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uxia126

博文

大会发言超时原因分析

已有 3767 次阅读 2013-4-15 09:25 |个人分类:观点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会发言

         前两天是特别忙,周六上午研究生复试一整个上午。复试期间,有4位学校的督导到场监督整个复试过程。包括前校长张校长也坚持参加了最后一个人的面试。名单今天就该出来了,我没有在调剂生中找到自己有缘的学生(选择我的两个小学妹最后没有来,去了其他学校),就把自己的一个名额让给了一个同事。

      中午简单吃一碗面条,就赶到洪山宾馆,参加下午的论坛。因为是下午第一分论坛第一个阶段的评议人,不敢耽误。

       第一个发言的是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的孙副司长(正局级),他介绍了“我国文化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情况”,发言用时15:42分钟。第二个发言的是上海大学的陶鑫良教授,用时:13.31分钟。我因为要做第二天的总结,对发言进行了录音,有准确的计时记录),本节用时最长的是知识产权局的刘洋处长,他用了17:33分钟,其他发言人用12分钟,14分钟,17分钟,15分钟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最守时的是武汉知识产权局的董宏伟局长,他在10分钟内讲完了准备的内容。

       提到陶教授,因为他也多次在南湖论坛上做主持人,无论是时间控制还是主持和评议,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他主持的论坛时间控制特别好:他会在最后一分钟提醒发言人,在时间到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打断发言人的发言,保证会议进程的顺利进行。我印象中,他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

      主持人没有打断发言人的超时发言,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有20分钟的互动时间,这可能在主持人看来是机动时间,可以作为资源掌握。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弥补发言人时间不足的安排。但我以为,既然会议安排了互动,有互动的会议,和没有互动的会议,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互动时间其实为那些与会的但没有机会被安排大会发言的人,就会议主题与发言人交流,或表达自己学术见解的最好的机会。没有了互动,到会的其他人,就只是听众。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了。

        超时发言的第二个原因,是主持人没有在主持会议之前宣布会议规则,也没有提醒发言人注意时间。

        超时发言的第三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发言人没有站在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听众最喜欢最想听什么信息,发言人带来的信息是否对受众有价值,在这个时间稀缺,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发言人的熟练灵活梳理自己的学术观点,及时应对学术发言调整的能力不足。

       最后的原因,可能是会议安排的问题:太多顾及要更多的人发言,但没有考虑到学术表达的规律: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结论或建议的提出,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对于重要人物的比较重要的发言,可以给予时间上的特别优待,但应该在会议时间安排时体现出来。从我记录的时间看,这次的16个发言人,如果能给他们各15分钟的时间,加上善意提醒,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超时,而不是让超时发言成为普遍现象。

       我的发言超时的原因,是因为我太想把每一个发言人的精彩观点转告给大会参与其他论坛的与会人。为此我周六晚上认真听了下午的发言录音,并对照论文集进行总结。对于第二天的发言主题,为了更好的把握观点,还进行了相关主题论文的检索,以便能总结出有用的信息。但对16个发言人的发言总结,5位评议人的点评,在10分钟内完成,真是太为难我了。考虑到与会的外国代表比较多,大会有同声传译,要让翻译准确翻译出自己的发言,发言的速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控制。最后的发言得到了包括吴汉东老师,刘华源会长(泰国泰中法学会会长)等专家的肯定,也和自己对内容和速度的把握有关。这也是会议主持人没有打断我发言的原因吧(感谢会议主持曹新明老师的宽容)。还有,我的性别也占了一定的优势。其他三个分论坛发言的都是男教授。

       参加会议,需要总结。除了学术上的收获之外,在学术之外,也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思考。很遗憾我的学生中只有沈大力同学坚持去听了半天。其他人不知道去忙什么了。学术会议得到的东西,用心的话会有很多。即使不发言不点评,只听只看,也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由于昨天下午还要准备晚上的课程,晚上又为本科生上了3节课程,其实对上一篇博文是没有写完就发表了的。这篇博文,算是对上文的一个补充吧。

        谢谢博友的关注和编辑的厚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1287-680284.html

上一篇:大会发言超时问题
下一篇:国际会议的植入广告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10 李学宽 李伟钢 王善勇 孙学军 赵凤光 曹聪 朱晓刚 刘世民 陆雅莉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