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海滩上的中草药:海边月见草

已有 2385 次阅读 2024-3-24 08:41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MVIMG_20240322_100142.jpg

《海边月见草》

海边待宵草,沙滩芙蓉海。

月洒铺白雪,黄花始盛开。

花开本草经,药香夜自来。

万物皆可药,采撷御病灾。

注:海边月见草(拉丁学名: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植物,又名海芙蓉,因生于海滨、黄花绚丽好看而得名。它常在夜间开放,有香气,又名待宵草。海边月见草全身是宝,花朵可以提取芳香油浸膏用于名牌化妆品的基料,种子榨油是良好的营养补充剂。海边月见草全草入药,闽南地区常用来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口腔炎、急性结膜炎等。本土植物月见草是一味中药,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之功效。海边月见草原产地是美洲西海岸,我国引种已多年。海边月见草与本土植物月见草同属于柳叶菜科、月见草属植物,是否有药效?值得研究研究。

 20240322121716.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月见草

【拼音注音】Yuè Jiàn Cǎo

【别名】夜来香。

【来源】柳叶菜科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约20~25%,油中含亚麻酸甘油酯。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病,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MVIMG_20240322_100203.jpg

《中华本草》:月见草

【拼音注音】Yuè Jiàn Cǎo

【别名】山芝麻、夜来香。

【英文名】root of Redsepal Eveningprimrose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othera bienni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将根挖出,除去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的向阳山坡、荒草地、沙质地及路旁河岸沙砾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贵州等地。公园庭园多有栽培。原产美洲湿带地区。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达1m。第1年进行营养生长。根粗壮,肉质。丛生莲座状叶,有长柄;叶片倒披针形,密生白色伏毛;第2年抽出花茎,圆柱形,粗壮,单一或上部稍分枝,疏生白色长度硬毛。下部茎生叶有柄,长0.5-2cm,上部近无柄,吉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稀疏浅牙齿,两面生细毛。花单生茎上部叶腋;萼筒长2.5-3cm,先端4裂,花期反折,顶端有长尖状附属物,疏生白色长毛及腺毛;花瓣4,黄色,倒卵状三角形,长约2cm,先端微凹;雄蕊8,不超出花冠;子房下位,4室,柱头4裂。蒴果长圆形,略呈四棱形,成熟时4拉裂。种子有棱角,在果内呈水平状排列,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微碱或微酸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北方为一年生植物,淮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北方春播,淮河以南各地秋播或春播。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10-15d左右即可长出幼苗。当幼苗长成莲座状时,可间苗定株或移植,按行株距65cm×65cm进行。田间管理:幼苗在第2对直叶展开后,进行中耕除草,植株高30cm时,培土。移栽或定苗后,追施粪肥或尿素1次,初蕾时追施第2次肥。

【性味】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寒湿痹;筋骨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摘录 《中华本草》

MVIMG_20240322_100128.jpg

MVIMG_20240322_100132.jpg

MVIMG_20240322_100214.jpg

20240322121655.jpg

IMG_20240322_103842.jpg

IMG_20240322_103858.jpg

IMG_20240322_104004.jpg

IMG_20240322_103947.jpg

相关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26620.html

上一篇:春日即景
下一篇:仿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看泉听风图》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22 许培扬 杨卫东 高宏 王从彦 杨学祥 张晓良 杜占池 刘进平 孙南屏 宁利中 李学宽 杨正瓴 王涛 孙颉 农绍庄 钟炳 郭战胜 周少祥 何青 崔锦华 范振英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