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北京—乌鲁木齐—喀什行(2007年9月15日)

已有 5202 次阅读 2007-9-21 20:41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07-08)|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京—乌鲁木齐—喀什行(2007915日)

 

黄安年文  发表:2007921

 

2007921日晚2045分按:我们两人15日乘飞机自北京到达乌鲁木齐并转机到喀什,17日到达中巴界标的红其拉甫(喀什——红其拉甫往返810公里),19日自和田——阿拉尔穿越尚未开通的塔什拉干大沙漠新公路(全程423公里),现在已经由阿克苏——库车——轮台,21日晚住轮台三宝大酒店,因为这家酒店可以上网,所以利用空隙向网友报平安,明天我们去吐鲁番,23日到乌鲁木齐,27日返回北京,以后会详细报道在新疆的见闻。)

****************************

15530分起床,600分出发,由小徐送我们,645到达,担心有雾不能按时起飞。结果还是十分顺利,710分一切手续办妥,750分登陆,820分起飞,经过4个小时飞行,1220分到达乌鲁木齐,飞机上共159个座位,上机157人。在取出行李后即上楼办理转向喀什的手续,用不了10分办理完毕,这里的安全检查要比北京松的多。去喀什的飞机要210分登陆,240分起飞,在机场等了很长时间,发现这里的设备已经相当的落后,在等候去喀什的电子显示牌上始终是CZ6823,终点伊宁,登记时间1220分,而那时时钟已经是1310分了,问检票员,回答是它会滚动了,或者是有时会不灵的,所以等于误导群众。这里的安全检查并不严格。等候登机的大厅里有小书亭,里面全部是汉文,几乎没有维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估计是少数民族很少在这里购书的关系。

 

飞机上的外国乘客还颇有一些,机组人员的服务不错,只是供应的一顿早餐质量较差,估计成本费用不不了一人5元,这架飞机是波音737-800,中间过道很窄,如果有供应餐车时要在过道上走动就很困难了。在北京是天气预报乌鲁木齐有小雨和八级以上大风,等了乌鲁木齐才知道天气已经晴朗,地面温度20度,倒是不小。飞往喀什的飞机是厦门航空公司的8287次航班,服务质量似乎好于国航,虽然机型载人和飞乌鲁木齐的一样,但是旅客没有那么满,一顿午餐供应也很实惠,正好我们中午没有在机场用餐,已经饥肠辘辘 望外 。从飞机上望外看天山山脉连绵起伏边上沙丘连接,沿途有几个绿点点缀,这绿点就是一些城市,飞机是沿着这些城市飞行的并非穿过大沙漠地带,1440分起飞,用了整整2个小时时间飞抵新疆西部重镇喀什,机场不大,候机楼和内地一般中等城市的火车站差不多,机场上没有几架飞机停放,我们的飞机停在候机楼很近的地方,一近去就是一个很小的取行李的转盘,清晰可见,取行李处和出口相距不到10米光景,我一眼就看到有人打着接客人的牌子“接北京黄安年先生夫妇”,所以就和来接的袁振国先生一行接上了头。其实我们在昨天晚上和袁先生通了电话,告诉他北京的气象预报说15日有雾,不知道飞机能否正点起飞。当我们今天由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在1220分正点到达,1230分下飞机进入候机楼时接到他的电话问是否起飞了?我告诉刚刚到达乌鲁木齐机场,这样他就清楚我们会在1630分左右正点到达喀什了。

 

在喀什机场来接我们的一行五人,有袁先生,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是上了邮票的全国少有的几位劳模之一,来接的还有准备一直陪同我们新疆行的常真先生,他是一家广告公司老总,还有喀什市委机关党委书记夫妇,加上司机,共两辆车,袁先生告诉我们来接我们的这辆别克车是刚刚买来的,这喀什还是第一辆(新Q 50688)。离开机场后汽车把我们送到山南宾馆(喀什市饮服有限责任公司)小住,不管我们怎么说他还是无论如何要给我们安排一间套房,说是来人也方便聊了天。

 

我们住在山南宾馆的312房间,大家先是谈谈这些天的安排,我们说已经买好了27日的回程票,。常真先生问我们是主要看自然风光还是看文化古迹,我们说两方面兼顾。他们离开时6点,约定640分开车来接去外面吃饭。当晚在新开张不久的喀什全聚德烤鸭店吃饭,这天正好是袁总的孙子的生日,有机会见到他们一家人,这顿晚餐显得格外热闹,回到天南饭店已经22时多了。

 

附图:

1.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CA1293航班飞越天山。

2-3.乌鲁木齐候机楼的航班登机指示牌出了故障已经好几天了,给旅客造成不便。

4.候机楼内的书店里没有找到维文书。

5.富有民族特色的喀什机场。

6.塔吉克姑娘在喀什机场欢迎远道来的客人。

7.全国劳动模范袁振国老总开开来了喀什“第一车”老迎接我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7633.html

上一篇: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华人在美国西部的生活掠影(二)
下一篇:八千里路云和月——喀什----乌鲁木齐行(2007月9月16-25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