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阅读笔记
2020-2-12 13:06
阅读:4675

图书规格

【 书 名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 作 者 】巴吉尼
【 ISBN 】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5 第一版

笔记

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情感的体现和承载,只是我们习以为常,忽略了食物带给我们的思考。 

美德的培养,来自孔子所谓的“礼”,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习惯”。不管是礼还是习惯,都需要通过实践训练自己使举止得体成为本能。两位先哲意见相同的另一点是,他们各自提供了“中庸之道”的不同版本。所谓中庸之道,是指正确的行为方式几乎从来不是极端的,而是介乎其间。中庸之道就是适度。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美德要求我们不做味觉欲望的奴隶。被自己胃口控制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用不着放弃享受美食,只是不依赖它。 

食物复兴里缺少了一味药,即严谨地思考为什么食物至关重要,人类跟食物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
没有这样的食物理念,我们的实践就会变成种种互相矛盾的时尚、常识、偏见和合理化欲望的大杂烩。比如,吃着升糖指数低(low-GI)的全麦面包,却同时搭配着高脂肪的手工奶酪。 

主张吃的“美德”,而不愿提“规矩”,因为规矩太死板。如果你的行为建立在规矩之上,那么结果往往是虚伪的、混乱的。美德在本质上更加灵活,更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变化的时代。此外,美德不仅仅是让人按照他人制定的准则做事,还更多地培养个人进行自我选择的能力,故此更具促进意义。 

认真思考食物,要求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及彼此的关系,以及人自身身心的统一。 

启蒙乃是人脱离其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是不经他人指导,就无法运用自己的知识。如果这种不成熟状态,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而是因为优柔寡断,不受他人指导就没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头脑,那么它就是自己导致的。因此,“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启蒙要求“自由地在各类事务上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智”。 

敢于求知要求我们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意味着要敢于接受不同于我们既定认知的东西——有些我们坚定相信的事或许别有内情。 

人类之所以能够饮食丰足,完全是因为相互依存;人类这一物种成功繁衍和生产力创造的根源,正来自社会交往和交换能力。这些链条促进了人类发展,而不是自欺欺人地想着所有的事情都该自己做。
自己种植粮食、支持本地生产商诚然值得称道,但我们不该错误地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立宣言。相反,我们应该明白,没有其他人、其他地方和其他文化,我们自己就什么也不是。 

时令性的第一条价值观是环境。第二条价值观是审美。有些食物在自然上市的季节里口感更好。第三条价值观,不是什么“触摸大自然节奏”的浪漫想法,而是有关人类生活节奏的思考。 

食品生产必须善良地对待动物,必须让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安全和健康,可不但非有机系统能满足这些标准,一部分极端工业化的系统也能。 

牲畜养殖的本质问题在于,养殖不能有违它的利益或本性,一如我们不应该为了维持物种的种群而养殖它们。 

道德好似雷区,就算我们对问题思考得又深入又认真,仍然可能错得离谱。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无法逃避:是完全不改变自己的行为,还是尽量做到最好? 

发展中世界最需要的,是真正自由的全球市场。只要发达的西方国家取消进口关税、农业补贴和其他扭曲市场的举措,种植咖啡的农民自然就能过上好生活。
我们对待发展中世界供应方的方式,在道德上是耻辱,而且,我们都是同谋。我们的立场,一如在蓄奴社会下对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有着道德义愤,哪怕大多数人并不这么看。
人们总会逐渐意识到,没有理由不给予发展中世界的工人跟其他人一样的平等待遇。与奴隶制、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一样,只要详加推敲,许多“常识性”开脱之辞就会分崩离析。 

要大胆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意味着发现我们自己过去坚守的常识有多么脆弱。我们珍视的许多吃住观念,都远远不是什么正确的硬道理,我们应该乐于时时检讨、修订。 

需要做的是鼓励人们对食物培养起感觉来,不管用不用食谱都好。盘子里应该用多少瓣大蒜?这要看你有多喜欢大蒜。炒菜用什么食材最好?比例如何?这要看你怎么想,以及你手边有些什么东西。菜品的哪一种做法更好,没有天庭下达的谕旨。 

人迷上无穷变菜品的原因是,尽管它简单、完美,似乎唾手可得,但却总是做不到。 鹰嘴豆泥本质上只有5种成分:鹰嘴豆、芝麻酱、柠檬汁、大蒜和盐。可我每次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我可以精心测量,把配方标准化,但我认为这有违传统质朴烹饪真正的精神。 

判断是理性的一种形式,它接受模糊和不精确。意识到人生中许多最重要的东西,不能精确指定、量化、测量或以其他方式“锁定”,厨房内外都是如此。 

优秀的传统不是往后看,而是前瞻后顾,把过去留下来的好东西带到未来去,同时又不害怕它继续变化发展。 

“任务不分大小,都同等重要。”不管你在生活里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成规是通往卓越的道路,而非没有结果的死胡同。 

不是随便地落入套路,为之所限,而是妥善选择,知道自己为什么遵循惯例,从而获得由此带来的丰富和解放。 

拥抱不确定性,不是要你走向绝望,而是要你更精确地校准自己的信念。 

性格(character)跟个性(personality)有关系,但又不一样。你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和环境的某种组合赋予的。人格特质一般而言是道德中立的。 

谦卑是一种美德——只要不堕落为毫无意义的自我厌恶。面对局限性无动于衷是错的,只有充分了解我们能力的局限性,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甚至学会提升能力。 

真正的自由要求锻炼自控能力,而非被身体里腾起的任何欲望和冲动牵着走。只在规定的时间吃规定的食物,是抗衡我们顺从欲望的倾向,打破欲望与行动关系,避免一冲动就出手的一种方式。 

真正的感激之情,是通过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表达的,不光靠我们的言语和感受。 

烹饪艺术确实有资格跟其他艺术并驾齐驱。但它的价值更多地来自日常实践,而非最优秀从业者的杰出成就。它是一种日常的艺术,它所有的优点也都来自这一方面。 

提供食物,让人们活下去,这很好;但如果你提供的是真正能让人“生活”而非“存活”的食物,那就更好了。生存不是分享财富和帮助他人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实现让更多的人过上圆满的生活这一真正目标的途径。 

对生活灵体合一性质的认识,倘若脱离了饮食所属的整体背景,必然远非完整。把一块食物放进嘴里的简单行为,接入了人类灵体合一的复杂网络,在这套网络里,你生活里其他所有的事情也都互有关联。网络越丰富,你从食物里获得的满足感也就越丰富。


相关专题:读书荐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21815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