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0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tive007

博文

高校男博士工资有农民工高吗?压力有农民工小吗? 精选

已有 8736 次阅读 2013-3-4 20:5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士, 农民工

   前段时间有女硕士嫌工资低,其实高校的男博士的生存现状更堪忧啊!
   首先,高校刚入职的博士工资水平与农民工、卖小吃的、卖菜的、卖猪肉的工资差不多,有的根本不如人家。一般,刚入职的博士,讲师职称,月薪3500左右,超课时才另外每课时补助20元左右。工科博士稍好些,科研经费多些?但是这些拿得不踏实吧!如果全用于科研的话,才是正道,也就平均4000左右每月。想想我们上了20年学,还不如早就去卖点什么了?最简单的就是卖菜了,所以深刻同情北大卖肉的高材生。
  其次,压力。这与农民工根本没法比。想想看,累心,劳神呢?还是身体累点但不费心劳神呢?反正我选择后者,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个选择。我们博士们,你想想,一年有多少个夜晚你睡不好呢?而我亲身体会,去跟着农民工搬运东西的几天里,我睡的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爽。仿佛进入了婴儿时期般的踏实,心情愉悦。你听到过农民工不堪重负而跳楼的吗?我听过好几个博士不堪重负而跳楼的。
    再次,有人说博士的工资多稳定啊!农民工工资靠项目。哈哈,那你就不了解高校的新博士教师了,有的学校(这里不说哪个了)对讲师设置了经费指标、论文指标、课题指标、工会活动参与指标(包括太极拳比赛,唱歌比赛,职工运动会),共同考核,任何一项不达标即认为完不成任务。前三项是固定的吗?哪个博士能做到每年说发多少论文就发多少?说拿几个课题就拿几个课题?说拿多少经费就拿多少经费?说到底是不确定的,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小吗?想想看,这三项活动我们博士是跟全国、全省的所有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在竞争啊!论文期刊总量少得可怜,课题数量更是这样,经费呢?更不用说。这三项资源总量这么少,农民工的项目数量有这么少吗?你看看到处贴得招工启事就知道了。
    第四,博士的高校工作转换成本很高。特别是在二本及以下的学校,博士被“骗进去”后,想离职或转换工作,不是扣你档案,就是和你打官司。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我的单位和我了解的一些单位(二本)都是这样。你说这个高校需要你,想留住你吧?不完全那么回事,就是博士的市场机制非常不健全,和农民工无法相比。
     城市的居民生活需要农民工,那一家公司敢做出这种强制留住你的决策呢?这里也当然涉及事业单位的机制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的转换成本就是年龄和机会成本,读了20年书,最应该积累经验和学习本领的阶段都奉献了,想要到企业工作的话,需要放低身价,从实际工作干起,从头开始。 
   所以,我总结,工资、压力、风险、转换成本方面与农民工根本没法比。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会说:我永远不会选择读硕士和博士,如果给这个选择加个期限的话,我要说那将是一万年!
 
 
      补充一点,如果你说,这些只能说明你不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那我想说,你错了,应该是“不适合国内的高校教师工作”。其实,很多博士的工作都是很有价值的。但当你的博士成果仅仅支持你毕业,而不支持你的工作绩效时,就相当于你和硕士、本科学历者一起竞争评职称,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竞争者。加之,这些竞争者的竞争力因为关系、职务、工作年限等而急剧增加,而你需要从头再来。浪费这些青春干啥呢?
    国外的情况来看,博士毕业后不是评职称,而是努力晋升终生教职,也就是有退出机制。国外的博士一毕业,可以只上做多4门课,安心科研,拥有自己的硕士、博士组成的团队(国外助教可以带硕士和博士)学术战斗力大大增强。
而国内呢?谁愿意做学术团队成员呢?国内学术论文挂名不是第一位,有用吗??课题成员而不是主持人有屁用??我问过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华人教授,他们很愿意和我们合作,因为挂名哪一位都是一样的,不用争。课题是科研兴趣导向,只要发够了达到标准的文章,一辈子不用争什么课题和经费,多清净,多悠闲。据说,在美国,像高校等事业单位纳税人的待遇达到什么程度呢?我认识一个美国华人副教授刚生完孩子,每个月打电话给政府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亲自送来该月的奶粉和尿布。我们呢?为了争课题和经费,要给政府相关主管人员送奶粉和尿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1719-667129.html

上一篇:放慢生活的节奏也是一种反熵的好方法
下一篇:为什么博士和农民工的生活不能相互比较??
收藏 IP: 113.231.151.*| 热度|

10 陈沐 唐凌峰 牛文鑫 叶威源 吴锦宇 唐帅 周素勤 刘建兴 王伟华 sypopla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