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重提《有感于在美国“招聘特聘岗位教授”》

已有 2466 次阅读 2017-10-9 06:35 |个人分类:美国所i见所闻(2017--)|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重提《有感于在美国招聘特聘岗位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10月9日发布

(按:《有感于在美国招聘特聘岗位教授》一文写于1999年12月9日,载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329-33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文字上有修改。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6月20日发布时,按语写道:在中国年龄是个,在官场、学场、竞标场均有人为测定的硬道理,这种年龄因素实在是扼杀人才选拔的一大禁忌。而唯学历论同样是扼杀人才的选拔观,新世纪以来,这种状况从总体上看似乎没有根本改观。

现在十年过去,情况是否有着根本性好转,见仁见智。在我看来,本文的基本估计无需修改。)

***********************************************88

近来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刊登各个名牌高校招聘特聘岗位教授的启事,各校在招聘条件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写上了两项硬指标:一般年龄在45以下,最高不得超过55岁,具备博士学位(有的还加上教授)。并列出每年10万人民币津贴的优惠待遇。这样的招聘确实简单易行,用件标准为入档线,否则一律免谈,这种突出学历的人才选拔标准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条件优越的中青年非博士生。

其实在美国许多事实已经证明有才华的人并非一定是博士学位获得者,有杰出贡献的也不限于45岁或55岁以下的人。国内如今现在年龄和学位已成了衡量学术和科技水平的硬指标了,这势必助长唯文凭倾向和形式主义的抬头。以IT电脑行业为例,我很怀疑搞IT电脑这一行,真的必需都要有博士学位吗?12月8日从网上得知北京晨报报道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北大学生张明、戚文敏发明了一种名叫EPOST的新软件,它所具有的优点足以令E-mail望尘莫及。据介绍,EPOST译称电子邮局,将可能使E-mail告别辉煌的历史。相对于E-mail,电子邮局速度更快、容量几乎无限、安全性更高。使用电子邮局传输十几张图片,一眨眼工夫就可以完成;如果在传输文件时遇到网络断线,可以照传输不误;另外使用电子邮局,根本无需考虑邮箱的空间,发多少,收多少,全凭意愿。而这些都是E-mail目前难以做到的。电子邮局的主要设计者戚文敏,是北大计算机系本科班学生。一位北大学生感叹地说:随着电子邮局的诞生和推广,张明、戚文敏等也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如果E-POST果真成功的话,那么这两位作为北大的特聘教授也是应该的,因为既然是特聘就不要求全才,只要求在某一领域处于全国或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就可以了。比尔·盖茨出名前谁也没有请他出任特聘教授,现在既已出名,你再去特聘也就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了,谁还会对你的10万人民币有特殊的兴趣呢。再说,10万人民币只相当于1.1万多美元,难以想象有些在美国年工资数万以至十来万美元的学者能踊跃来大陆中国应聘特聘岗位教授。当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会有些留美海归学生应聘,不过我担心他们回国后会有一系列磨合问题,例如在美国拥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或者助理教授,只要他所在大学学院系所有博士学位点的,本该都有资格带博士生的,因为博士生导师不是教学职称而且工作岗位,既然指导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工作,当然是博士生导师,需知在美国获得教授职称要比在中国难得多。但在中国,他们因为不是教授,要担任博士生导师则面临不够格的尴尬,即使有真才实学,又怎敢应聘这种特聘岗位教授呢!

(写于1999年12月9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504.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79737.html

上一篇:庆祝方忠本长辈百岁生日!
下一篇:喜看故宫武英殿特展(四)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