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一起的神经外科远帆医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远帆 一路走来,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博文

在纽约参观犹太学校的触动,值得学习。 精选

已有 12701 次阅读 2009-1-10 06: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教育, 美国, 以色列, 犹太, 巴以

 

    今天晚上妹妹要去上SAT考试的复习班,姑姑说上课的地点在一个犹太教会的学校里,里面有很多展览可以了解美国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值得看看,便让我吃过饭后一起去送妹妹。从小在中国长大,一直知道的就是以色列是美国人调教的“猛禽”,整日欺负阿拉伯国家,同情巴勒斯坦的处境。仅仅从凤凰卫视等媒体了解过二战期间犹太人和中国结下的一段不解情缘,也印象不深。

 

这学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交换,也时常通过凤凰网来了解一些有关中国的新闻。巴以危机升级,国内主流媒体一致谴责以色列的“野蛮行径”。而最近这两周在美国,感觉主流媒体对此事都是中立态度,最近一期的News Week杂志报道冲突时用了连续两个通版刊登了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一个犹太葬礼,女孩身裹以色列国旗,她在上学途中不幸死于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第二张是一个巴勒斯坦葬礼,女孩身裹哈马斯旗帜,她去超市买面包途中不幸死于以色列导弹袭击,一样的是她们身边悲痛欲绝的亲人和下葬用深深的地窖。这两张图给我的震撼是很大的,事至如今,谁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谁对谁错我也讲不清楚。但是我知道镜头永远有选择性,焦距之外大家没看清的,是一个精明而强大的小国,和一个并不生来崇尚暴力,而只是像News Week上所写“ordinary people that lost hope”的人们。

 

很快我们到了犹太学校,这座地上地下共有4-5层的连体建筑相当显眼,也包括了犹太教的教堂,但主要是学校设施。这里并不是用于一般教学的公立学校,而是整个区犹太人的孩子下午三点上完学,便由家长开车送到这里来学习希伯来语和犹太文化,而因为教学设施先进,“黑板”都是触摸式液晶显示屏(这即便在北美也不普遍,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只有医学院的部分教室才有),所以晚上常常又办SAT考试的补习班,和犹太教无关但是老师学生很多也是犹太人。一走进大门,便看到门口立着JP MorganAIG友邦保险,还有几家银行和个人捐赠这所学校以所有设施的纪念,旁边写着“The only way to survive is to give and promote education.”并附有希伯来语翻译。现在已经时隔两天,有两个词给我印象特别深,“Survive”——谁都知道美国这些大财团现在都是掌控在精明的犹太银行家手中,AIG是犹太人最初在上海创立的,而那些捐出巨款的人一看名字就知是犹太人,他们利用政治经济界的巨大影响,在中东事务上甚至直接绑架了美国政府,但他们确时时不忘“生存”这个词,这让我我一个不了解犹太文化的人也马上能想到他们民族在历史上遭受的苦难。想必他们的孩子看到这栋建筑里面,四处挂着的“Survive”必会增添几分危机感。我想,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遭遇的民族苦难不比犹太人少,很多在美国加拿大看到的事情我都没什么心情来提,只希望国人也能谨记民族危难。第二个词是“Education”,犹太人把教育看得如此之重,我查了查获诺贝尔奖的犹太人,让我吃惊的是截至2008年各种类别加起来居然有178位之多!(参见以色列科技部网站http://www.science.co.il/Prizes.asp)总数量占全世界获奖者23%http://www.jinfo.org/)犹太民族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室旁边的公告栏上贴满了孩子们用各种材料手工编织的犹太教六角星图案,还有孩子们去以色列参观访问的照片。楼道门口贴着各种大财团提供资金支持犹太小孩子暑假回以色列去学习和服务的宣传招贴。尤其让我注意的是二层介绍犹太历史和犹太人在美国发展历史的展览,制作堪称精良,翔实的史料和图片让人直接了解美国犹太人辛酸又辉煌的奋斗史。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里面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二战期间逃难的犹太人当年欧洲拿不到签证四处碰壁之际,当时的东方明珠——上海向犹太人打开了大门,还特别提到了当时的中国大使冒着被纳粹杀头的危险偷偷收纳犹太人并发给前往上海的“通往自由的车票”,犹太人对此世代不忘让我也颇为感动。战后这些犹太人都离开上海,他们的子孙生活在世界各地,不少甚至成为以色列开国元勋,但仍视上海为福地。这也许是为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以色列不顾西方国家反对,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合法地位的原因吧。中国在先进技术方面比如农业滴灌从以色列学习很多,我上高中看过不少军事杂志,军用技术上歼-10和以色列因采用F-22而废弃的“幼师”渊源之深每本杂志都点到为止。也有很多杂志说漏一个竞争失败的方案给潜在大国,促使美国研制下一代F-35并和以色列合作,是他们的目的,不过在事实上是帮了中国一把。

在那里还看到上海市民在犹太人受日本法西斯迫害时,用自己不多的粮食收留和救济了落难的他们,都一一镌刻在上,颇为感人。这时有一个年长的阿姨出来,看到我在那里驻足已久,上来问我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我告诉她后她异常高兴,把我一个熊抱,说自己的父亲当年先逃到哈尔滨后到上海,靠中国人在日军封锁下偷偷扔来的馒头捡回一条性命,如今在美国已拥有自己的家族产业。在中国人们常喜欢说以色列人香水味道又怪又重,而我在那一刻闻到的却是他们热情真挚的感谢。

 

看着满楼的希伯来文和英语,我确实为这个民族震惊,但我也想起了巴勒斯坦人,他们的文化由谁来宣传?每个民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故事,都没有错误,但是犹太人每年发出几百万份信件,夹带着死于恐怖袭击的犹太孩子下葬的照片,而死于战火的巴勒斯坦儿童呢?他们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来宣传,美国人能在他们之间勉强保持中立,已经很让人担忧之后会怎样。为什么处境差别如此之大呢?难道就是进门时看到呢——“Survive”和“Education”?

 

走到门口准备出去,看到的是孩子们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给学校的话其中一句给我印象最深“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educated and committed people can change the world!”的确,他们从来不把民族的命运交付给美国人,1981年在美国犹豫不定之际用“巴比伦行动”直接摧毁了伊拉克核设施,而在各个领域“change the world”正是他们所在做的。另一句话让我触动的是“We still don’t have Harvard and Yale in our country to help our friends in homeland, we should do something!”看过之后很汗颜,这句承认自己不足的话,比千百遍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让人有力量。

 

Reference:

1.       Isra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mepage/Nobel Prize http://www.science.co.il/Prizes.asp

2.       Jewish Nobel Prize Winners http://www.jinfo.org/Nobel_Prizes.html

3.       刘文中, http://annieben.blog.sohu.com/98073193.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640-209442.html

上一篇:在纽约参观妹妹做Volunteer的医院
下一篇:我和施一公教授接触的二三事
收藏 IP: .*| 热度|

12 陈飞 武夷山 唐凌峰 徐磊 刘建彬 刘进平 王春艳 刘立 李宁 高军 迟菲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