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科研团队的苦恼 精选

已有 50647 次阅读 2014-6-2 22:33 |个人分类:团队建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团队建设

以前写过几篇有关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博文,感觉有很多的无奈。没有团队的实验室,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带着几个学生一起干。说白了,就是高校里所谓的科研个体户,长期小打小闹,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不过,以这种方式生存的教授,培养研究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是偏基础研究,几台电脑或小设备,每年带着几个学生发几篇SCI小论文,申请一些小基金,日子还算过得去。现实情况是,学校对每个老师有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和任务要求,且每年领导都还盯着“国”字号的科技奖励。基础研究类的论文,还得要求影响因子,一般的SCI是交不了差的。纵向的973、863、一些重大或重点项目等经费多的大课题,像我等这种未进入任何“人才”计划或带“长”字号的教授,还确实不够底气申报。因此,为了经费还必须寻找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现状就是,小基金(带博士)加一些横向课题(带硕士)维持实验室运转。然而,“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小课题也如"大"课题一样,工作量却并没有少多少。也就是说,再小的课题,该走的流程还得走完。520万的小课题和1100万课题的工作量并不是对等的,可能接近5倍。所以说,为什么小老板很忙,原因就在于此。

2010年以前,本人其实就是一个体户,不过每年的科研经费也差不多100万左右,日子过得蛮滋润的。后来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写一个基金申请书,却没有教师队伍,只好东拉西扯一些教师挂名,作为项目组成员。再后来,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逐年增加,学院开始限招研究生人数,能招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有课题,没人干活,也是懊恼的事情。一直以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科研团队,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2011年前后,4位其他学院的青年老师先后加入我实验室,形成了拥有5位老师的紧密型科研团队。团队有了,随即压力也来了。因为,各个方面的任务要求也加重了,然而科研经费、论文数、成果数却并未因人数而成倍增加,却在原地踏步。为此,困扰我、让我烦恼的问题接踵而来。

一、团队成员科研方向差异问题。说起来,团队的人都是做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出身的。但信号处理方向一旦脱离应用背景,就是“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东西。每年,我实验室会有一些针对油气勘探及地震信号处理方面的课题。团队的这些老师均毕业于非石油、地质院校,缺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专业背景。因此,就有正当理由远离这个方向的课题。事实是,实验室研究生们在经过1-2个月的入门后,都能跨过台阶,进入状态,都是博士毕业的老师们为什么就一直对自己没这个信心呢。另外,每周的项目进度汇报,老师们也都是来听了的。按理说,应该不再是很陌生的领域。目前,这个方向的课题基本上还是由我一个人带着学生在具体做事。

二、团队老师之间的相处和管理问题。团队负责人,不是行政领导,仅仅是同事关系。如果团队成员工作上存在什么问题,还不能像对学生那样的直接批评和说教。有些老师科研方法有问题、工程经验不足、全局把控能力不足,工作方式不对等,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老师负责课题过程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也经常组织学生周会,讨论和交流问题。但组会中有什么问题,整个课题进展如何,却不会给我及时汇报。一般地,是我急了后,只好找他们询问项目情况,毕竟最后项目交差的人是我,我要去汇报和结题,我不知道课题进展情况能行吗?日常工作中,一般情况是,我不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他们可能一年也不会找我。除非需要我为他们做什么事情、或签字什么的时候。就是平时,到底来没来学校上班,我也是不知道的。

三、给团队成员压担子的问题。记得本届毕业的12位硕士生,研二时我就已经分配给了每位老师,分配到每人具体指导3个学生。实际情况是,每当学生有问题、有事情的时候还是都来找我本人。因为,不是自己名下的学生,就没有用心、也没花时间去想想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因此,根本没法做到尽职尽责。

今年,我院重新制定目标任务书,副教授50万科研经费,SCI论文1篇,申请专利1件;讲师30万经费,0.5SCI论文和专利0.5件。我在想,以目前的状况,我们的老师们如何也可能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完不成,我该怎么处理?

有些老师,不仅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而且几年也都没写1篇论文了,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发论文本该是自身发展的事情,因为老师们晋升职称是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因此,连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可以不在乎,我还能把实验室的担子给压下去吗?能放心吗?

四、团队教师的工作职责问题。在这以前,其实我就已经起草了一个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包括考勤、教学、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管理义务等,但至今没有公布。因为,我知道可能大家都难以做到和完成。另外,有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家里小孩小,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很多等,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实验室每年有哪些课题,每个学生都在做些什么,每年年终我们团队的任务到底是否完成,是如何向学院领导交差的,是不是也该关心和过问一下呢。未来实验室发展是什么,个人有什么打算等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呢?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事不关己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本年度,实验室2位老师出国(一位已经在国外,另外1位马上也要出去1年)。结果就是,实验室又仅剩下了3个人。

五、团队教师的待遇分配问题。这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回避、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对科研、日常工作、实验室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理所当然,是要做到相对公平的,有付出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但如果老师对实验室的总体贡献还不如一个学生的话,这就说不过去了。我印象中数得出的贡献是,实验室曾有一个小课题,就是其中一个老师独立完成的,整个过程我很少操心,目前课题已结题验收。另外,我以前得亲自管理和操心的实验室及学生的日常事务,一位老师给全部承担了下来,这为我腾出了不少时间。而且也为其他几位老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

团队个别老师也曾说过我,说我不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我发现工作过程中,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和没法达到我的要求时,我自己真的很着急,不得不亲自上阵。

我希望,团队的老师看见该博文后,不要埋怨我。因为,我最近很苦恼,压力也很大,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私底下也曾对他们多次说过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感觉改变不多。我曾对他们每个人的自身发展也有过大致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也基本没听进去。本来学生的事就很多,还要操心团队成员发展的事情,是觉得够累的了。另外,作为负责人,我每年给本科生、研究生上的课,比你们中的任何人都还多,忙死了。

也许,所有这些可能归结为我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

最后,我还是希望,他们对我的管理办法或做法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好的建议,都抱着负责的态度提出来,可以彼此改进不足,以便不断完善。因为,我们的共同目的,还是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让团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目前,我团队再次合并了学院其他几个小团队,组成了拥有18位老师的“邦联制”大团队。不过合并前,有言在先,有机会紧密合作时,临时组队。平时,各尽其责,完成各人的科研、教学任务等。因此,这倒不会给我增添额外的更大压力。

感谢列位看官,评论中提供了诸多有关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有益建议。博文所述涉及到具体人员,恕我不能一一回复。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相关博文:

[1]太忙的导师注定只能是个小老板

[2]老马对小马说

[3]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重要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5437-799866.html

上一篇:至纯莫过师生情
下一篇:由学生跳槽想到的
收藏 IP: 110.184.34.*| 热度|

75 曹聪 赵纪军 赵美娣 林中祥 罗德海 张雪峰 褚海亮 戴德昌 张骥 马臻 邵鹏 秦占杰 杨顺楷 赵斌 向峥嵘 吕喆 官万兵 王进 梁建华 徐锋 马春旺 时志强 杨金波 孙瑜隆 肖鑫鑫 李建国 郑永军 顾汉念 孔梅 曾体贤 徐明昆 尧中华 王云龙 戴小华 肖振亚 徐民 逄焕东 曾云 蔡小宁 侯德鑫 龚直文 唐常杰 刘培学 周贵尧 强涛 李梅 薛冰 曹俊兴 高绪仁 王洪涛 石磊 李东风 唐凌峰 任鲁风 李兵 管延斌 杨威嘉 王小平 徐长庆 郑玉刚 陆玲 杨正瓴 蔡宁 段法兵 wangqinling biofans wgq3867 abang cloudyou sally208 wuxiangchao zouzoukankan ncepuztf sjd039 qingchuan20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