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999年11月25日日记

已有 1266 次阅读 2023-1-8 09:02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99年11月25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318日发布(第31895篇)

【按:自即日起分批发布1999年10月22日-2000年7月4日我们的美国之行日记内容,这里是1999年11月25日日记。当时日记如实记叙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普通公民实录具有史料价值,无涉当今价值判断】

1999年11月25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1103日发布,黄安年日记摘要(1999年编号030

l 胡育坤来E-MAIL,她已经顺利地在京获得签证

l 9:30AM-5:10PM,Y和我们两人去在泽西市的颜湄之、陈均余夫妇家

l 有心而力不从心,查地图赶不上车速,一来一往都走了一些冤枉路

l 泽西城的繁荣是和纽约紧紧相连的,许多居民在纽约上班,也更方便

l 室内俯瞰Hudson River和曼哈顿下城景色极为壮观,昼夜里景观各异

l 不拿绿卡纳15%的税,否则纳30-40%,绿卡、入籍、暂居和Money有关

l “小老美”出生入乡随俗。医院发她一张出身证明,随后又办了社会保障卡

l  “感谢印第安人助移民来美国安家,感谢邓小平开放路线,使我们来到美国。”

l 烤鸡烤4个半小时表面层并不亚于烤鸭,加上调料和包装烤肉,引人入胜之

************************

1999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全天阵雨,8-13C

今天北京气温预报-13 --  -6C,上海市10-14C, 哈尔滨-19 -- -23C,泽西市(Jersey City)多云(实际中雨)10-14C。6:45-7:20AM晨练,中途下起小雨,我快速返回,这还是一个月晨练以来的第一次,在这里遇见雨天(通常在夜里)已经有六七次了,和北京相比这里要湿润得多。

    收到胡育坤来E-MAIL,她已经顺利地在京获得签证,E-MAIL全文如下From: "Yusheng Yang"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To:<annianhuang@hotmail.com>, Subject: Happy Holiday from Yukun Date: Thu, 25 Nov 1999 19:29:22 -0800 Hello  All, I finally got my F-1 visa very smoothly in Beijing.  So, I will go back Clark on Jan. 12, 2000.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and concern. I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I could do something for you in China, please let me know. Have a wonderful Thanksgiving Holiday! All the best wishes,Yukun

9:30AM-5:10PM,Y和我们两人去在泽西市的YMZ、CJY夫妇家。在往返路上遇上大雾和中雨,开车的能见度很低,大概不到100米,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难以减小,如果急刹车极容易打滑造成险情,车子到了关键路段往往路标擦眼而过,搞不好就开错了路线(好几英里下去了),加上Y对于Jersey City的路线不太熟悉,Jersey City的路线本身又比别的路线复杂,而J又不同行,我虽有心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即使查了地图赶不上车速也解决不了大问题。所以一来一往都走了一些冤枉路。例如在去新泽西的路上,我们出E287公路接S95公路,Y沿纽约Bronx Ex Pwy华盛顿桥(Washington Bridge),这是纽约上城(Up Twon)通往新泽西的必经之地(中城是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下城是荷兰隧道[Holland Tunnel]),进入新泽西境内后,沿95号公路继续进行,Y开上了Trunpick线路,看来这是走错路线的关键一步,因而车子无法和E16接轨,沿途为18W,16W,15W,走不到E线路上去,好不容易总算费了半天劲到了1,9号公路上,于是进入Jersey City,这一转就花去了半个小时,进出了两三个交费口(来回转悠)下面要找到严湄之的住处,也颇费脑筋,其中的关键在于找到Holland Tunnel,而Pulaski & Skyways是通向Holland Tunnel的最佳线路,到了这条线路上,还要特别注意不能开到Holland Tunnel处,而要在它前面拐湾找到哈得逊河畔面向世界贸易中心(WTC)的新盖物业管理的两座大高搂,到了那里我注意到街名Pavoina Av., 旁边有一遗址纪念牌,写的是1776年Newport所在地。我们到了他们的车库时间是11:27AM,车子已经开了近2个小时,60英里,而实际上顺利的话,只要50英里一个小时多一些(出发时在Apple Farm购买一束送给严湄之礼物的鲜花($20,用了15分钟)。这趟实践,我算感受到开车容易,认路难。要认路,除了事前熟悉地图外,还要在疑惑不定时不耻下问和看清路标才是。

泽西城的繁荣是和纽约紧紧相连的,这里的许多居民在纽约上班,他们比有些住在纽约的人更方便,拿Y的公寓来说,门口就是Path地铁站,两站就到WTC,再走两分钟就到办公地点,从出家门到办公室前后只需20分钟,比起在White Plains来说,时间优势就十分明显。前者一天用在路上时间40分钟,后者则至少三个小时(J),此外购物及旅游不仅前者占有突出的地理优势,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就社区氛围来说,前者充满商业气息,不宜散心漫步,调节心绪,在那里和上海无多大差别,而在White Plains则泾渭分明,所以选择两处实难两全其美了。Y宅是座典型的现代化公寓房,这种房子在上海和北京也有,且水平不亚于它。不过最大优势在于它面对Hudson River和曼哈顿下城遥遥相望,住在32层高楼上,俯瞰Hudson River和曼哈顿下城景色极为壮观,上下午和夜里景观各异,不亚于在自由女神像座基上看曼哈顿。这里的房价看好与景点关系密切。130米的住房(两室,两个Bathroom)$2100每月,另计自愿选择的停车费$140,水电气费$100左右,合计$2340每月,如果选择正对曼哈顿下城则另外增加$400每月。整个住房物业管理是相当不坏的,当然非常安全,因为进门查得很严,不必担心歹徒入室,但是周围活动的空间不大,附近地区的周边环境和高楼不大协调,这些只表明“小环境好”。这栋楼内,住着不少华尔街的华人上班族,所以对于Y母来说并不感到寂寞。Y氏夫妇一个从事股市评估另一个则从事地产业评估(MOODY CO),均在华尔街上班,年薪十多万美元,交付这笔房租当无问题。这两位在计算利税方面颇为老道,他们迄今不拿绿卡, 据说,这样在香港工作只需要缴纳15%的税,而如果有绿卡或或入籍则要缴纳30-40%的税,看来绿卡、入籍、暂居是和Money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还提到,平时很少在家吃饭,一般晚上8点多才回家,在曼哈顿吃晚饭,可以报销工作餐,回家“打的”也可报销,何乐而不为呢。Y在今年10月19日下城医院顺利产下宝贝女儿,在美国分娩可以住单独的产房,丈夫可以陪住,还可助产,CJY这次就充当助产“男”,帮助“拎着一条小腿”“还在脐带上剪了一刀”,“小孩出生后,接生医生用吸管吸去脏物,孩子哭出来了”,然后将孩子赤条条地放在桌子上两三个小时才穿衣服。这套“程序”与中国并不一样,不过这个“小老美”只能入乡随俗了。医院发给她一张出身证明,随后又办了社会保障卡,这位脸蛋有点像CJY的“美国小姑娘”取名Amiley Yan Chen(中文名字叫陈月妍),艾米莉和阿美利加音相近,表示是美国的小陈严,到也挺有意义。按小陈的“雄心壮志”至少要生三个,这可把Y吓了一跳,我说,“小陈,你得挣下两个人的工资才行”,小陈说:“这比生三个孩子要困难”。Y母明年一月就要回京(,她第三次来美国,在北大上学期的课程调到下学期上,算是博士生导师在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这样,寻找合适的褓母就成为难题,因为严的产假只有90天,据说在这里的褓母的月费用在$1200左右,还只是看白天。不过这笔小钱对于他们来说不在话下。我们在他们家吃饺子和现成买来的带卤的火鸡肉片,不过并不好吃。吃饭时我想说句吉言:“感谢印第安人帮助移民来到美国安家,感谢邓小平的开放路线,使我们来到美国。”

    2:29PM离开车库,整整3小时另两分,但是停车费按4小时计算共$6.75。实际上平均每小时$2.25,相当的贵。返回家中的路线应该比去时好走,只要沿95号公路和287号公路走下去就行,谁知一直到5:10PM才到家,整整两个半小时。在新泽西加油费起价每加仑$1.21, 比纽约要便宜得多,不过这里不是自动加油,而是由专人负责管理的。原因时在关键性路口“一不小心走叉了道”,结果在纽沃克机场附近转了不少时间,后来在新泽西及华盛顿桥以及布朗区沿线均塞车严重,在95号公路的接287号公路出口上又发生困惑(一度从19出口,实际应在21出口),到了287号公路,我们就顺利回到了家中。今天的不顺和天气关系很大,4:00PM后,天色昏暗,又下起大雨,识别路线更加困难了,吃一堑长一智,总是要付出学费的,对于我来说,倒是一次见习的极好机会。

6:10-9:30PMSUNYA的同专业同学夫妇来家作客,我们一起吃了“火鸡宴”,烤鸡的任务由Z担任,先后烤了4个半小时,味道不错,其表面层并不亚于烤鸭,只是皮没有烤鸭那么多,肉也没有烤鸭那么嫩,如果加上调料和小薄饼之类的包装烤肉的东西,估计也有引人入胜之处。因为一只烤鸡有近14磅,所以将整鸡一分为二,今天一半,明天另一半,分别招待两批客人。这道火鸡宴也算我们在美国首次举办的特色菜(不是美国式的火鸡但不亚于美国的火鸡味)。除烤火鸡外,还有雪菜烧“黄鱼”,也是南方特色菜。因为冰箱里饮料告謦,Z开车跑了几家超级市场均停业,还是在“金乡”才买来饮料,看来节日前的准备务求全面才行。这一对夫妇来自四川,相当精明,现在都是在IBM工作的,工作的领域与Y & Z类似,所以有共同语言,彼此聊兴颇高,尤其对于住房、工资待遇、绿卡及入籍的利弊、股市利害等,有时谈起来更是眉飞色舞,不过Z对此兴趣总的说来不是太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371036.html

上一篇:1999年11月24日日记
下一篇:1999年11月26-28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