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uxia126

博文

视野的局限

已有 3390 次阅读 2013-9-2 09:02 |个人分类:观点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今社会,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已经很难仅仅局限于某一角度;同样,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如果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也难免会狭隘。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案,就非常正常。

   1988年夏天,我老家西瓜卖的价格贵的时候可以卖到5毛钱一斤,便宜的时候是5分甚至3分钱一斤。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实。那一年我读大学,因为不交学费和住宿费,我父母给了我300元钱的生活费。其中有200元是卖西瓜挣的,100元是借的。

   今年夏天,大哥依然种了西瓜。最初卖到1块或9毛钱一斤,之后便是5毛,4毛,甚至1毛5分一斤。

   种西瓜是个技术活。1988年和今年相比,其种植的技术和投入的人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产量也没有提高。相反,因为今年春天冷,夏天旱,西瓜反而减产了。

   从市场价格来看,25年前和今年相比的价格,虽然有变化,但从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角度看,很显然大哥今年的西瓜收入并没有1988年好。今年大哥只是保本:除去地租、种子、播种、灌溉费用,甚至还贴进了2个人的2个月的人工。

   农产品的价格(比如西瓜),是受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影响的。除此之外,产品的质量和品格(西瓜外形是否匀称,吃起来是否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市场需求,如果是只在当地销售的话,是和当地的人口数量以及有否吃西瓜的喜好,天气状况,销售地点是否便于消费者购买等等因素有关;市场供给,除了当地的种植户数量,种植面积,产量有关外,还和周边地区种植的西瓜是否容易进入当地市场有关,周边地区的西瓜价格是否高于或者低于当地市场价,运输费用等等。都会影响瓜农的收入。

   放眼到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上,其价格的高低不仅受国内的价格影响,也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中国的种植农业,除东北,新疆,内蒙等地有规模化的农场外,其他地方的集约经营并不多见。在养殖业领域,虽然已经逐渐在猪,禽类,奶牛等领域发展了规模化养殖,但散养依然在农村非常常见。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效率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若在世界范围内和国际大资本投入,有高新技术支持,规模化经营,抗风险能力强,国家补贴,效率相对较高的国际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竞争,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中国农业的竞争力的认识,除了纵向比较,历史的看待外,还要在国内国际范围内横向的比较:国内和其他行业相比的竞争力,国际和其他国家相比其竞争力。

   想让农民不用化肥农药而生产出产量高,投入少的农产品,获得和欧美国家一样的竞争力,没有高科技的产品,是很难做到的。有机农业是出路吗?如果是,那么产量能保证多少中国人的食用要求?如果是,谁能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回乡种田,什么样的政策能让农民重新回到乡村,回归土地?如果是:价格如何保证?能关起门来自己定价而不和国际市场接轨么?

   坐在书房里关起门来幻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反正也不用负什么责任。

   走到田间地头,也不是很难。

   但能不仅在中国的田间去看看,也去欧美,南美,甚至南亚去看看,再来反思中国的农业问题,可能会更贴近这个世界需要的实际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1287-721608.html

上一篇:校园内有了红绿灯
下一篇:占位子之感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13 李学宽 朱晓刚 陆俊茜 曹聪 王锟 陈湘明 徐传胜 张玉秀 邓旭坤 蔡小宁 罗帆 杨正瓴 permafro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