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赞中国精神、女排精神

已有 2670 次阅读 2016-8-24 16:43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赞中国精神、女排精神

赞中国精神、女排精神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8月24日发布

一个没有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运动员是需要精神的,不管这种精神来自为国争光的、宗教信仰的、梦想憧憬的、还是现实追求的,尤其是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和突破,只有技术水平,没有精神升华,是不可思议的。

现代化事业需要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中国精神,现代化征程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奥运会是展现中国精神的世界平台,理所当然地为广大民众多关注。昨晚那么多人自发长时间聚集在首都机场迎接中国军团凯旋归来,说明了一切,说明现代化进程中多么需要中国精神。

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看待和解释女排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无私奉献、科学训练、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永不放弃、为国争光。里约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这种精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2016年08月23日0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体育代表团:

  在举世瞩目的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肩负祖国和人民期望,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展现了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祖国人民赢得了荣誉。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在里约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同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你们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尊重规则,表现出精湛的运动技艺和优良的竞赛作风,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你们的优异成绩和奋发表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奋进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我国体育界的光荣传统,再接再厉,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动群众体育普及开展,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精神,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超越,万众一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中央 国

  2016年8月22日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3日 01 版)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823/c1001-28656431.html

***********************************888888

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中国军团盘点里约奥运会

作者:本报记者王东《光明日报》(20160822 05版)

本报里约热内卢820电(记者王东)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0日表示,本次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充分发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表现出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体现了遵守规则、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风尚,展现了文明礼貌、热情友好的精神风貌。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体上基本完成里约奥运会的参赛任务,但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总结问题和不足,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截至当地时间82020,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24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3人、15次创5项世界纪录,9人、113次创12项奥运会纪录。从项目分布看,在8个项目上获得了24枚金牌,在19个项目、59个小项上获得68枚奖牌,在21个项目120个小项上获得前8。自行车、男子跆拳道两个项目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在20日晚举行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刘鹏表示,中国体育健儿本次发挥基本正常,一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仍然是争金夺奖的主力军,其中,乒乓球项目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项目表现稳定,参赛8个小项共获7金、2银、1铜。举重项目在开局不利情况下获得5枚金牌2枚奖牌,3人创造4项世界纪录。刘鹏还表示,中国代表团部分潜优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在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比赛中,中国队连续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在男子跆拳道58公斤级比赛中,21岁的赵帅,成为中国首位夺金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

  刘鹏同时认为,里约奥运会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一是我国在世界杯、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上成绩突出,这使认知和判断出现偏差,对奥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估计不足。二是近几年来,奥运会受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对世界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趋势、训练管理的新思维新潮流的及时研判、交流学习还不够。三是本届奥运会周期许多项目规则发生了重大改变,虽然我们及时进行了研究和适应性训练,但从比赛过程看,把握还不够到位,应对还不够得当。部分项目的临场指挥应变存在一些失误,一些项目在比赛中水平大幅滑坡,还有一些项目比赛失利未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四是本周期内我国大多数项目大面积进行新老交替,分项目分对象地对年轻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磨炼存在不足。

  刘鹏还指出,在本届奥运会上,一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出现兴奋剂阳性事件,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游泳协会对此高度重视,已经表明了坚决鲜明的立场和态度。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8/22/nw.D110000gmrb_20160822_1-05.htm

***************************888

·       礼赞!女排精神
  • 时间:2016/8/22 10:01:37 来源:作者

·       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这是傅雷对贝多芬的理解。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

“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部分。”这是郎平对体育的理解。

从小组第四到最终的冠军,从连负荷兰、塞尔维亚、美国到击败巴西、逆转荷兰、力克塞尔维亚,中国女排用了两周的时间。从输泰国、输日本、输土耳其,只能名列亚洲第四到重整旗鼓再登世界之巅,中国女排用了3年。从亮相世界排坛到再度奥运折桂,中国女排已历经30多年。

“拼了!拼到你死我活!”郎平这样动员她的队员。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

中国女排是一个整体。郎平说:“我们队里12个人,谁上场都是主力。”在最后3场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中,12名队员轮番上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队员稳定军心,新队员敢打敢拼,人尽其力,团结奋斗。“板凳深度”让中国女排深不可测,在对方教练员大叫“战斗”的时候,郎平沉着自若,以平日练就的内功化解对方的重锤,中国女排用行动生动诠释了集体主义精神。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收到国家体委的传真,刚在美国安顿好生活的郎平提起行李箱只身回国,开始了重新创业。在中国女排历史上,服从祖国召唤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以贯之。30多年前,张蓉芳、陈招娣、周晓兰是这样,今天,惠若琪、朱婷、魏秋月也是这样。“为国争光,报效祖国”始终是中国女排的信念,在国际赛场升国旗、奏国歌一直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在这种精神感召下,中国女排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快速多变的打法不仅是中国队制胜的法宝,也为世界各队所效仿,改变了世界排坛原有格局。

回忆总是美好的。今天女排的教练席上,郎平、赖亚文凝聚着我们对老女排的回忆,她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而现实更美好,因为今天的现实是过去的积聚,也将成为新的发展的起点。中国女排崛起于改革开放之初,五连冠的伟业震惊世界,以“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为特点的女排精神更成为民族面貌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天的中国女排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我们也更需要这种精神。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2日 01版)

http://www.xctv.cn/b/b/newsid45922.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998413.html

上一篇:希拉里邮件门3.0权钱交易丑闻 又现金钱政治和诚信危机
下一篇:留影美国史年会(沈阳)学术讨论会场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