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晴
为什么我国科学原始创新很少?思维惰性是根本原因
2020-12-30 17:14
阅读:3661

科学原创为什么少?我觉得绝大部分人都存在严重的思维惰性,这是根本原因。


思维惰性体现在对偶像和权威的服从,因为权威都这样说了,自己照他这样说这样做也不会有错,错了也不是自己负责,有权威顶着,所以就不必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不用费脑子了。


思维惰性体现在做研究项目时,不敢大胆思考、提出创新的科学思想、理论,喜欢做有把握的跟踪性研究。导师申请项目,一般都是跟在外国人后面做一点二次或三次创新。学生跟着导师做学位论文,为了能保证按时毕业,也只能做有把握的课题,也就循规蹈矩做导师安排好的容易得到数据的实验。

近年来,我国SCI研究论文爆发式增长,但原创性成果寥若星辰。基本都是循着老外的研究足迹,做一些跟踪性的研究,重复研究、或积累更多实验数据。


思维惰性还体现在,面对中国人自己的创新工作不屑一顾,认为“你算老几,国外都没有做的东西,不可信”,所以往往就懒得理睬。这就有可能使得国内的创新工作得不到伯乐的发现与学术界的认可。


思维惰性还体现在,对权威期刊杂志的崇拜。似乎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其成果就不得了了,自己只有跪拜,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如果有人质疑,就反驳“你也发一个啊!你发不了就没有资格质疑”。


思维惰性还表现在,学术期刊编辑,看到来稿作者单位性质与稿件内容不一致,认为是业余研究,不送审,立即拒稿。这样做不用费脑子甄别稿件的优劣,还不用浪费审稿人时间,安全省时省力,大概率不会出错。


思维惰性还表现在,不动脑认真去审核研究工作具体的创新性、意义与工作难易程度,科技考核要么单纯数项目、文章和专利,要么交给专家投票,简单省事,还可以权力操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纪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21-126492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