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猜测大学学报源自“大而全”太过偏颇

已有 2736 次阅读 2011-2-17 10:52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等教育, 大学学报, 学报源于“大而全”

武夷山先生201098日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尴尬与梦想》一文,其中包含一位记者的采访内容,见其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437。以下为谈大学学报的一段:

 

其实,我与记者谈的内容比该文所反映出的要多,现将当时的笔谈记录公布出来:

记者:

1)中国的大学学报似乎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现象,西方国家没有相对应的学术期刊。大学学报在中国为什么会存在?毋庸讳言的是,很多大学学报已经成为发表垃圾文章的地方,有很多人也说大学学报是垃圾期刊,那么大学学报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1)我没有考察过大学学报为什么会存在,只能做些猜测。中国的单位都曾经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幼儿园(甚至自己的子弟学校)、自己的医务室,那么,大学当然要有自己的学报。这估计是大学学报产生的原因之一。后来,很多单位不再自己办食堂,因为社会上的食品供应已经很丰富、很方便了。但是,刊号迄今是“紧俏”的,“供应”不佳,因此,即使学报的存在价值不大了,但谁也不愿意丢掉这个刊号。

2)有些大学学报的水平不高,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学学报都是水平不高的,像《北京大学学报》水平就很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广泛的影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科学史专栏办得极好。因此,不宜简单地回答大学学报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SCI2008年新收入的3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中,有4种就是大学学报。

    武先生是在业界颇有影响,颇受人尊敬的学者。应该对大学学报产生的历史与现状做过深入分析后,再下论断。历史上大学学报产生和演化的背景与当时状状及其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功能有很大差别。晚清时期的大学学报主要承担西学的输入;民国初期的大学学报主要承担民主与科学气氛的酝酿;三四十年代的大学学报已较为成熟,开始了发表自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大学学报主要是承担百废待兴、构建新的高等教育和学术基础;等等。比如中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晚清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约翰声》(1889)和五四时期的《清华学报》(1915)、《北京大学月刊》(1919),其职能就有很大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刊的《国立清华大学工程学报》(1950-06),《东北师大自然科学学报》(1951-05),《厦门大学学报》(文理综合版,1952-09),还有教育部在1964年主办的《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数学、力学等8个分版),包括文革期间的《清华北大理工学报》......,这些各个时期的学报职能和社会功能也有所不同。即便是现在的大学学报,又有新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功能,都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并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不能以现在的一些个别现象,全部否定有史以来的全部学报,或以现在的、有偏颇的不成熟标准去衡量100多年来的一切大学学报。

    中国学术类期刊、包括中文期刊的鼻祖——《吴医汇讲》(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或者传教士所办的西式中文期刊鼻祖——《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均起源于教育实践,要么是源于书院,要么源于中大专学校、大学,后来才衍生出大学学报和其他行业各种类型的期刊,在晚清与民国初期,尚无中央研究院或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时,一切学术研究活动均归学部(类同教育部),因此大学学报是一切中文期刊之父,否定大学学报是数典忘祖。况且,有点知识的人,谁不是来自大学?!谁又没有受过大学学术氛围(含大学学报)的熏陶呢?!

    比如以1951年创刊的《东北师大学报》为代表的共和国初期大学科技期刊,折射出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如何在借鉴、模仿、引进欧、日、俄、苏模式的基础上走出了民族自主创新的第一步。即便在文革时期,周培源、吴良镛、张伯声等院士也在《清华北大理工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诸如结构理论、传统古建筑的继承光大、地质波浪镶嵌构造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长久以来,大学学报在高等教育中、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继承作用方面、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和传之后世,这就是大学学报之所以产生和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学报就是大学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目前,大学学报这种特种类型的期刊已经融入或固化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有机部分,成为一种特有模式,与校报(新闻报纸)、出版社等构成一个一报、一刊、一社整体,融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判别一类期刊包括各种期刊的水平高低,并不能唯一地以是否进入SCI、EI,或其频次、因子为标准,亦即不能以情报文献工作者所制定“报刊采购指南”为唯一标准或扩大化的滥用标准!怎么能不作任何调查,无任何分析、任何论证,就都说它们源于“大而全”呢?!怎么好一概而论呢?!又怎么能对“大学学报是垃圾”这种非学术的市井术语(近乎侮辱性的脏话)以讹传讹或取默认态度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13716.html

上一篇:真空也有摩擦?
下一篇:杨卫院士盛赞大学学报为学术窗口、品牌、旗帜和奔流不息的编年史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4 王随继 蒋新正 赵大良 高建国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