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自我胡言(3):科研经费与时髦学科 精选

已有 5911 次阅读 2014-8-31 22:54 |个人分类:自我胡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经费, 学科发展, 人才建设

自我胡言(3):科研经费越多越好吗?

(王德华)  

 

经费应足,而不是余

我有过一年5000元人民币科研经费的经历,知道没有经费,想做点有档次的科研是如何得无奈。由于感觉不会永远这样,也是惰性使然,稀里糊涂地所谓坚持着,也就过来了,也享受到了时代的恩惠。耳聪目明者,呆傻木纳者,机会主义者,执着勤奋者,在社会上都有生存的空间,但不要错位。错位了,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匹配,相称,般配,合适,这些词汇很有含义。

古语有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道理很深刻,无数的事例在证明着这些古语的智慧。如果谁有兴趣和数据,能从科学上进一步证明这个道理,以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说明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这篇文章不是NS,也是PNAS。有学者通过观察开不同档次的车的人对过马路的盲人的行为表现(主动让路,还是不让),对“为富不仁”这个现象提供了数据说明。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直观的原因是条件过于优越了,子孙骄奢淫逸,漠视家庭传统文化所致。金钱的多少,是社会地位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价值观除了问题,一个很大方面是资源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劳动与所得不匹配。如博士生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补贴,如何谈得上是“天之骄子”。

科研领域也是一样的。没有经费,经费不足,都是严重限制科研水平的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科研的投入,一个国家基金的面上项目达到了80万元左右的支持力度,还有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数额巨大的资金资助,当今已经不是无米之炊的问题,是如何把米做出美味来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匹配,如果还是处在无米之炊的思想境界,跟讨饭花子偶然捡了一个元宝一样的心理,那还是做不好科研的。

我想说一句逆天的话,经费多对科研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限制科研水平的发展。有些学者会由于经费的过于充足而严重影响自己的科研,甚至会毁掉自己的科研。不可否认,一些学者占据着大量的资源,经费已经是严重过剩,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有苦苦求索的心境,研究生也产生一些错觉,毁掉了科研文化,有百害而无一利。科学的意境是探索未知,追求卓越,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低层次重复,也不是追求时尚。走向违法犯罪之路的学者,不是经费缺乏所致,恰是由于经费严重过剩。经费过剩,是科研浮躁的原因之一。

人都是有贪心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加大科研投入,不是导致部分集团科研经费过剩。如何让原创的思想得到资助,如何让有价值的研究得到资助,是学界有责任的学者们高度重视的。虽说逆境出人才,沙漠里也会有绿洲,但难以见参天大树。必要的硬件条件是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经费向优秀的学者倾斜是没有问题的,让优秀的学者在科研经费上没有后顾之忧是应该鼓励的。科学研究既不是大众化,也不是集团化。

科研经费的境界是足,但不是余。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生理功能上有一条原则:足够但不超过。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机体最经济有效地做法。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人类的肥胖就是能量过剩的结果,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了能量需求,没有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科研经费也是一样。贪心不足,是人的天性。做到适可而止不容易。但浮躁是做不好科研的,靠高投入发表的时髦文章没有时效性,科研商业化更是一条不归路。心静,才有思考。无忧,才能心境。科研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心境。这些,当今几乎没有。所以,当今的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种科研成果,总是让人在喜悦中又提心吊胆、心有余悸。

谁造成的这种局面?政策,专家。管理者知道,专家清楚,是两个共同体合作的成果!

 

时髦学科与传统学科哪个重要?

我总是认为尽管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学科新领域不断出现,边界逐渐模糊,但重视学科建设在一定阶段内还是应该重视的。由于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需求,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是正常的,一些新兴时髦学科受到重视,一些传统经典学科受到冷落。由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自然会产生新的学科格局,成果格局,人才格局。有一天说了一句不招人喜欢的话:时尚的学科,研究人员多,研究生多,经费多,成果多。边缘学科,经费紧张,研究人员少,后继乏人,成果也少。细想一下,时髦学科的一些成果,如果没有的话,也不会对国家的科研水平有什么影响,对国际学术界更是没有影响,但边缘化的学科,一旦没有这些成果,对国家的损失还是很大的,在国际上自然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再扩展一些,各高校和研究院所应该是有各自学科优势的,但人才引进时代,只看论文点数,不管学科发展,盲目引进了不是自己单位学科优势的人才。不少人通过努力,建立了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队伍,在学界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发表了不少论文,但这些论文如果放在全国的尺度上,就非常逊色了,但由于其论文点数高于本单位的传统优势学科,也很受重视。由于重视论文点数而漠视学科发展的政策导向,使得从事时尚和经典的学者们都无法心静,研究生更是进一步浮躁。明白人都知道,这不是常态,这会毁掉科研文化的。

这是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一些边缘化的学科,如传统分类学,情况十分危急。就我了解的情况,我国脊椎动物的分类学专业人才已经非常缺乏,如哺乳动物分类学、鸟类分类学、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鱼类分类学等,专业人才已经凤毛麟角。就哺乳动物而言,现存的一些物种(如鼠类),其分类地位仍然不是很确定。分子生物学时代,这些传统经典学科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这种现象如果延续下去,虽然是数字时代,电脑代替人脑的时代还很遥远。传统与时髦,是一对矛盾。没有了经典,也就没有了时尚。自由发展的时代,还需要有识之士进行一些全局规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823881.html

上一篇:自我胡言(2):老师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下一篇:自我胡言(4):还有真正的科学家吗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43 王树松 曹聪 李毅伟 戴德昌 肖陆江 王春艳 罗汉江 姬扬 张忆文 谢平 蒋永华 徐绍辉 武夷山 牛丕业 戴小华 高友鹤 彭真明 郭向云 朱朝东 蒋敏强 邢志忠 夏铁成 王海辉 徐旭东 胡俊峰 朱志敏 梁洪泽 朱晓刚 李宇斌 王进 王琛柱 李欣海 石宁 刘钢 姚伯元 wgq3867 zgg zhouguanghui wangqinling truth21ct tm66jjbj xqhuang ideali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