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煌斌(LIN Huang-bi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林煌斌 林煌斌 教授(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访问学者,福州大学硕导,福建省土木建筑理事会理事,全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分会理事)

博文

一次期末监考的经历

已有 4729 次阅读 2009-11-21 01:1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医院, 监考, 考试难度

一次期末监考的经历
 
          说起监考,大家一定觉得就是去简单的站两个小时。我想说的是监考也并不那么容易。
晚上学校安排我监考“线性代数”学期期末考试,线性代数是学校理学院的老师讲授的,考试是学校统考,我是第二监考人。18:45,我提前15分钟到考场,刚好出卷的老师和我同一考场。线性代数说难也挺难,理解了说简单也不难。我看二年级的学生都很认真对待。考风考纪很不错。那位出卷的老师边监考边与学生交代着:不要摇头晃脑,检查自己的卷子,不要检查别人的卷子。当然这是个人的习惯,我没有权利干涉就是,不过就我监考经历而言,这个班级的考风已经非常好,没有任何迹象看出就有学生作弊。当然学生考试中休息一下,偶然抬头也是很正常。
21:00考试结束,学生都在抱怨着考试怎么这么难。我觉得学生有不一样的意见挺正常的,考试肯定是正态分布。这时有位学生走到我前面,这位学生平时我挺关注他的,是位蛮有灵性的学生,原来交代他事情,他一直都很认真的对待处理。他跟我说,老师,他心里不舒服。我以为是考试不顺利,就安慰他一下,他说他要去医院。我看他的脸色都变了,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就载上他赶紧去最近的医院,同时通知几位同学帮忙。
一路风驰电掣,我载学生,学生呼吸短促,心率加速,讲话无力,全身无规律的颤抖,我觉得事情严重了。到了医院急诊。一作心电图,急诊医生做了紧急处理和初步判断,认为心脏速率加快,建议住院观察手术。刚好学生的哥哥也在厦门工作,在学生的坚持下,挂通哥哥的电话,让他哥哥过来。该学生同宿舍同学陆续到了医院。
22:10,急诊后转入9楼病房确诊。心脏科医生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检查,基本诊断:该同学有先天性心脏遗传,左右心室之间室间隔缺损,但不严重,应该是由于过度疲劳或紧张,压力大造成的,该病可以医治,建议尽快动手术,可采用先心病介入封堵,创伤小、手术时间约1小时,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听了医生的诊断,我觉得这位同学相当的不容易,他应该是在坚持考试结束后,才告诉我的。一门线性代数就可以让学生这样认真对待引起病情的发作。后来学生的哥哥赶到医院,我和其他同学就陆续回宿舍。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物,包括考试。对于工科而言,有些科目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数学、力学等课程,学生一周课程大约40节左右,而且需要完成大量的课余作业,还得参加社会活动,压力应该是非常大。对待考试时,任课教师如何再一味的强调考试成绩,强调单一分数的话,学生在面临考试的压力应该是会非常大。每个人都是当学生过来,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心情。疲劳、紧张、睡眠不足、压力大等等因素都引发了学生先天性心脏问题。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些课程难度普遍大家认为比较大的任课教师,应该在平时讲授中加以提高难度讲授,平时作业增加一些难度和题量,争取得到学生平时的准确成绩,但在期末等重要的考试中,适当的降低难度,提高通过率,不搞一锤定音,释放学生压力。我带过很多届的学生,一直都认为书读的好与不好,并都不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同学,一定得特殊对待,不能做一刀切。当然我还是建议学生应尽量的把课程学好,这样可以减少以后再工作中的继续学习的工作量。从事专业工作,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送学生去医院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些,亲力亲为的也有几次,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凌晨2点多接到学生的电话,那次是背着学生送到医院的,在医院里待到快凌晨。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健健康康的生活,希望你们能安全、安心、安乐的在大学里学习。这也我们做老师的最大的心愿。也希望高校能完善学生医疗制度,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愿这位学生早日康复,也愿其他的同学身体健康。
 
                                                                                                       2009.11.2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780-272610.html

上一篇:一次教学公开课的体会
下一篇:集美大学师德师风恳谈会“认真施教”和“严谨治学”发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