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50年前华工赴美建筑太平洋铁路——《沉默道钉的足迹》【《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已有 1502 次阅读 2019-10-25 07:40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50年前华工赴美建筑太平洋铁路——《沉默道钉的足迹》【《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9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5日发布(第22829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中国铁道出版社新闻稿:“150年前华工赴美建筑太平洋铁路——《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2017年华艺出版社,第171-174页,收入黄安年文存2017年卷。

照片11张,“150年前华工赴美建筑太平洋铁路——《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50年前华工赴美建筑太平洋铁路

——《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中国铁道出版社新闻稿    

   《沉默道钉的足迹》是一部纪念华工建设美国第一条太平洋铁路的大型画册,也是一部结构新颖、特色明显、成果丰硕和雅俗共赏的成果荟萃,更是一部适应中美合作共赢新时代的学术力作。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目前和今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国家关系,不仅关系中美两国人民福祉,而且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2015年是大批华工参与修筑美国第一条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中国铁道出版社以美国太平洋铁路“150周年活动”纪念华工在中美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契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和自由摄影师李炬先生合作撰写这部反映美国华工足迹的大型画册——《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该书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较全面地还原了华工这段屈辱、悲壮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了中华文明使者穿越时空,跨越国界造福美国人民的重要历史时刻,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当年铁路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的足迹,又较为全面地体现国内学人对于美国铁路华工活动的各种探索性研究成果。

  150年前华工参与的美国太平洋铁路建设,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是华侨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也是美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美两国人民交往的见证。该书的焦点聚集在华工修筑美国太平洋铁路这段历史上,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以美国博物馆馆藏和太平洋铁路公司记载的历史遗物、文件为主线,辅以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该书作者曾先后四次沿着美国太平洋铁路,对照历史老照片的原址进行再拍摄,对相同地点新旧历史图片的对比研究,追溯历史,并以此为主线,一层一层地揭开早期华工赴美修筑铁路的生活足迹,以翔实的史实资料,真实的情景再现,震撼的视觉效果,把150年前赴美华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给广大读者。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一条横跨美国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此时美国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生儿,它既要发展经济以巩固独立,又要开发广大的西部地区,促进东西部市场的统一,以及亚太地区海外市场的开拓。修建横贯美国大陆铁路,将太平洋与大西洋连接起来一直是美国人的梦想。然而当时美国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加上美国西部地理环境险恶,令他们一筹莫展。那时,中国正值大清王朝的没落时期,华人开始大规模出洋谋生,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铁路的修建工作。他们不顾严寒、饥饿和待遇菲薄的恶劣条件,当别的建筑队伍都撤下来的时候,只有华工这支队伍坚持到底。华工开山、架桥、筑路、挖掘隧道,创造了12小时内完全靠人力修筑10英里铁路的纪录(时至今日这一纪录没有被人打破)。

华工的勤劳、智慧、节俭、温顺令铁路公司非常满意。然而,华工们的工资水平平均不足白人劳工的一半,也不能享受白人劳工的8小时工作制。19世纪60年代,排华暴行也不时的发生,白人认为,华工抢占了他们的饭碗,歧视和仇恨已经普遍存在。华工的坚韧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最终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感恩。美国太平洋铁路最后一根枕木是由四位华工铺上的。这项被誉为“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工程”,由于华工的参与美国太平洋铁路历经7年时间顺利通车。然而,华工所付出的代价之惨重超乎想象,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

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是美国崛起为太平洋国家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近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大事件。这项由华工的血肉之躯和聪明才智筑成的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使得美国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独立的国家。巩固了美国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为纪念华工的伟大功绩,美国内华达州建立了永久性纪念碑,并用中英文铭刻:“华人先驱、功彰迹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在1964年美国内华达州建州百年时,把每年的10月24日定为“向华人先驱致敬日”。

  150年前华人寻梦美国的历程,亦是寻梦之旅,虽时空距离已较远,史料记载甚少。但该书作者秉承真实性、原创性和丰富性的原则,坚持出版形式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调动国内外广大社会资源,对于美国早期华工的史料进行抢救性挖掘,确保重大文化历史史料的传承。该书是黄安年和李炬合作的力作,着力于探寻和突破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上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关注、研究和探寻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该书的出版即可满足历学研究的需要,更可满足广大读者普及历史知识的渴求,相信该书的出版将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需求。

该书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修路缘由(修路先行、转危为安、五邑农工、历史评价);开路先锋(加州铁路沿线、内华达州铁路沿线、犹他州铁路沿线、联合太平洋铁路);探寻足迹(铁路营地、华工工地、华工工薪、华工生活、华工墓地、华工文献、华工著作、华工文书、华工后裔);缅怀道钉(美国排华、纪念碑堂、心系侨乡、纪念活动、博物展览、社团媒体、合作攻关)。每部分的开头有引言,各个子目开始时有导语简介。该书还有序、后记及附录(较详实地说明了该书图片的来源),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为了便于美国读者了解该书,目录和各部分的导语配有英文译文。进一步概括该书有以下特点:

1.图文丰富,通俗易懂。精选具有历史和探询价值的照片近600幅。

2.成果荟萃,遵循史实。力求吸纳中美两国学人最新的研究成果。

3.实证考察,言之有据。采用的图片多经作者反复对比、实地考察。

4.雅俗共赏,朴实无华。兼具可读性、知识性、资料性和探寻性。

5.注重版权,开放互动。所有图片均详细注明图片的来源。

6.美国旅游,特色之旅。为沿太平洋铁路沿线之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也为了开放性的可持续性研究及资源共享,该书的注释部分包含了大量与历史图片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仅仅这部分内容就有约10万字,考虑到书稿的篇幅限制,不得不加以压缩,读者可以通过参见作者的博文目录,可直接点击黄安年或李炬的博客。

   该书得到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以及各类网站报刊,各个相关单位和学者个人的各种形式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包括同意使用他们提供的图片。其中有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亨廷顿数字图书馆、美国加州奥克兰博物馆、美国西部历史博物馆、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美国托加州铁路博物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美国圣荷西HCAC、美国唐纳湖移民足迹博物馆、美国内华达州洪堡博物馆、美国温尼马卡博物馆、美国金道钉国家历史遗迹展览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五邑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人生如,梦想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华夏民族,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回望历史,尽管华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的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是根,宗族是根,故土是根,祖国更是根。但当年这些漂泊海外的华工,为了寻梦,漂洋过海,远赴他乡,用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筑梦。同时,海外的经历加快了华工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海外华人中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美国史、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和研究。出版著、编、译作等30多部,如《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2006,中英文版)《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路的华工》(2010白山版,2014年台湾增订版)《老话题与新挑战--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2009)等。2002年4月以来创办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2007年3月以来黄安年的博客(www.sciencenet.cn/blog)发文1.4万篇,照片10万余张,累计登陆人次超过2600万。 

李炬,自由摄影师,历史影像研究爱好者。2012年10月驾车沿铁路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到犹他州首府盐湖城,访问沿途与铁路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学会,在铁路沿线拍摄了大量照片。

2013年9月,再次沿铁路从旧金山到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第二次寻觅、拍摄、纪录150年前修建铁路的华工足迹。

2014年5月,作为志愿者,为铁路华工故乡的《南方日报》记者实地采访做向导,从旧金山驾车到盐湖城,10多天连载报道铁路华工的历史,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了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历史往事。

书名: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书号:978-7-113-20689-5

定价:298

开本形式:12开画册

购买地址:当当、京东、亚马逊等

 

(本文是中国铁道出版社新闻稿,黄安年的博客2015923受权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2277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03354.html

上一篇:书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下一篇:一棵小草半年后的长势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