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推荐文章 科学时报:向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学做人

已有 4283 次阅读 2009-7-14 15:18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时报, 季羡林, 任继愈, 向两位老人学做人

推荐文章  科学时报:向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学做人

 

黄安年推荐张明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714日发布

 

黄安年按:读了科学时报张明伟先生的短文很受启发,值得我自己和每位学人深思,一个人不管水平多高,自以为多牛,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个普通人,一个和老百姓心连心的人,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一个和大家平起平坐的人,一个不狂妄自大的人。两老不仅学问做得很好,受到普遍尊敬,而且做人也是我们的楷模,两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们是真正的大写的人。

 

***********************

科学时报:向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学做人

http://www.edu.cn 2009-07-13  科学时报 张明伟

 

  711日,任继愈、季羡林两位著名学者驾鹤西去。两位老人的离去,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两位先生去世后,诸多媒体都用“国学大师”之类的字眼作了大篇幅报道,似乎不加诸这样的字眼,就不能突出这两位老人的重要性。而对这两位老人来讲,其学术地位可能真的只能用“大师”来形容,但他们本人却早已拒绝了这样的字眼。季羡林曾经专门撰文说,要摘掉三顶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把“大师”之类的称号加到两位老人身上。在北大校方公布的季羡林先生的讣告里,就避免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字眼,算是对老人这一愿望的朴素回应。

  普通人未必都能了解高深的学问,也很难对两位老人“大师”级的学术成就作出评价;大家真正被两位老人感动的,其实是他们树立的做人榜样。有很多流传甚广的故事,我们不妨随便举上几例。

  当年有一位北大新生,刚到校园有急事,便把行李交给路边遇到的一位老头看管。等到他办完事已日薄西山,却看见那个老头还待在原地,替他看着行李。直到开校会,这位学生才从主席台上发现,那个替他看行李的老头,竟是当年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任继愈先生则这样评价自己:如果没有社会的培养,就没有个人的成才。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能把功劳记在我自己的名下。我四十多岁的时候编《中国哲学史》,当时恰好找到我,如果找到别人,也一样能编出来。如果我就此忘乎所以,以为我就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了,这和我的实际情况不符。

  从这些简单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的朴素、平易、真实以及坦率,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色,努力做一名“普通人”。他们没有因为学问做得很好,就把自己从普通人中独立出来,对各种“光环”的拒绝就是明证。

  相比于这两位老人的淡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对各种头衔的追逐和对诚信的漠视。事实上,在各种光环之下,这些人非但在学问上和两位老人相去甚远,在做人上高下立判,就是在内心里,他们有两位老人的宁静和坦荡么?

  两位老人辞世时,都已90多岁,他们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

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90713/t20090713_390620.s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43482.html

上一篇:空中鸟瞰
下一篇:北疆雪景一瞥
收藏 IP: .*| 热度|

3 张星元 李丕鹏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