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12与3的区别 ——两个宝贝成长纪实

已有 2037 次阅读 2021-1-8 13:51 |个人分类:闲话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QQ图片20210108134340.png


在中国,做父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更多的人体会到的是“不容易”,毕竟养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其中,甘苦并存,幸福与烦恼相伴——估计世界上最不听话的,而你又特别在意的,一定是孩子了。

听话,是父母的期待;不听话,则是孩子的天性。听话的孩子,仿佛让父母少操很多心;不听话的孩子,总会给父母惹是生非。孩子与父母,是天敌,还是朋友?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而他们不听话时,确实也会让人很生气。可生气归生气,干吗非得听我的话呢?我的话从来都不是真理。

今天,大宝贝黄曦12岁了,小宝贝阮晨3岁了,两个宝贝同一天生日。我想起了我三岁的时候,在一个小山村里生活,过着冬有太阳晒,春看桃花开的日子,偶尔才会望望天际,想知道天际线外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当我12岁时,我已经在一座小城生活多年了,周边同样布满了山峦,我又被“困”于其中。

现在的小宝贝独立意识很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有一条,从来不认错,错都是别人的。关于这个,我没有刻意去教训他,因为在我看来,他都不太明白“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经常把玩具弄得一地,大多数是我去收拾起来的,有时他也挺认真地跟我一起收捡,但他不认为他是在“改错”,而是在帮我的忙。

说三岁看将来,这怎么可能!我三岁时多淘气,从来都没有安静下来过——现在呢,多安静啊!像潭死水一样。

大宝贝三岁时说过一句话,令我终身受益,他说:“爸爸,你可以教育我,但不能冲我发脾气!”孩子的话多有道理啊!人是可以教育人,却真还不能燥人。

我不是一个好爸爸,答应孩子的总没完全做到,尽管基本如此。大宝贝前两天还羡慕别人的爸爸,能够同孩子多沟通,说我老是阴沉着脸,不喜欢说话。这是孩子的印象,我不能说什么,他有他的眼光,他有他的思维,不能强求一致。

这些天,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把孩子过往的相片收集起来,做成PPT,转化成视频。我想了两个主题:一是大宝贝黄曦这九年,即他从出生到九岁时的生活点滴,以他妈妈怀他时开篇;二是两个宝贝这三年,即兄弟俩共同生活的一千零九十多天,同样以他妈妈怀小宝贝时开头,不过是即将进入手术室回眸的那一刻。

人生能够走在一起的人,都是有缘分的。这缘分的深浅,肯定不在于一时的相处,而是此生的相伴。

我们应该感谢两个孩子,因为有他们的相随,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就如视频的背景音乐,我选择了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我想,十二年的回味,应该是慢慢的,淡淡的,轻声细语,心平气和。

生活从来都没有辜负过谁,只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真地在过。又如电视剧《渴望》的同名曲:“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看不明白,看不真切,谁都不能怪,只能说自己在成长。

12岁是个少年,3岁是个玩童,总归都是孩子。昨晚,大宝贝想要的金属扑克牌到了,小宝贝想玩,做哥哥的不给,怕给弄坏了;当弟弟的要不来,便放声大哭,找我诉说,很伤心。我当然是可怜小宝贝了,劝说哥哥让着点弟弟。不过,我始终没有强制要求,而是不断地好好劝解,譬如一副扑克牌算不得什么,即使弄坏了,再买就是,可不能忍心看着弟弟这么伤心。

大宝贝从来是讲理的,更多的时候还讲情,所以我坚信兄弟俩不会有什么,最终会归于和谐、友爱。

小宝贝时常看着哥哥小时候的相片说:“这是我呀!”而大宝贝呢?喜欢弟弟亲他。有时还把弟弟顶在肩膀上,背着走在大街小巷……

12和3的区别,没有年轮,只有共同成长的岁月。同事说,看着刚拥有大宝贝那时的我,挺年轻;我老婆,挺漂亮;两个宝贝,都挺可爱。

我想说,岁月静好,人生难得。

 

2021年1月8日

 

两个同一天生日宝贝成长纪实

https://www.ixigua.com/6915225047728652807/

 

我家两个同日生宝贝成长纪实: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0OTU4NjE3Mg==.html?spm=a2hzp.8244740.0.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1266273.html

上一篇:小袁和老袁的泥瓦人生
下一篇:新房装修有感
收藏 IP: 111.47.62.*| 热度|

2 夏炎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