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c009 我本布衣,躬耕在希望的原野上。

博文

所谓寒门子弟

已有 4647 次阅读 2012-5-11 12:52 |个人分类:躬省力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为金矿, 寒门不寒

看了蒋继平老师的《寒门弟子的最佳人生选择》,再度受益非常。说再度,一则是因为蒋老师的文章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二则是蒋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件我反复思考了10余年的往事。我现在没有蒋老师的成就和人生修养,不敢妄谈人生,作为一介布衣,这里以寒门子弟为主题行文,算是一个读蒋老师文章的学习心得和读后感,也是对曾经往事思考的一个小结。
那是我高中第一次的作文课,当时的语文老师姓郭,郭老师给我们布置的是一个话题作文:谈一下初入高中的想法和打算。一周以后的第二次作文课上,郭老师跟我们说,我们这周的作文题目跟上周一样,上次的作文全部重新写。当时的教室出奇的安静,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大家肯定和我心里一样在嘀咕:为什么呢,为什么要重新写?
我还没来得及,也没见别人来得及嘀咕出来,郭老师跟我们说:“这次作文我没有批改,但你们的作文我都看了,很不满意!我知道读书辛苦,也知道家里供养读书不容易,大家都是农村来的,我也是农村的。可是你们还很年轻,有的还不到15岁,你们来读书不是来诉苦的,你们的学费对家庭来说,可能负担很重。可是既来之,则安之,读书是你们的责任,没必要在作文本上写上家里砸锅卖铁什么的……”,后面郭老师还讲了很多,谈了他自己的读书经历,还举了一个他教出来的学生的例子,那学生读书的时候吃饭都吃不饱的,当时郭老师鼓励那位学生好好读书,在其作文本上写了四句诗:千古名是两司马,史记通鉴放光华;穷厄不坠青云志,学业有成自潇洒。这四句诗中的“两司马”是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编写《史记》、《资治通鉴》的故事我就不复赘述了,“穷厄不坠青云志”是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追青云之志”。尽管当时也有同学没有诉苦,但也都跟着重新写了,隐约我第一次写的是关于怎样读书的,听完老师的批评后写的是有关读书理想的,具体的我不大记得了。
今天看到了蒋老师这篇文章,禁不住想再次谈谈贫寒,谈谈寒门子弟。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寒门,也或者每个人都是寒门子弟,只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在蒋老师博文后面的回复中我也是这样写的。古人也说过,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英雄不问出路,并不仅仅是对寒门的鼓励,是针对每一个人的,纨绔也是一样,经济水平很低的人未必就是不纨绔。关键的问题不是寒门的问题,而是我们怎么看寒门,怎么对待寒门子弟,而作为所谓的寒门子弟又是怎么做的问题。我很认同这句话:态度决定高度,这里的态度不仅仅是怎么看的问题,还有我们的思想在里面。物质财富的贫乏可谓寒门,但若有勤劳踏实惜福的品格,难道这本身不也是财富,更何况这财富也是可以转化的;综生活条件如何优越,有锦衣玉食,若不能够善加利用,以为一切皆唾手可得,而又目空一切,还有为非作歹者,个中子弟如此行为,社会不为之心寒吗?难道不也是寒门子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座金矿,需要发现自己、挖掘自己、开采自己、冶炼自己,才能最终成就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是无所谓寒门与否的,最多只是发现自己与否?发现自己,而又挖掘与冶炼自己与否?每个人成就不一,仅仅是发现自己的程度不同,挖掘自己的深度不同,冶炼自己的纯度不同而已。话说,我们常讲“不怨天,不尤人”,成就与否也不是寒门与否的问题。在前文《我与蒋叔有个约会》中也提到,社会的进步是逐渐的消除不平等的过程,而人的进步也是逐步的摆脱不平等的束缚,逐渐实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根本也是不断的打破认识的束缚,自省自查的过程,也是开阔心胸、打开眼界而博学笃行的过程。
寒门好像就是陋室一样,陋室果然陋室吗?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寒门果然寒门吗?而以天为被、地为床,日月同辉,寒门在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0882-569653.html

上一篇:我与蒋叔有个约会
下一篇:科学将走向何方?
收藏 IP: 123.84.41.*| 热度|

15 许培扬 吴飞鹏 陈永金 武夷山 刘进平 张鹏举 陈湘明 张骥 杨秀海 林媛 张海霞 黎夏 yxh3161 SingleParticle GuaN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