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黄安年文存《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讲稿,2003)介绍

已有 2322 次阅读 2019-5-9 19:32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黄安年文存《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讲稿,2003)介绍

 

【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13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59发布(第21589篇)

 

自2019年4月5-20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按照出版时间先后发布,电子版含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序言后记页。

2019421日起,笔者博客陆续发布《黄安年文存选》目录。现在发布的是黄安年文存 :《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讲稿,2003)介绍

照片13张拍自北京讲稿

1

 1 IMG2105.jpg

2

 2 IMG2106.jpg

3

 3 IMG2107.jpg

4

 4 IMG2108.jpg

5

 5 IMG2109.jpg

 

6

 6 IMG2110.jpg

7

 7 IMG2112.jpg

8

 8 IMG2113.jpg

9

 9 IMG2114.jpg

10

 10 IMG2115.jpg

11

 11 IMG2116.jpg

12

 12 IMG2117.jpg

13

13 IMG2118.jpg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一讲  美国历史的多样性统一进程研究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1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一) 美国历史的发展道路

. 由北美荒原到大国崛起和迈向世界超级强国

美国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近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 早期(1492年前——1776); 近代(1776——1898);和现当代(1898年至今)。区别三个时期的界标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和1898年美西战争。

 

1.美国早期发展史(公元1492年前——1776)

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由原始的氏族社会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并伴有前资本主义形态的跳跃。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发展并不是依次过渡的,它没有经过奴隶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为主的发展阶段。就生产关系的主导形态而言,它是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发展的时期。就社会和政治生活状况而言,它是以土著印第安人为主要居民转变为以英格兰人为主要居民的英属北美13个个的殖民地时期。其基本原因在于已经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英格兰人来到美洲的影响。早期美国又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印第安人开发北美时期(1492年前——)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原始居民。它们长期以来是开发北美的主力。它们的活动构成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前的北美古代历史的主流。但是印第安人开发北美的历程是非常缓慢的。如果不是15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白人在北美的陆续探险和殖民,北美印第安人仍将左右着北美大陆历史的演变。

 

2)   欧洲列强在北美探险、发展和殖民时期(1492——17世纪初)

这时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陆的主要居民,但是主宰大陆命运的却是欧洲白人。欧洲列强,主要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格兰人,它们先后闯入了北美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点。一般说来,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北美的殖民带有浓厚的封建掠夺色彩。英格兰人和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则主要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3)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1607——1775)

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

 

*********************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二讲  美国近代史上三次改革高潮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2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一)美国的改革之路

自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的226年间先后经历了八次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调整,其中近代三次,现代五次。

 

在近世界现代史上美国改革调整次数之多和相对及时为世界各大国之最,其作用之大也是不少国家所不及的,研究美国史必须对它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有足够的重视。

 

自近代推动美国进步的当推两次革命和三次改革,而在现代推动美国前进的当推现代史上的五次改革高潮,尤其是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改革和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具有世界意义。

 

美国历史上的八次改革浪潮是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美国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向密切联系的。

 

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

 

第二次改革(18世纪上半叶)关系到一个一国两制的美国的走向:是带有前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

 

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涉及自由资本主义能否平稳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现代史上的五次改革浪潮是,确保美国在20世纪处于领先以至超级大国地位的最重要的国内举措,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求。

 

第一次在20世纪最初20年它涉及能否有效调节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转问题,其中的核心在于解决现代化进程许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它确保了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地位的宝座。

 

第二次浪潮的主角是罗斯福新政,这是现代史上第一个最有深远影响的改革举措,它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三讲  美国20世纪上半期的改革浪潮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3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一) 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浪潮

这是一次近现代世纪之交的改革浪潮。它涉及本世纪改革的几乎全部基本问题, 是本世纪改革的源头, 涉及解决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垄断和竞争, 公正和效率, 革新和稳定, 主体和局部等重大问题。这次改革浪潮被称为进步主义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一股很有影响的社会运动和思潮。从广义上看,进步主义运动包括:

1)                          19世纪末以来,农民对垄断弊端不满的平民主义和人民党运动。

2)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中小资产阶级对垄断弊端不满的揭发丑闻运动和城市改革运动,关于“揭发黑幕者即‘耙粪者’一词, 是专门用来指罗斯福时代的那些新闻记者和小说家的。

3)反映20世纪初,城市自由资产阶级对垄断弊端不满的老拉福莱特改革运动。城市进步主义运动集中解决反对寡头专权; 公正的经济立法; 市政民主化程序问题。

4)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的完善托拉斯改革运动。

5)以及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运动。后两者主要反映了垄断资本中自由派完善垄断统治的愿望。尽管这些改革主张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的共同之处,则在于不是通过革命手段,而是通过各级政府积极干预的和平改革的措施来完善资本主义,调整各个阶层间的关系,缓和日趋尖锐的阶级冲突和社会矛盾。

 

进步主义运动是包含不同阶层、不同范围、地区和不同派别的改革运动,它本身有着极大的差异。进步主义运动有着由下而上, 民间推动官方; 由农村到城市的发展特点。推动力量是广大民众和明智的领导者。进步主义改革运动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改革高潮,它既是19世纪末以来美国改革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又为30年代以来的社会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

  

一.城市进步主义改革运动

这里着重简要地分析城市进步主义改革运动。现代美国都市化兴起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市政建设滞后带来的大量城市的垃圾、污水、工业废料和废气处理问题;

 

**********************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四讲  美国战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改革高潮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6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的改革和政策调整,经历了1945-1969年间扩大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和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经济政策调整时期的两次改革高潮,这些改革和调整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增长和在国际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以及适应经济周期变化和调整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克林顿90年代新经济改革则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结合。

(一)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经济改革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25年间,是美国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改革高潮。这次改革高潮是由美国政府的四次改革行动组成的。即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的公平施政政策;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折衷的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 1961-1963年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 和1963-1968年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政策。其间, 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伟大的社会政策构成了这次改革的高峰。

 

一.从杜鲁门“公平施政”到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1945年4月12日继任总统的杜鲁门到1953年1月20日期满。他在1945年9月向国会提交总统咨文,后来他称这是他的“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施政基础”。1946年1月,他提出了13条改革举措。其实在他的第一任期,只是由战时转入平时经济的转轨阶段,明确提出公平施政纲领的,则是1949年1月5日的咨文。他说:“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人都有权指望从我国政府得到‘公平施政’”。

 

杜鲁门公平施政政策的中心内容,是1946年2月20日国会通过的就业法,实施“充分就业”。它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联邦政府应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来帮助实现“最大限度就业”。法案还规定“在总统行政办公室特设一个经济顾问委员会”,这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明确规定由政府首次承担义务解决就业问题,并将一年一度的总统经济报告延续至今。

 

第二,推行廉价民用住宅建筑计划,1946年批准给予退伍军人270万套住房的紧急计划,1949年全国住房法又规定在6年内,为低收入家庭建造81万套廉价住房。政府还为清理城市贫民窟和农村住宅改善提供大笔贷款。

第三,扩大社会福利保险,提出国民医疗保健计划和教育津贴。

第四,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

第五,实行援助农业,津贴农民的政策。

第六,通过1950年12月修改克莱顿立法的塞勒-凯弗维尔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第七,实行部分保障民权立法。

 

杜鲁门政府公平施政的实施,是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罗斯福新政的继续,他的大政府、大税收、大开支的政策,在本质上与新政无疑;它是在美国走上全球霸权主义道路和初期繁荣条件下的改革举措; 也是从新政到60年代, 新边疆政策和伟大的社会政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但是由于他改良主义政策受到政治上反共倾向和保守主义的牵制,而且在经济繁荣时期,垄断资本也不愿作出大幅度的让步,因而公平施政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推行下去。它实际成果和新政相比为之逊色得多。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953-1961年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推行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 以走“中间道路”自诩, 宣称要“不屈不挠地追随我们先辈提出的途径——中间道路。”1955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共和党原则的演说,宣称:“政府固有的职责是为某些社团,或者某些个人做些他们所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他的政策代言人拉森,1956年在<<一个共和党人心目中的党>>一书中,提出了现代共和党主义的八条原则,宣称:“政府的职责应该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发展经济“最好靠援助和解放私人企业的力量,而不是要加以压抑”,谋求人民的普遍福利,“最好靠建立私人保险”、灾难救济、以及对教育、卫生、安全进行援助制度,要最大限度地由私人与地方经营,最小限度地由中央控制。这一年艾森豪威尔竞选连任总统成功,他宣布“现代共和党主义已经获得证实。美国业已承认现代共和党主义。”

 

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坚持联邦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自愿合作政策,反对权力过分集中于政府或少数企业。他反对由联邦政府在位于俄勒冈和爱达荷州间的斯内克河大峡谷,建造水坝和经营电站的法案;取消国家对于原子能工业的垄断权,私营企业可以利用原子能的情报、材料和生产设备。同时,政府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如耗资10亿美元的科罗拉多贮水工程,进行圣劳伦斯河航道的开浚工程,格兰得河上修筑大型和电厂工程。特别在1955年6月26日,艾森豪威尔签署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规定修筑42 500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公里,合68 395.25公里)的超级公路网,把所有的大城市和地区连接起来,建筑经费达275亿美元,其中90%由政府负担。

 

其次,交替实行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庸俗经济的财政政策。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政府开始基本上奉行紧缩性反通货膨胀政策,主张健全美元,反对对物价和工资的直接管制。在财政政策上主张削减开支,平衡预算,但必要时又实行赤字开支。在税收政策上交替实施减税和增税政策。

 

**************************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五讲  美国的移民潮研究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7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一)持续近四个世纪的外来移民潮

美国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这一点在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自1607年起移民北美到2002年持续近四个世纪的移民潮,外来移民不含到美国后出生的后裔在内,累计总数近6000万人以上。美国移民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考察美国发展之路,不能不研究美国的移民潮、移民政策及其影响。

 

1.早期美国和近代美国的移民潮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移民1641年为50,000人; 1760年160万;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时250万。美国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时的1790年人口393万。早期美国移民群体的主流是英格兰人,1680年前,移民中的90%来自于英格兰地区。到了独立战争前,移民除来自英格兰以外还有爱尔兰、苏格兰、德意志、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但主潮仍然是英格兰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的清教徒(WASP)。这一地区为主体的移民对北美的移植,对于近代美利坚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欧洲移民多数是贫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历尽艰险来到北美待开发的辽阔荒原,主要是为了摆脱本国的天灾人祸,逃避封建暴政和连年战乱,反抗宗教迫害,和改变经济贫困状况。移民中处于最底层的是白人中的契约佣仆(有人称契约奴)和黑人中的奴隶,后者是从1619年开始由西印度群岛输入北美的非洲20名黑奴发展起来的,到1775年达50万人,占当时移民的1/5,开创了强制黑奴移民的先例。  1790  75.7万黑人,这种强制移民和贩奴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到1860年南北战争前夕,美国有440万黑人。

 

近代美国移民人数有增无减,由西欧向整个欧洲地区并波及亚洲和美洲地区1815-1860年外来移民共500万人,其中1820-1860年间外来移民中男性60%; 15-40岁的占67%。有人统计在19世纪70年代,在1,000个美国人中,有435位白人的父母是在北美出生的,有292位白人的父母是刚从欧洲移民来的,有127人是黑人,还有一个印第安人,一个中国人。自1860-1910间,外来移民更高达2,286万,其中1860-1900年1,406万;19世纪最后20年移民美国的男性占75%;其中15-45岁占83%。自1815-1929年有3,700万人进入美国。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北欧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这些移民和主要来自西欧的信奉新教的英语国家的老移民不同,新移民主要来自信奉天主教、东正教等其他教派的非英语国家,尤其是意大利、斯拉夫和犹太民族集团。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六讲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研究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8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关系我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稳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同样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和调整。

 

就我国而言,严格说来,适应21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仅如此,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迄今在高等学校还缺乏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社会保障专业;在我们的图书编目和资料索引中难以快速集中检索这方面的材料;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甚至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临时性的社会救济措施混为一谈,低估了罗斯福新政中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历史贡献。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一个时期是由民政部负责管理的,这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我们在对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时存在着社会保障学术评价政治化倾向,低估了它的借鉴功能。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研究各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现在简要说明,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政策特点。

(一)导言

 

在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既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稳定、巩固资本统治的安全阀、保护器和调节剂, 也是美国各阶层人民争取经济平等,维护基本民权的斗争成果,还是走向21世纪的美国能否保持世界前列地位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社会保障制度, 在主要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起步较晚的美国也已度过了66个春秋。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 不仅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同, 而且也有别于西欧、北欧、加拿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 带有它自身的明显特色。但是, 不管它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 经验或教训, 它所走过的路程却应该被看作是世界社会保障事业的宝贵财富。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七讲  美国反托拉斯立法的历史演变研究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19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美国垄断和自由竞争机制的演变, 是在垄断和反垄断的激烈争斗以及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中共生、互补和完善的。从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立法(Sherman Antitrust Act)到1914年的克莱顿立法(Clayton Antitrust Act)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Trade Commission Act);由1936年的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 到1950年塞勒——凯弗维尔法(Celler-Kefaver Act), 再到哈特—司考特—罗迪诺法(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 Avt)等, 集中反映了美国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的法规的逐步完善, 以保护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 克服垄断和不公平交易的弊端。垄断和竞争的协调成为美国处理经济关系中的一对极为重要的矛盾关系。

本文旨在对美国完善垄断和公平竞争立法的历史演变作一概要考察。

 

  美国完善垄断和竞争的立法通常被称为美国反托拉斯法 (Antitrust Laws ofthe U.S.), 它是:“美国人使用的一个术语, 意指通过法律来控制厂商操纵的市场力量的增长。它不仅涉及反对垄断的政策, 也涉及对付个别厂商的限制性措施以及一群合并起来的公司集团(托拉斯)和一群合作的厂商(卡特尔)的限制性措施。”有人认为: “反托拉斯是美国的特产”“自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问世以来, 反对私人垄断就成了美国的国家政策。”美国学者埃利斯·霍利在<<美国反托拉斯运动史>>中则称:“在美国反托拉斯这个词的意义已经有了改变, 现在它指的是一系列的法律行动,目的是要恢复并保持贸易和竞争自由。正如正统自由主义者那样, `反托拉斯派'反对计划经济或指导经济。不过他们和正统自由主义者也有不同,  他们认为竞争是不能靠自身力量维持的。除非政府进行干预, 以维持竞争, 否则, 垄断势力能够而且会发展壮大, 使竞争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正是这种政府干预措施, 一度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侧面, 而现在仍然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侧面。” [1]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1890年到现在, 已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历史。自从19世纪末以来, 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确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跨国企业和国际垄断的发展, 以不同利益集团需要为目的, 不同重点为内容的完善和限制托拉斯的立法也相应产生。全国范围的由自下而上的反托拉斯群众运动, 逐步演变为政府掌握主导权的、自上而下的反托拉斯立法。它的主要内容则由反对和否定托拉斯发展到限制、完善和管制托拉斯的发展, 由垄断资本发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八讲  近代美中关系的平等和不平等关系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20上午)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则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超级大国。中美两国间双边关系的平等互利、健康和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间的交往关系从1784年算起,迄今已有218年历史了。

 

20世纪前的近代时期,经历了早期中美两国基本上平等和友好的交往时期,以及1844年《望厦条约》以来到19世纪末的不平等交往时期。尽管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尊重与理解,要求平等发展和扩大美中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却一直是美中关系中的主流。[1]美中关系的曲折变化,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它也不能被人们忘却或者误导,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重温20世纪前中美关系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启迪。

 

(一)早期六十年的平等交往关系

 

在历史上,有关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前,中国人是否曾经到达过包括现今美国版图在内的美洲一直是个谜,[2]这个谜底的最终解开,无疑需要依赖中美两国和美洲国家研究工作者考古学、历史学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求实创新探溯,以及进一步的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和考证。不过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使中国人早在哥伦布前曾经到达过美洲,这种文化交往也是没有连续性的。[3]

 

据我国美国史研究者的研究,中国人到达北美的实践要早于现今美国版图中的美利坚人来到中国的活动。中国人来到北美最早可以追溯到1571,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发现了有个别中国造船工人的活动,1599年广州人和南京人已经有了利玛窦绘制的加利福尼亚地图,1781年和1785年也有中国船工和船员先后在洛杉矶和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巴尔的摩活动,虽然这些人还不能算是美国的移民,也不是中美关系的正式开始。[4]但是个别非连续性的民间联系已见端倪。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九讲  20世纪三位美国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抉择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23上午)

                         

 

 

20世纪行将走过她的整整百年了。在这1900-1999年的百年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在世纪初,她还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受尽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纪末的中国,则坚定地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她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已经站立起来了。特别是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和现存唯一社会主义大国的现实,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单极独霸趋势的较量加剧,使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令人注目的曲折变化。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告别了屈辱的昨天,以中国主权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大无畏气概昂首阔步走向21世纪。

 

美国100年来在经济上一直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19-20世纪之交,她开始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但在远东地区她尚未站稳脚跟。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并向全球扩张。冷战结束后,美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最强,而且是全球唯一的超级霸国,她有持无恐地不时推行“美国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世界霸主”自居,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并动辄以“制裁”和“动武”相威胁。所有这些对于美中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能不带来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100年来,中美两国间的双边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波澜起伏,1971年以来美中关系开始了正常化的进程,但是往往“好景不长”,随起事端,而挑起或扩大事端的,恰恰是哪些着眼于私利,缺乏高瞻远瞩战略目标,并对中国缺乏足够清醒认识的美国某些坚持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决策人。百年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美两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友好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正常关系,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由于中美两国在世界地位的举足轻重和影响力的增大,中美两国间关系的稳定与友好发展,比起20世纪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和更加引人瞩目,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而且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回顾20世纪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从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审视,美国对华正常关系的战略转折性变化,是和现代史上美国总统的高瞻远瞩的审慎战略思考和抉择分不开的。这里已经肯定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尼克松两位,至于克林顿能不能成为第三位,则还要看今后观察事态的演变再作最后的判定。

 

*************************************

美国问题专题研究

第十讲  中国的美国学研究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班

(2002.12.24上午)

. 我国出版的美国史著译作150(1840-1990)

1. 美国史著作在美国问题图书中占有显著地位

2. 通史著作出版形势喜人

3. 革命史和战争史著作出版持续不断

4. 哲学史、社会史、真知史著作增多

5. 外交史、中美关系史著作成果累累

6. 美国史学史和历史编纂学研究已经提上日程

7. 历史人物传记、回忆录大量出版

8. 美国总统及其家庭著作成了热门图书

9. 美国经济史、科技史著作出版引人瞩目

10. 文化教育史、文学史著作普受欢迎

 

跨入90年代以来的1990--1992三年间, 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也展现了新的前景。应美国权威杂志《美国历史杂志》的要求,笔者作为该杂志的中国特约编辑对1990--1992年我国的美国史著作和论文目录进行了收录, 分类和挑选, 并编写了《中国美国史论文, 著作和博士论文目录, 1990-1992》。该杂志的另外两位中国特约编辑杨生茂和刘绪贻教授对这一目录进行了补正和审定,杨玉圣同志也参加了对目录的修订工作。[1]这份目录从一个方面充分反映了三年来我国大陆在美国史研究中已迈上了一个可喜的新台阶。这里并没有包括译著和译文, 也没有包括一般性作品,文章和资料, 而90年代前, 译著和译文在已发表的论译著中大体占到80%[2]和79%。[3]现将这些成果和发展前景, 概述如下:

一.  三年来出版的美国史著作喜人

 

1990--1992年间, 中国大陆出版的美国史著作[4], 共75部平均每年25部, 每部一般均在20万字以上。而1979-1989年间大陆出版的这类专著大约只有170部,平均每年15部。[5]

 

在75部著作中涉及19个研究领域, 尤其是企业和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大众文化四个领域占54.6%; 档案和书目、知识和文化史、军事、纵览和教科书、技术和工业五个领域也占29.2%。这九个领域共占83.8%。

    

在企业和经济学领域, 四部当代美国经济的研究引人注目, 它们是:储玉坤、孙宪钧著:《美国经济》, 199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邓子基、邓力平著:《美国加拿大税制改革比较研究》, 1991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黄素庵著:《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技术, 竞争, 霸权》, 1990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吴纪先主编:《战后美国加拿大经济周期与危机》, 1991年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此外, 1991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夏炎德著的《欧美经济史》。

    

在国际关系领域共出版了17部著作, 19类之冠。其中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1945-1953, 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乔明顺著:《中美关系第一页--1844‘望厦条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178089.html

上一篇:黄安年文存《世界现代史、20世纪美国史专题》讲稿(浙江研究生班01)介绍
下一篇:学者讲述美国铁路华工往事:历史照映当下 精神需要传承
收藏 IP: 111.194.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