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ning 就事论事,说理找理......

博文

SCI期刊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性的衡量标准吗?(III)

已有 4775 次阅读 2010-12-29 10:5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影响因子, 科技论文, 学术水平

SCI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吗?
之三:ISI选刊和统计资料的局限性
     科技期刊登载文章是用于交流和传播科技成果,而最终目的则是让世人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中受益。因此,无论登载的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应用研究的先进技术或者甚至仅仅是对生产工艺进行小小改革以提高产率、减少污染的文章,无论因此受益的是全人类还是某个区域内的百姓,论文影响力的大小和影响的范围会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不承认那些只有区域性影响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比如,对于主要问题是解决温饱的区域人群来说,从新发现了一个人类基因中得到的益处就一定大于某种植技术改进所带来的小麦增产?
【当然,此处不将那些以个人功利为目的的、模仿和重复他人研究和工作文字认作是“成果”。】
虽然,ISI宣称其在选刊方面是完全遵循加菲尔德文献集中定律和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的,不受刊物的主办地域和出版文字的限制:但是仅从其目前该库中收录的期刊所用语言来看,可以发现其所具有的局限性:在2006年入选的3734种SCI期刊中,出版文字非英文的刊物不到20%;而且,SCI已有人放出话说,今后在中国的选刊不再考虑非英语刊。若果已经将非英语的刊物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剔除了,那么,这个所宣称的“完全遵循加菲尔德文献集中定律和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的选刊”还成立吗?
而且,由于该库中的非英文刊比例较小,基于该库收录的期刊(即统计源期刊)进行影响力的统计,得出的结果数据自然有利于英文刊,故该库中非英文刊的影响力指标处于被弱化的境地也是不奇怪的。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医学周刊》(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这本由德国医学会、德国营养和生理学会主办的医学刊物采用德文出版,1980年之前曾经是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的期刊之一。而根据ISI的最新统计结果,该刊2006年的IF值为0.567。该刊的出版方无奈地表示:“由于文种及大量新发行的医学期刊的双重冲击,目前该刊的影响力排名已经明显下降”。而对于世界上众多的未被其收录的非英文刊来说,因本不在被统计的范围之内,所登载文章的影响力当然也不是能用ISI的期刊引用报告(JCR)来反映的。因此,笔者认为,用SCI刊及其影响因子数据作为衡量所有论文的学术水平是荒谬的。
【另外再说个题外话:不知道为何我们宁愿用“英语是科研成果交流与传播的主要语言”来为他人开脱,而就不愿承认其实际存在的语言歧视和语言强权?凭什么说科研成果只适宜于用英语来传播?因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最多,或是因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大多数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或是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研究水平最高?这似乎都是不能完全成立的。】
(请待续文——SCI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吗?(IV):论文影响力与学术水平的差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278-398645.html

上一篇:SCI期刊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性的衡量标准吗?
下一篇:SCI期刊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性的衡量标准吗?(II)
收藏 IP: .*| 热度|

2 何学锋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