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玺
《兰花的传粉》出版背后的故事
2018-6-21 23:49
阅读:2771

 1862年,在发表了《物种起源》三年后,达尔文出版了《The various contrivances by which orchids are fertilized by insects》(兰花借助于昆虫传粉的种种技巧),以兰花为研究材料,补充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著名的“达尔文的兰花”——彗星兰的故事就出于这本书中。


第二版的内页


很可惜,这样一部著作,直到1965年才有了第一本中文译本。根据1877年出版的此书的第二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两位植物分类专家:唐进和汪发缵先生于65年3月出版了中文译本《兰花的传粉》,总印数2450册。至今这本书也没有人再译,此译本也成为了绝版。


《兰花的传粉》1965年中译本


其实早在1963年,唐、汪两位先生就已经基本翻译完了这本书,却迟迟不能出版,背后的原因竟有些啼笑皆非。


原来当年国外图书资料稀缺,两位先生仅得一本原著,为了翻译方便,就把书一拆为二,各执一部分进行翻译工作。可是在带来带去的途中,有15页原著从封套中滑落,就再也找不到了,估计是被当作废纸丢了。当时全中国仅有这么一本原著,无奈之下,汪先生写信给远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胡秀英,请她代买一本原著寄回国内。



汪发缵1963年写给胡秀英的信

(现藏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


胡秀英收到信后即刻着手去办 。在1963年的美国想买本书,虽比国内容易得多,但与现在的便捷相比那也是困难重重。她写信给书商,得到回信说第一版早已卖完,于是她又立即打电话给哈佛大学图书馆,预订购买第二版,却还要等纽约出版商的消息。


这一等,竟就到了1965年!胡秀英回看汪发缵63年的来信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当时满脑都是如何帮他们买一本新的,却多方尝试失败,因为事忙这事又耽搁了下来。可是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把他们丢掉的几页从图书馆印了寄回去不就行了!——胡秀英在去信中懊恼不已,歉疚非常。


等得到汪发缵的回信时,胡秀英终于如释重负,《兰花的传粉》已经于几个月前出版了!原来他们虽没买到原著,可是最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借到了这本书,总算是完成了这项工作。此时胡秀英也远从英国买到了一本二手书,随后寄给汪发缵,供他个人收藏。


为了研究工作,花上几年时间满世界寻找一本书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像那个年代的科学工作者一样,沉下心读一篇来之不易的文献或是一本著作、静静地做点工作的气氛似乎也越来越稀薄。


时间让这些科学家的形象面目愈发模糊不清,还好有一些珍贵的信件保留了下来,大致可以勾描出他们伏案工作的身影,也给后人留点思索的机会。


胡秀英(摄于1993年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

本文属于Dr. Hu的故事系列。Dr. Hu,胡秀英(Shiu-Ying Hu),历史上第二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女性(因为第一位的资料稀少,人们一度以为她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甚至美国植物学界,上了些年纪的人都知道Dr. Hu,甚至不需说她的全名。这位传奇的女士生于1908年,是一位从晚清一步步走出国门的农家子弟,在哈佛大学学习、工作了二十余年,荣退后继续工作,同时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兢兢业业一生,于2012年在香港病逝,享年104岁。她的故事很长,既因她高寿,也因她终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植物学。从哈佛大学收集的Dr. Hu的无数信件、资料中,只能一窥她人生长河中的某些零落片段,却也足够精彩,因为,她见证过历史,也创造过历史。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0248-112021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