大科学观科采用以证据为基础、对假设进行检验,建立模型等一般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社会现象调查,既采用定性方法又采用定量方法。社会科学具备一切科学共有的价值观”。

  客观世界的四个“领域”对应主观世界、即科学的四个“部类”,这与恩格斯的具体科学分类(参见本博“科学学030”)只是顺序不同,《面向》是“自然-生命-思维-社会”,恩格斯是“自然-生命-社会-思维”。(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3135-413004.html

上一篇:科学学034-《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项目中的科学观表现
下一篇:重要更正-《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之参考文献
收藏 IP: 175.17.84.*| 热度|

2 张伟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