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
基金又没中(为什么五十岁才能知天命?) 精选
2020-6-24 10:57
阅读:15217

        前两天接到学校通知,又一个基金没中。

        基金没中总是比较丢人——当然了,丢人丢习惯了也就不觉得丢人了——大家都有拿不到基金退休乃至爬不起来尿炕的那一天,自己脸皮厚点不当回事就行了,谁有时间笑话你?不过,这个项目有点特殊。这个项目本来是限额申报的,全校只有10个名额。申报的时候就有人跟我抱怨凭什么这个名额给我不给他,结果我又没拿到,白白浪费了学校的名额。这就不仅是丢自己人的问题,也对学校有一些不良影响了。考虑到自己学术水平确实有限,以后不再考虑任何限额申报的项目。

        因为国家自然基金总不中,科学网博主xx宣布放弃政府基金的申报,只考虑和企业合作申请横向经费,已经很久没有申报纵向项目了。不过这位同学很有才,能力也强,靠着横向项目依然活得很好,出了不少了不起的成果。想我自己也是连续好几年没拿到正经政府项目了,这段时间也经常问自己,是不是本身就没有什么能力,是不是也应该放弃?

        放弃本身不是丢人的事情。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如果科研没有潜力,早点放弃科研专注教学不是坏事;如果科研和教学都没有能力,早点放弃学术工作的前景早点享受生活岂不美哉?当然了,想归想,每天还是吭吭哧哧的跟学生们一起搞科研,一篇一篇的水灌着。功劳不多,苦劳不少。偶然有一两篇文章得到同行的询问就能高兴半天,说明这些东西也不是废纸,大概也就够了。

***
        马上四十岁了。用孔老先生的话说,马上要“不惑”了。但是比起“不惑”,我其实还是更希望自己能“知天命”。

         关于天命,最深的记忆来自于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懿说诸葛孔明“自恃才高,逆天而行”,寥寥八个字就将诸葛亮一生的浪漫主义总结的清清楚楚。不过,才高如诸葛孔明,最后也不得不来一句“知天易,逆天难”,然后挂在秋风五丈原,所以做人做事最好还是顺天而为为佳。

        挺希望老天能给我指点迷津,将我的天命说清楚,比如,说:“老孟,你不适合做学术”,那咱就放弃科研一心混吃混喝;或者说:“老孟,你还是有潜力,可以弄出点有趣的东西”,那咱就带着学生们继续吭吭哧哧的干。比较遗憾的是,根据孔夫子的观点,我还得十年以后才能知天命——那就有点晚了,五十多岁,人生能改变的就不多了。所以,最好还是能早点知道天命。前几天认真的分析了眼前的形势,希望能够从现状中得到一些关于我自己天命的线索,比如看看哪篇文章有命中的可能,有什么资源能到位,进一步带来哪些变化等等等等。纷繁复杂的因素很多,给自己算命还是挺累的,不过最后也没得出什么具体结论来。 

***
        这两天偶然意识到,“窥探天意”本身就是一项不小的罪,老故事里有不少因为泄露“天机”而折寿的,可能还是不要太多的打探自己的天命为好;另外,也开始想明白,所谓五十知天命,大概不是说50岁才知道自己的天命如何进而能够更明智的做决策;而是因为只有努力大半辈子之后(到50岁左右的时候) 才能明白自己的上限(即天命)在哪里。
比如,你想知道自己的天命里到底有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就从现在开始,后面的30年每年都申请,然后等退休的时候看结果——虽然这个方法有点笨,但应该很可靠。

        这个结尾似乎突然有正能量了,连我自己都有点猝不及防。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2469-123916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