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jaden美捷登
《科学》杂志揭秘iTrilon论文工厂:网络销售曝光后的应对之道
2024-3-30 12:16
阅读:706

去年,西班牙一所著名高校的教授兼院长,迪奥尼西奥·洛伦佐·洛伦佐-维勒加斯(Dionisio Lorenzo Lorenzo-Villegas),突然开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合著发表论文,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前,他的合著者仅限于本国科研人员,而如今,合著者的国籍跨越了印度、中国、尼泊尔、韩国、格鲁吉亚、奥地利和美国。这样快速拓展国际科研合作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本通.png

撤稿观察网站经过六个月深入调查,揭露了令人震惊的事实:洛伦佐-维勒加斯去年发表的七篇论文中,至少六篇曾被印度的论文工厂iTrilon1)公然销售。调查的部分成果于2024118日在《科学》杂志上公布,文章披露了洛伦佐-维勒加斯通过这一特定途径购买了这些论文,而他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所涉事实。文章还披露,根据iTrilon公司科学总监萨拉特·兰加纳坦(Sarath Ranganathan2023年夏天在社交平台WhatsApp发送给潜在客户的消息得知,该公司通过在线平台向那些渴望在PubMedScopus索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兜售现成的出版物作者身份。iTrilon自称在学术期刊内部拥有广泛人脉,能够保证大多数论文被接受发表。

 

1. 一家名为iTrilon的印度论文工厂logo(图片来自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2/08/indian-paper-mill-disbands-whatsapp-community-following-investigation/

6天之后,Ranganathan2)关闭了他一直负责的WhatsApp社群。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兼位于印度的智库Association for Socially Applicable ResearchASAR)联合创始人西德什-扎迪(Siddhesh Zadey)去年加入了iTrilon的这一社区,是本项调查的关键线索人物。扎迪认为,Ranganathan花费了大约两年时间在WhatsApp上创建了这个庞大的网络社群。

2. iTrilon的科学总监Sarath RanganathanLinked in上的账号及相关介绍(图片来自https://archive.fo/F0Iww

 根据去年5月的信息图表,总部位于印度钦奈的iTrilon公司已经为超过21个国家的客户发表了219篇以上的论文(3)。该公司在WhatsApp上的社群规模具体多大尚不清楚,但可能已经超过了WhatsApp群组的最大成员数1024人。

3. iTrilon公司去年5月的信息图表显示该公司已经为 21个以上"国家的客户发表了"219 篇以上的论文(图片来自https://retractionwatch.com/wp-content/uploads/2024/02/24_JUN_23_SZ_IMG-20230624-WA0018.jpg

 

社交媒体平台如WhatsAppFacebookTelegram充斥着出售现成论文的广告和讨论群。例如,一篇关于“RNA和某种化疗药物耐药性”的论文广告中提到,有一篇新论文可以增加署名,目前处于“修订阶段”,并承诺将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8的期刊上。研究者们可以预订该论文的共同作者身份,添加名字的费用从700014000卢比(约600-1200元人民币)不等。

在另一则广告中,第二作者身份的出售价格为400美元(约2800元人民币),第三作者为350美元(约2450元人民币),第四和第五作者则为300美元(约2100元人民币)。如果研究者已经拥有一篇完整的论文,只需支付一笔费用,大约10天后,论文就能出现在期刊网站上。这些文章往往只存在于线上,如果作者不继续付款,论文便会被从网站上删除。

一位名叫Manasi的研究者通过WhatsApp中的“研究论文发表”群组进行了交易,并被承诺她的研究论文将发表在Scopus收录的一本影响因子为0.93的期刊上。她对论文接受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群管理员信誓旦旦向她保证,他们不会与假期刊进行交易。几天后,她的研究论文果真发表在该期刊的特刊中,尽管论文内容与期刊的专业领域没有任何关联。

这一事件揭示了同行评审制度被严重破坏的现实。正规的学术审查流程应当经过数周的评估,并且没有任何期刊能够保证提交的论文一定会被发表。

home.png 

启示

这起事件不仅揭露了一位西班牙教授可能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更折射出当前学术圈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论文买卖现象的泛滥暴露了科研评价体系的缺陷,其中对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同行评审制度的破坏则直接影响了学术质量和研究的可信度。读者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应反思如何改进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以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诚信。每一位研究人员都应秉持科研道德,追求真知灼见,而非盲目追逐虚名,以使学术研究回归其本质——探索知识,服务社会。

学术界已经在一步步建设更加完善严密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学术体系。近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呼吁,应从科研人员自律、打造反内卷大环境以及严惩失信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效杜绝科研失信,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去年9月,教育部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营造高校创新性学术氛围建议时指出,保持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在呵护诚信根基】_信用中国 (creditchina.gov.cn)),健全高校学术规范监督机制,建立并持续落实学术不端与师德失范的处理处罚联动机制,对违背科研诚信行为人从学术、师德、党纪三方面作处理。

 

参考资料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1/18/exclusive-paper-mill-articles-buoyed-spanish-deans-research-output/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2/08/indian-paper-mill-disbands-whatsapp-community-following-investigation/

Paper mills are bribing editors at scholarly journals, Science investigation finds | Science | AAAS

https://mp.weixin.qq.com/s/UiuljLQ3GNtUsGRefuyX9g

【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在呵护诚信根基】_信用中国 (creditchina.gov.cn)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edjaden美捷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824-142754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