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秋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ngshiliang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质、地面沉降、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研究

博文

香港地质期刊一瞥:《HONG KONG GEOLOGIST》—香港地质学会学报年刊2002年第8卷

已有 4209 次阅读 2010-9-5 10:19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期刊, 文献, 香港, 地质, 导览

HONG KONG GEOLOGIST

——The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ISSN 1024-669X

 

Annually

 

(英文全文+繁体中文摘要)

 

2002 Vol.8

44页,刊文5篇:

 

[1] Spati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Components in the Marine Deposits of Hong Kong   (R.B. Owen)   p1-13

 

摘要:香港沿岸的大陆架一般少于25米深,架上被大量海泥覆盖,只有在潮汐通道或受能量高波浪影响的地区才间中有沙质沉积物。从沉积物学的观点而言,覆盖在大陆架上的海泥沉积规律变化不大。但这个研究发现,沉积物的成分及沉积率展示难以察觉的差异。沉积物中有机物成分约在2~32%之间;而大部分样本则在5~15%之间。海泥中的碳酸盐含量约在2~15%之间,间中亦发现有贝壳类物质。此外,海泥中亦发现少量含有硅藻及海绵的生源硅。这些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颗粒大小变化不大但很突出其沉积率在每年0.17~0.51厘米之间。可能受到生物浑浊效应的影响,在香港西部地区收集的沉积物未能通过年份检定。

 

 

[2] Preliminary Conceptual Study on Impact of Land Reclamation on Groundwater Flow and Contaminant Migration in Penny’s Bay  (J.J. Jiao)  p14-20

 

摘要:目前大屿山的竹篙湾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填海。其目的是为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及其配套设施提供约2.8km2的土地。本文研究了填海对竹篙湾一带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改变。本文也对因财利船厂而污染的地下水在填海之后的可能迁移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如下几点初步结论:(1)填海之后竹篙湾一带的地下水位有明显增高,靠近原竹篙湾海岸线斜坡内地下水位升高最为显著。(2)与竹篙湾相对的海岸线地下水向海排泄量增加,其中阴澳湾一带排泄量增加尤为明显。(3)如果财利船厂附近的污染物不加以清除,其污染的地下水将逐渐漫延开来并最终流向阴澳湾。应该指出,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假设的水文地质参数,因此,总体的定性的结论是可信的,但定量的计算结果如地下水位及污染物迁移的时间可能不一定可靠。若要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需要大量的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更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

 

[3] Petrographical Features of Cataclasite: Evidence From the Lai Chi Kok-Tolo Channel Fault Zone, Hong Kong (Xiaochi Li & Frank F.S. Woo)  p21-30

 

摘要:香港的地质构造主要受到中国南部莲花山断裂带的控制。莲花山断裂带的北部边界断层切过香港新界的西北部,形成了大量糜棱岩、千枚岩等塑性构造变质岩。与此现象相反,脆性构造变质岩,如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出现于荔枝角—赤门海峡断裂带内。该断裂带是香港境内最大规模的断层之一。通过对沙田钻孔中碎裂岩的详细研究,包括岩石手标本的鉴定及薄片的镜下观察,讨论了构造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及命名,指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变质岩的出现证明这两个断裂带在性质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4] The Lai Chi Chong Section: A Photographic Feature  (S.D.G. Campbell & R. Shaw)    p31-41

 

摘要:赤门海峡南岸荔枝庄一带的岩石露头展示了各种类型的沉积岩柔性变形构造,这一地质现象是香港绝无仅有的。本文以大量图片描述了该地具代表性的构造特征。其目的,是为了向本埠的地质界特别推荐这个重要的特殊地质观察点,并鼓励学生们到该地进行野外学习,为彻底解开这一地质历史中复杂地质现象的来龙去脉而努力。到该地进行研究的人应注意为后人保护这些地质构造的自然状态。

 

 

[5] Hong Kong’s Classic Geology, No.3

   Rain Erosion: Piping, Rilling and Gullying

   (Sai L. Ng & Kin C. Lam)   p42-44

 

(无中文摘要)

 

 

【有该卷全期PDF文本,容量超限不能上传,见谅】

 

照单实录。专业上自然严谨规范,颇有启示,此处不多加评点。说个题外杂感:香港同胞或香港人写中文摘要似乎犹如内地朋友写英文摘要一般,亦有只可意会难以言表之窘迫。相比而言,台湾同胞则汉语底蕴十足,待人更为亲切随和,写的中文古色古香、韵味悠长多啦。无褒贬之意,切莫误会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5562-359487.html

上一篇:逝去的上海小洋山地学科普基地
下一篇:台湾大气污染防治—来自台岛的ppt报告
收藏 IP: .*| 热度|

1 孟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