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我的十八岁

已有 4020 次阅读 2012-8-26 16:41 |个人分类:生活其他|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回忆, 高中, 十八岁

 

        孩子班主任给家长布置了一个暑假作业,说要给孩子写一封关于十八岁的信。对于绝大多数十八岁的高中生而言,父母的话永远是多余,耳朵都听腻了,这封信实在不好写,既然如此,我就写写我的十八岁吧。

        由于江苏人是采用虚岁做年龄,所以十八岁本身存在歧义,如果按实岁算,那应该就是十九岁,当时我上高三和大学,如果按虚岁算,我上高二。老师的本意可能说的是实岁,或者主要侧重于高考前一年的那段时光。

        我是姜堰中学82级的学生,姜堰中学有着非常好的学习氛围,不过当初我并没有觉得。刻苦学习被同学们普遍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高中3年的记忆对我而言绝对只有学习。心甘情愿地每顿饭吃饭时间一般是67分钟,午睡在课桌上趴10分钟左右,下课时间稍微休息一下,走路绝对是竞走速度,其余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高一、高二每月家里给的零花钱是3块,高三给5块,除了极少的杂支几乎都用来买书。

        当时在学校住校,高一伙食费是9块,高二12块,高三开始12块,后来增加到15块,外加30斤粮票。早饭和晚饭是2两小米稀饭外加1两馒头和咸菜,午饭是4两米饭,吃的菜高一高二是一荤一素(荤菜每周3次),高三是一荤两素,说是有荤菜,每月平均吃肉绝不会超过1斤,对我这样的大块头是不够塞牙缝的,所以会从家里带点吃的,晚自习后适当补充一下,也就是炒面或馒头片,外加一块荤油和白糖,用开水泡,这在现在是无法下咽的,但当年可是美味。每月回一次家,稍微改善生活。

        至于暑假寒假,基本上和上学没有区别,每天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春节期间一般也就休息一到两天,基本不串门,无任何娱乐活动,包括听收音机。

        我在5班,应该是全年级6个班中比较好的班级,85年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恢复保送上大学,完全按成绩,当时全校共保送了19个,5班就有8个,1个清华、1个中国科大,我作为年级综合成绩第10名被保送到了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其他参加高考的同学清华考了1个,至于浙大、南大的就更多了,当时班上前20名考南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一群10几岁的中学生这么用功学习呢?回答是两个字:生存。班上50几个同学中除了城市的学生有10多个外,大部分是农村的同学。如果考不上大学,男生一般会学个木匠瓦匠,女生一般会在20出头出嫁。我的条件好一些,因为父亲有一手修理拖拉机的技术,可以跟在后面学习修拖拉机。总之一辈子肯定会埋没在农村,因为当时看不到任何希望。

        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可以在春节的时候到有电视的邻居家看看电视,报纸一般接触不到,但是杂志多少可以接触到一些,当时的《辽宁青年》是中学生的必看读物,因此也朦朦胧胧地对未来有了一些理想,但基本都很空,除了学习,似乎并没有根本的办法,转掉农村户口,跨出农门是唯一的出路。

        现在回忆过去的高中生活,感觉还是欣慰的,因为曾经努力过,没有值得任何后悔的地方。现在的中学生,面临的环境和我们当年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会多元化了,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来进行衡量,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既然选择了参加高考,那么在你高三的时候,最好不要留下任何未来值得遗憾的地方,这是我对孩子及其同学们说的唯一的一句话。

 

 

                                      2012.8.26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606171.html

上一篇:IBM THINKPAD:一个时代的终结
下一篇:《挺进苏北》读后感
收藏 IP: 60.179.145.*| 热度|

4 武夷山 郭文姣 张冠阳 罗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