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
医生总爱“吓唬人”吗?
2018-9-11 17:33
阅读:7258
标签:心肌梗死, 急救

多事之秋到了,分享一下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周前,跟着亲人受了一场惊吓,当时真的心慌了好久。

那个下午,某个时段,不敢离开手机半步。电话铃声隔三差五响起,还得忙着通过微信留言沟通情况。有点慌乱。

电话再次响起,是深圳的兄打来的:“靠,这叫什么事啊,昨天晚上人还好好的,还在电话里畅聊,今天怎么就说随时会死,当大夫的总吓唬人吧?”。

就在20分钟前,北四环边某三甲医院S医院内线ZHU 大夫(正好心内的)打来电话,伴随急促的喘息声(忙坏了),告诉我患者(南村兄的妻弟),如我们所料,就是突发心梗,而且是那种非常凶险的,“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似乎头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被告知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跟家属实话实说,要不患者死了怎么交待?

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打电话给兄汇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兄嫂听闻吓哭了。她这唯一的弟弟对她对她的家可是无比重要啊。

再次与深圳那边通电话,被告知他们已经匆匆安排好刚放学的小孙女,订好了晚上回京的机票(如今交通是无比便利啊)。正在收拾行装。

S医院那边ZHU大夫也回复,会请最好的大夫给做手术,请放心。两个小时后,患者上了手术台,造影显示“前降支100%闭塞”,主动脉堵了,据说这个比较常见!没招儿,赶紧放支架。手术时间不长,做完了转CCU(心脏重症监护密切观察)

稍微消停下来,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周二早上患者感觉不适,也没当大回事,到南城家对面的也算三甲的D医院就诊,基本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事,输液一上午(没问输的啥),未见好转,医生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比如可以做心脏造影什么的(这个对及时确诊治疗最重要),患者及家属不敢在这里住院检查。

想起见过的S医院的ZHU大夫,不算熟悉,不好意思直接联系。电话打到深圳,又打到这我这里,一听情况比较紧急,不敢怠慢,赶紧跟ZHU大夫联系转院之事,医生的电话哪里这么好打通,好不容易通了,简短说明情况。熟人好办事,答应立即安排床位等事。

几分钟后,微信通知安排妥当,可以直接过去,到某楼某层开住院单。患者那边从D医院叫了急救车,还好,没到下班时间,路不算太堵,很快到了S医院。

可办理住院过程小费周折,包括补办就诊卡、唯一的随诊家属不愿意再去急诊折腾,期间发生点不愉快(这个时候救命的事,谁都急,我都不知道住院上手术必须经过急诊,这种时候特别需要几个陪同帮助跑腿),后来还是给开了绿色通道,保证患者以最快的速度上了手术台。代价是ZHU大夫被领导狠狠骂了一通,原因是患者没按流程走。要是真为救命,难道都要遵守流程?

事后感叹患者果断转院,又恰巧明日即将出发赴美访学的ZHU大夫还在病房上班,捡回一条命。

可再想想,遇到这种情况,也许不一定需要拐那么多弯儿,心脏这个发动机的事情来势凶险,轻视不得,一定要第一时间去靠谱的大医院,及时打120999,不折腾,去急救中心也可以。前车之鉴太多了。

17年前夏天,我的一个朋友在海洋局海监总队值夜班,突然感到心脏严重不适,果断自己打120,再通知爱人,趁着清醒指挥大夫把自己送到急救中心,大面积心肌梗死,在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后,电击数十下,活了,命大啊。

关键时候一定要及时打通急救通道!

又例,我那亲戚同病房的患者,才30多岁,上周一来北京中关村附近出差,突发心梗,幸亏朋友及时叫了救护车送到最近的S医院。送到急诊,开了绿色通道,及时抢救,也是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通过电击复活。

所以,怀疑心脏出问题这种凶险的状况,患者能不能活,看自己和家属的判断是否准确,行动是否果断,当然也得看运气,包括交通状况。要不怎么说老年人和高危人群最好不要住到远离医院的地方呢。

医生总会把病人的病情说的严重些,当然是出于自我保护,出于医疗的不确定性,但对于心脏出了问题这样的事情,基本无小事,医生真不是吓唬人的。

又到了换季的时候,多事之秋,心脑血管病高发,还是要提高警惕好些。哎!人的命天注定,可人也不得光听天命,也得长点知识,学点经验。

另外,患者50多岁,发病前虽然没有明显征兆,但有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秀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11341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