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新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ing 用博客记录成长的历程!

博文

我们身边的能源有多危险? 精选

已有 8954 次阅读 2014-3-30 01:09 |个人分类:核能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能源, 危险, 核能科普

我们身边的能源有多危险?

陈钊 2014-03-29

        能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能源的使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仅是能源资源的消耗,还包含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方面,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经常会有事故发生,这种事故经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1年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达到了5.5万人以上。而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公布的数据,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9000人以上。

1 2000年至2011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

另一方面,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是长期的且不易被发觉,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据钟南山院士的介绍,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区别,我国淮河以北人员的预期寿命缩短了5年。另一项更为具体的数据是,201311月研究人员对沈阳地区雾霾对孩子咳嗽和哮喘发病率影响的研究显示,孩子咳嗽发病率从平均的3%上升到雾霾天气的7%,哮喘发病率增加了一倍。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理解能源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那么,这些能源到底多危险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能源使用产生的长期危害是很难计算的。针对这个问题,欧盟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名称为“ExternE-External Costs Energy”[1],可以翻译为《能源的外部代价》。这个项目研究了从19902005年的15年间,欧盟地区内六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电力所造成的死亡和疾病人数。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们对该问题的一种答案。

下列图表是该研究项目于2005年公布的结果。这些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数学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统计的范围包括了从矿物开采到电力生产的整个生产链。这些具有一定的误差,括号中的数据表示的便是误差范围。

1 各类能源形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图2 各类能源的事故死亡人数/TWh                    3 各类能源的大气污染相关死亡人数/TWh  

图4 各类能源的大气污染相关疾病人数/TWh

从该项目的研究结果看出,燃煤所生产的电力(包括褐煤和煤)的数据在各项统计中都是最高的,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生物质能和核能最低。在事故死亡人数中,生物质能的数据近似为零;在大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疾病人数中,核能的数据均近似为零。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对人体健康危害方面来讲,煤炭能源的危险程度最高,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生物质能和核能的危险程度最小。当然,这些数据只是从人体健康危害程度这个方面去评价能源的危险性。想要更加全面地评价能源的危险性,可能还得考虑社会心理效应之类的影响,在这些方面,核能的数据可能会高于其他能源。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如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技术等,煤炭能源的危险性也会下降。新能源在这里没做讨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应该是小于以上各类能源的。

 

2014329日星期六

于德国卡尔斯鲁厄

 

[1] http://www.externe.info/externe_d7/

[2] EuropeanCommission. ExternE: Externalities of Energy: Methodology 2005 Update. EUR21951.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作者简介:

陈钊(1987-),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cn




纪念切尔诺贝利30周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9092-780335.html

上一篇:直面核事故,敬畏核安全(三)——福岛核事故
下一篇:探索可持续核能
收藏 IP: 109.144.226.*| 热度|

9 吕洪波 蔡小宁 李健 文克玲 孔梅 侯成亚 李鑫 尤明庆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