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勇
萝藦寻香远,芄兰自悠悠
2019-11-14 17:21
阅读:4391
标签:萝藦, 芄兰, 诗经, 抗病毒

    在武汉东湖的子湖喻家湖与华科之间,曾有一块小小的闲置山坳,其间分布着若干鱼塘,那里曾是武汉最有名的观鸟圣地之一,因当初是一位网名叫“僵鱼”的网友发掘出来的,所以也叫“僵鱼塘”。后来因为修建高铁的缘故,这块非常适合于自然教育的土地已经基本废掉了。

       记得有一年秋天快开学的时候,我在“僵鱼塘”入口处等人,突然袭来一阵阵浓郁的芳香,寻着香气看去,原来是附近的茅莓之类的灌木丛上绽放着一簇簇紫色的小花,形状像海星一样的花瓣上密生着白色的绒毛,看上去很怪异的样子。当初我并不认识这种植物,问了一下同行的博物达人,才知道名叫“萝藦”。

 

       “萝藦”这名字听起来也同样怪异,难道是来自于西域或者海外的物种?仔细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萝藦原来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出名的植物,古名叫做“芄兰”,《国风·卫风·芄兰》所说便是这种植物。

       诗文如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此诗大意是:

       萝藦枝叶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如萝藦果一样的角锥,配饰角锥就长大成人,你怎么反而不懂我的心思了,瞧你潇洒得意、垂带飘飘而行的样子。

        萝藦枝叶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射箭拉弓的扳指,戴上玉扳指就长大成人,你怎么反而不懂得与我亲热了,瞧你潇洒得意、垂带飘飘忘形的样子。

 

       这首诗假借女儿家埋怨少年遗忘旧情,实际上是讽刺卫国年纪最幼的公子朔,非法窃取国君之位,其实根本够不上君子的品行。诗词中的“觿()”是当时一种打开绳结用的锥子,只有成人才可佩带,其形状与鹳鸟的长嘴近似。芄兰的蓇葖果也是如此,故芄兰古时又名“雚”,读音、含义都与“鹳”字相通,加上这种植物又与兰草一样具有芳香,所以芄兰古时实际名为“雚兰”,后来谐音讹传为“芄兰”。芄兰即为萝藦的考证可见于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芄兰,一名萝藦,幽州谓之雀瓢”。萝藦一名亦见于《唐本草》,究其得名,藦是古代的某种草本植物,藦前面加一个萝字,强调是一种爬藤的藦,也就是一种藤蔓草本植物的意思。

 

       萝藦的果实辨识度很高,两个分裂的心皮各自形成一个开裂的果,因此称为蓇葖果。《救荒本草》中称它为:“婆婆针线扎儿”;《袖珍方》中称它为:“婆婆针线袋儿”;《本草纲目》中称它为:“婆婆针线包儿”,我也依稀记得鄂西北农村针线包的样子确实与萝藦的果实形状有相似之处。夹竹桃的果实也与此相似,所以萝藦科并入夹竹桃科也有其形态学基础。等秋冬时节果实成熟后,外壳会裂开,可见里面的褐色种子长有泛着丝光的白毛,像蒲公英一样风一吹就会随风漫天飞舞。萝藦未成熟的嫩果瓤其实是可以食用的,吃起来有一种清新爽口的感觉,还有着丝丝的甜味,只是萝藦科也好、夹竹桃科也好,果实多少有一些毒性,可不能多吃。说起来,很多儿时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说不定就吃过这东西,只是名字对不上号罢了。

 

       萝藦的叶子为卵状心形,在不见花果时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可参考特征之一。因其叶片肥大,古时也作为蔬菜食用。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关于萝藦有记述如下:萝藦作藤生,摘之有白乳汁。人家多种之,叶厚而大,可生啖,亦蒸煮食之。明朝朱棣的《救荒本草》也有记载:“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邪气,淘净,油盐调食。”

 

       相对于食用,萝藦的药用价值更为引人注目。萝藦全株可以入药,具有强身健体,行气活血的作用。萝藦的果壳,中药称作“天浆壳”,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据说萝藦的滋补效果很好,堪与枸杞媲美,素有“去家十里,勿服萝摩枸杞”之说,近些年枸杞大热,只是知道萝藦也具有这方面保健功能的人倒是不多。萝藦的乳汁可除瘊子也值得一说。萝藦科植物折断茎叶会有白色乳汁,《名医别录》等典籍之外,《本草纲目》中明代李时珍也有如下记述:“根与茎叶,断之皆有白乳如构汁”。因此,萝藦也有浆罐头、羊婆奶、奶浆藤等别名。曾经见过一篇早期文献“萝藦汁治疗带状泡疹”(梁兆松,1976),提示萝藦汁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惜未见后续研究,这一研究方向还是值得保持关注的。芄兰这一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植物,未来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夹竹桃科萝藦属植物华萝藦可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205724.html


科学网有不少老师也发过夹竹桃科植物萝藦的博文:


戎可老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438-1127770.html

张珑老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2763-10963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2763&do=blog&id=937798

李二岭老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5593-1104908.html

栗茂腾老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19332&do=blog&quickforward=1&id=111672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叔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4206-12061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