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从《强化基础工程,推进精准攻关》说开去

已有 2071 次阅读 2019-8-2 11:2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强化基础工程, 推进精准攻关》说开去

从《强化基础工程,推进精准攻关》说开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82(第22024篇)

 

今年是华工参与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纪念日,无论从历史层面、现实层面、美中文化交流层面、移民视野层面、学术研究层面、大众传播层面等方面来说,这个话题理应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

今年6月在美国犹他州当年铁路铺轨合拢处、今年6月在我国侨乡江门五邑大学,均举行了盛大的“金钉”嘉年华活动。我对这两次嘉年华活动均未参加,但是表达了我的崇高敬意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人们注意到在当前大气候下,主流媒体对于这次活动并未充分报道。在我看来,我们需要从学术层面冷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嘉年华欢庆活动上,需要明确提出今后做些什么,为此我撰写了《强化基础工程, 推进精准攻关----关于深化沉默道钉研究的建议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暨丁则民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2019年6月22-24日于长春),在附注中我写道:“笔者受邀参加2019年6月6日于江门举行“北美铁路华工的跨国生活”国际研讨会。由于安排上冲突没有与会,提交了书面发言。铁路华工对于建设美国的历史性贡献及第一波华人移民美国潮是美国移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谨以此文提交2019年7月于长春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暨丁则民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在《“传承与创新:移民、族群与美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题上百篇论文中,我也许是唯一一篇专门论述美国铁路华工基础工程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专业学术讨论会上这样的话题尚待引起关注。24日上午分组讨论会上,我有机会就这个主题做些说明,我强调这篇论文的许多立论针对的是江门国际学术会议而发的,但是从学术层面上重视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特别是基础工程研究,是需要引起中国美国史学界重视的。

首先,需要纳入研究视野,不能将这个话题事实上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这是中国近代史、中美交流史的研究课题,也是美国史、美国移民史当仁不让的研究课题。严格说来这是一个跨学科研究,前景广阔、任重道远的重大课题。

其次,这样的课题需要纳入各类科研立项规划,我已经退休20年,几部已经出版的研究美国铁路华工著作,从严格意义上均不属于重大立项课题,即使标明“‘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黄安年、李炬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年)也是被立项的产物(出版社立项后“三顾茅庐”找到我的),待出版的书稿能够立项出版也是一个问题。在当下学术生态中,在职学术带头人立项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学术带头人和重大项目立项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没有学术带头人从事这个课题,谈何立项?如果没有立项,谈何学术层面的重视?为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向学术带头人发声,至于是否获得响应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重视是一回事,自己立项则是另外一回事。尽管如此,如果学术带头人在不同层面的科研规划立项时呼吁重视,纳入课题目录,也是一种正能量的。

如果考察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进程,在海量美国和中国学术现有成果中,人们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即美国学者包括华裔学者的论著中极少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中国学者近年的研究成果不仅吸纳了美国学者的而研究成果,而且也有以侨乡实物等基础工程的新成果,从而开始引起美国学者的重视。因为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完整性既离不开美国,也离不开中国。笔者的《沉默的道钉》(2006中英文版,2017年中英文修订版)、《道钉,不再沉默》(2010年白山版,2014年台湾繁体版)、《沉默道钉的足迹》(2015年中国铁道出版社版)所以引起美国学界的关注也就不难解释了。其实这仅仅是系列研究的开始,基础工程研究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感谢加州大学St Barbara Zhao Xaiojian (赵小建)教授在会议期间专门找到我,我们两度交流《沉默的道钉》研究的感受,她高度赞扬这一研究的意义,认为已经引起加州美国学人的关注了。她还在24日闭幕会上即席发言呼吁对笔者研究成果的关注。我也要感谢孙港波教授力挺我对基础工程研究的建议。91岁高龄的学术前辈顾学稼先生在美国看到我的这篇论文后,7月28日10:08通过微信写道:“谢谢,拜读大作后,进一步肯定了我原来的看法,即早期来美华工中是有些有文化的人的,还有可以开中药处方的人。能把红楼梦刻本带到美国来,显然不是“猪仔”。枸杞子能被带来,肯定还是有其他可以在此栽培的中草药。兄之研究课题极有价值,应当鼓励一些年轻一些的学人拿起接力棒继续深入。”

人们是否注意到我国研究美国移民问题的大本营东北师大美国研究所的创始人丁则民先生还在1990年就发表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于华工的巨大贡献》(载《史学集刊》1990年第2期,收入梁茂信、欧阳贞诚主编《一位戍边者的学术足迹丁则民欧美史论》第240-25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6月版),笔者希望他的研究课题能够在东北师大有后继者继续攻关,并取得新成果。

   2019-07-24上午分组会上发言

3af7f40ef212597d28bf668a0df551d0.jpg

2019-07-24下午闭幕会上赵小建教授即席发言

IMG_20190724_174628.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192136.html

上一篇:《奠基的年代 戍边的先驱—丁则民育才史料集》(2019)
下一篇:笔者提供的文献、书信、博文14篇《奠基的年代 戍边的先驱—丁则民育才史料集》(2019)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