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周先慎细说聊斋》提要

已有 3295 次阅读 2016-9-24 09:26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周先慎细说聊斋》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924发布

书名:       周先慎细说聊斋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责任编辑:  陈启甸、朱静蔚

特约编辑:  周青丰

责任校对:  张思珍

装帧设计:  乔东

发行:       上海三联书店

印刷: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次:         20157月第一版

印次:      20157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       640X920  1/16 29印张

字数:         250千字

页数:       46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书号:        ISBN: 9787542652003


内容简介  · · · · · ·

人鬼之间的爱恨情仇,马瑞芳也直呼精彩的细说聊斋,顶级聊斋专家周先慎细说中国第一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编辑推荐~

1、独一无二:真正源自北大课堂的北大课堂公开课。最精彩、最专业、最权威!

给每个渴望成长的孩子一个师从北大名师的机会!

2、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教授鼎力推荐

3、著名北大教授《聊斋》顶尖专家周先慎先生细说聊斋

4、书中附精美配图近37幅。附赠细说聊斋书签一张(共4种不同款式)

周先慎编著的《周先慎细说聊斋》所选都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品,作者用精细的、剥茧抽丝的方法,深入地进行剖析,发掘出作品中隐而未显的深层意蕴,又从构思、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揭示出作者的艺术匠心。总之,作者结合思想与艺术而进行的审美分析,另辟蹊径,令人读后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大家都知道《聊斋志异》中讲了不少鬼狐故事,又知道这些故事都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但是千万不要把这部书看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更不要看成是时下很流行的惊悚小说,从中去寻求刺激。《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穷毕生精力而写出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其中寄寓了他的爱和恨,他的理想和追求,他对生活的体验,对世俗人生的认识;他用嬉笑怒骂的笔法,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

举报

作者简介  · · · · · ·

周先慎,193512月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尤着力于古典小说思想艺术的重新审视和深入开掘。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古诗文的艺术世界》、《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导读》、《中国文学十五讲》、《古典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等。无论讲课和著文,都以作品分析见长,分析深入、精细、到位,文笔简洁、流畅、优美。

目录 · · · · · ·

天籁之音寄孤愤——重读《聊斋自志》
开宗明义论赏罚——说《考城隍》
蒲松龄的劝世婆心——说《瞳人语》
幻由人生和以幻写实——说《画壁》
用笔精练摹绘如生——说《捉狐》
从知情重义升华到大仁大爱——说《王六郎》
小说家的散文——说《偷桃》
寓讽刺于叙事之中——说《种梨》
思想在艺术中得到升华——说《劳山道士》
人间真、善、美的诗意呈现——说《娇娜》
写幻如真笔意灵动——说《妖术》
一篇辛辣隽永的讽刺小说——说《三生》
为文章吐气为不遇痛哭——说《叶生》
天道酬勤更酬德——说《王成》
人狐相恋一狂一娇——说《青凤》
双重训诫两面镜子——说《画皮》
仙凡相通的一个美丽的精灵——说《婴宁》
附:《山花子》与婴宁形象
人之圣者与鬼之仙者的美满结合——说《聂小倩》
明晰·精练·逼真——说《地震》
人鬼之间的恩怨情仇和人伦道德——说《水莽草》
神龙见首不见尾——说《侠女》
人鬼狐三角恋中的真情挚爱——说《莲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阿宝》
至性至情难兄难弟——说《张诚》
声与情的逼真描摹——说《口技》
讽刺辛辣意味隽永——说《潍水狐》
侠肝义肠仙姿玉质——说《红玉》
从笔记体提升为小说品格——说《林四娘》
阴曹不与人世等——说《李伯言》
断续即离楚楚有致——说《连琐》
超越生死的知己之爱——说《连城》
复仇女神的颂歌——说《商三官》
义烈发于血诚——说《于江》
堪与千古烈丈夫匹俦的女英杰——说《庚娘》
神凡两界皆崇德——说《雷曹》
看浪子怎样回头——说《翩翩》
寓言+杂文:相得益彰·别具一格——说《黑兽》
后记
· · · · ·*******************************

下面这篇文章是周先慎先生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的,其中笔者用彩色字体标出的氏《后记》中的内容。

《细说聊斋》的写作动因

周先慎

《周先慎细说聊斋》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48.00元

   《聊斋志异》是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是值得细读,也是经得起细读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样,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作品。不管你已经读过多少遍,只要你不是只看故事,读的时候能深入思考,每读一次,就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先师吴组缃先生曾多次诲示:对古代的短篇小说不能只作综合的研究,还应该一篇一篇地加以分析,才能充分地阐明每一篇作品不同的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他在为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评赏大成》一书卷首的题词中写道:“对于《聊斋志异》,我们应当一篇一篇加以分析评论。因为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各有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逐篇研究,探求其内在的精神和艺术特色。”

   收在新作《细说聊斋》中的文章,就是我尝试实践组缃师的教诲,对这部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一篇一篇地细读,在细读的基础上一篇一篇地细说的初步成果。

   所选各篇多为传诵众口的名篇,但也有一些不为人所重视的所谓“二线”作品,而在思想或艺术上又确有独特之处值得细说。细说或侧重于思想,或侧重于艺术,但都着眼于在思想与艺术的结合上进行审美分析。

   细说细到极细之处,也不避逐句、甚至逐字详解。有时还吸收了传统小说评点的方法,对有关段、句、词的精妙之处,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加以简要的提示或品评。这种提示或品评,有时加括号,有时不加。

   所论有与陈说相异而提出商榷者,亦有挖掘作品内蕴而有新的发现者;即使与通行观点近似,分析的方法、路数、表达,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是我平日读得最多,也是读得最有兴味和最有心得的两部书。读时,每有心得体会,就在书眉或行间写上几句批语,有时也做一点笔记。但大多是一些零星琐细,不成系统的即兴式感悟文字。

   2012年初,《文史知识》的刘淑丽女士来信向我约稿。《文史知识》从创刊开始我就参与耕耘,作为读者也同时从中受益,对《文史知识》的约稿,我向来是有求必应。这次也不例外。写什么呢?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写《聊斋》,因为我有可提供发酵的酵母。于是就有了《说〈王六郎〉》和《说〈香玉〉》的先后发表。之所以先写这两篇,是因为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这两篇。这次约稿,又自然地引动了我一篇篇细说《聊斋》的心愿,之后又陆续写出了十余篇。

  这时,又一次机缘到来。胡少卿先生来向我约写书稿,本来是提出希望将我在北大讲授《聊斋志异》研究的讲稿拿出来,他们可以帮助我整理编辑,然后作为“独角兽公开课”(北大课堂)系列之一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但我首先想到的还是我的那桩放不下的心愿:一篇篇细说聊斋。于是,在与少卿达成口头上的协议后,就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开始了《细说聊斋》的写作,一边写一边在《文史知识》《蒲松龄研究》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于是就有了这本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周先慎细说聊斋》的问世。

   熟悉《聊斋》而又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中所分析的三十多篇作品,都集中于《聊斋》十二卷本中的前三卷。这对全书来说,当然是很不全面的。但这里又透露出我的另一个心愿: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将继续一篇一篇地细说下去。我已经年届八旬,如果上天假我以年,细说《聊斋》将写出四集,每集三十多至四十篇,略近于《聊斋》全书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囊括了《聊斋》中最精粹的作品。要是这一心愿能够实现,那么之后,如果真像民间俗语所说的“歪歪墙不倒”,就是虽然带病,也还活得“好好的”,那就开始继续写作《细说红楼》。

点击:745   发布:2015-09-2809:57   责编:linxingzi   来源:中华读书报

http://www.guoxue.com/?p=31303

下面两篇是网上评论

《聊斋》细想

龙川文不留评论周先慎细说聊斋 5

2015-10-0713:06:36

      《聊斋志异》题材广,内容丰,价值高,但其真正的魅力在于作者蒲松龄将鬼狐志怪这种民间故事创作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常读常新的文学作品,而这些特点中任何一项都是不易达到的标准。

     
《周先慎细说聊斋》为周先慎先生从艺术角度解读与品味《聊斋》,论以格调,当属雅观。先慎先生一生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从其著作当能发现于其所做学问之中《聊斋》侧重颇多,故此《细说》一书,见其大家之风,开读者之眼界。

     
《细说》一书首论蒲公《聊斋自志》,此篇文章为蒲公时值不惑之年书初结集时所作之序,先慎先生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这篇序,认为其为全书定下旨趣,在日后创作、加工、修改上立了指导思想,若想读通《聊斋》,此篇自序必先细说。

     
在解析这篇自序之中,先慎先生提出了六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创作动机、表现形式、写作手法、现实境遇、思想主旨、谋求知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际遇与艺术形式展开了细分与解读。更为难得的是由此一篇而读出了通书的思想原则,在后面对故事的详细评论之中便发现大致围绕此中心而铺展。

     
由此可见先生不仅对蒲公笔下鬼狐志怪深入细究,于其一生境遇、命运亦有深切理解;在书中周先生所表现出来对作者思想的理解与同情便是佐证,但如此细致分明的评论却又看出作者对蒲公作品进行文学解读时的客观,这其中所彰显的是作者专业的学识和过人的艺术素养。

     
全书37篇文章,除自序外选故事36篇,每一篇文章都对故事进行细致梳理,文学解析,而后附以原文令读者品味,其中尤以《劳山道士》、《聂小倩》、《画壁》等耳熟能详的名篇居多,令读者回味过往体验之时从中读到新的精彩的见解。

     
在先慎先生的序中他说道:不管你已经读过多少遍,只要你不是只看故事,读的时候能深入思考,每读一次,就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在其领读之下,过往所读之时忽略的问题便引入眼中,引出了思考,有了新的感受。

     
《考城隍》一篇为《聊斋》全书之首,也被先慎先生例为细说之端,题为《开宗明义论赏罚――说〈考城隍〉》,作者认为在这篇故事在全书之中未属一流之作,但其中却将蒲公的道德、识见、情怀,艺术创作的构思、手法、文采付诸其中,但全书焦点是论赏罚,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如何确定故事之中赏罚的标准,讨论虽然是基于故事之上,但就现实意义而言,文学作品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赏罚的标准将直接引导人们对于善恶的理解,这也是故事之中宋生在应试中回答所引出的思考。

     
在这个熟悉的故事中,宋公梦入阴司与张生共应考,对题目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生作了精妙的回答: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句话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为赏善罚淫定了一个标准。在书中先慎先生认为要是把隐含的意义翻译到字面上来,应该是:有心为善是为大善,大善不必奖赏;无心为恶是为小恶,小恶可以宽容。

     
其实不然,如果按先生的这一理解,那么首先在儒家思想上这一定义就难立足,如《论语问宪》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若大善且不赏,小善何人为;小恶且不罚,何以警大恶。这种世间道理都论说不过的理论当然称不上高妙了,阴司城隍又怎能辨论申诉公道。

     
另一重点,故事中这样写道: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唯关壮缪可识。关壮缪即关公,关公崇拜中其以义薄云天、刚正不阿的形像示人,这也就意味着城隍一职所需人选必要符合这一条件。故事中提及宋生有七旬老母,阳寿尚有九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张生且能瓜代,此处所显出的是考城隍应是在孝廉的基础上再行筛选杰出人才,故宋、张二生都具备了孝仁的品德,而宋生的答卷能引起考官传看称赞,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是张生所不能及的。

  所以先慎先生的理解,恐有落入了窠臼之嫌。

  对有心无心有心为善,无心为恶这一观点的理解,应从道家思想进行解读,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建立在一个超脱对立的基础上来进行对天道的理解,那么,作为管理人间的阴司神,又是以怎样的标准去定夺人的善恶,这点应该可以在超越对立的根本上来进行划分。

     
有心为善,既非真心流露,故此心有造作之嫌,当观其初心;无心为恶,即虽有恶事显现,却可是行善行义举之方便,应察其后情果报。简而言之,就是要察看其善恶之始末,事之因果。如人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所记便是人之起心动念之功过,这样理解就符合阴司神灵行事的标准了,人间无法辨明的事实,在阴司便能得到解决,如此才符合天道不亏仁善之人的理念,若神灵亦如人间的官吏一样,那天道便如王道一样受个人的情感所影响了。

     
而先慎先生在后面《说〈王六郞〉》中列举了王六郞寻代亡人,所表现出来的仁义善举便是一佐证。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王六郞如此舍己大善,通达帝天,而得赏识授邬镇土地一职。此一事例便是蒲公心中对道德的肯定及天道的公正所给予的期盼。

     
当然,此间之事范畴甚广,与文学恐相去甚远,但先慎先生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思考与理解却是立足文学价值之上,他的态度与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这点毋庸置疑。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619199/

换个角度看聊斋

胡阿忧评论周先慎细说聊斋 5

2015-09-2515:04:26

我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喜欢中国经典古文的,只是莫名的想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精华和内容。

初中、高中的时候打死都背不全的古文、诗词,现在才慢慢理解和体会到古文、诗词所表达的博大精深、厚积薄发,并无耻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古文了。看过一本讲述民国文人的书,名字叫《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细说民国大文人》;书里讲述了大概四十位民国的文坛大咖,有写文能者如林语堂、胡适,有才情者如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有独门绝技而独步与江湖者如黄侃、刘文典、章太炎(章炳麟),还有亦佛亦僧的李叔同,有中国史学家敬仰的钱穆、王国维,有学贯中西独步英伦的辜鸿铭……四十个人一生的学习经历、成长轨迹、学业早已、事业贡献等都让我看到了某种程度的辉煌,也让我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膜拜。他们在生活条件如此之差的年代也能达到这么高的学术造诣,除了天生才情,只能用后天努力来解释了。他们懂古文,创新文;承上启下的把古文的精髓吸收并传承,又有独特创造性的发起过白话文运动,功莫大焉。

喜欢上中国古典文学还有一个启发我的因素,是对《红楼梦》的再认识。工作几年之后,再去读曾经读过的书,想起年轻时候的幼稚,不禁莞尔。《红楼梦》的入门是蒋勋的声音和书籍带着我入门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儿女情长之间的小时会有这么伟大的意义,也不曾考虑过故事背后的点滴生活背景和当时的大环境。喜欢读这么些古文,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身的知识匮乏,《红楼梦》中的典故完全读不懂,甚至解梦的诗词也是一知半解、看了后面忘记前面诗词的寓意,真可谓一知半解、迷糊至今了。

这本《周先慎细说聊斋》是讲聊斋故事的,抽取了作者认为可以重点讨论的31篇文章,酌词酌句的进行详细讲解,犹如孜孜不倦的老师在耐心辅导一个未曾相识的学生一样。书中讲解背景情况后直接引用原文做案例,在读懂了周先慎老师讲解的内容,再读原文,这工作量大大的减少了,读起来也轻松不少。我曾试着读过很多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但大多是不懂或者迷迷糊糊的。一本《论语》才三五十页的文字,一本《道德经》也不过六千多字,一本精装本《史记》也不过四五百页,一本精装本《孙子兵法》也不过十几页的小册子……关键的问题不是在字多字少,而在于读不懂、完全读不懂。

看大家的解释,就是想通过他们的辛苦钻研去重新认识下自己的不足。《周先慎细说聊斋》在绪论中把《聊斋志异》解释为对人生理想、社会现状的各种现实表达,对蒲松龄个人的境遇以及他的人生理想剖析的非常到位,如我一般读者是很难读到这个层次的。我读《聊斋志异》的最大兴趣就在于看里面的鬼故事,以及享受这些故事从悲凉开始到大团圆结局的这种过程。在没有作者个人背景和大时代框架下来阅读《聊斋志异》是达不到真正理解故事的。

外加古文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特点,古文基础知识不好的人确实读不太懂。蒋勋在讲授《红楼梦》的时候交给我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重复的阅读。第一次读不懂的诗词、歌赋、典故统统的一带而过,当你读第二次、第三次……N次的时候,你会慢慢懂得诗词、歌赋和典故的含义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鬼故事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中国四大名著里多有涉猎鬼神故事,甚至中国古文化历史的由来都是从盘古开天、女娲补日这类神话故事开始;想要完全了解中国古文化,想要完全理解中国,是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经典著作的。这本《周先慎细说聊斋》是学习古文不错的开始。

《聊斋志异》从表层看就是一些希奇古怪的因果逻辑关系,一些相信佛的人都相信因果报应,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似乎也支持这样的观点,但在《周先慎细说聊斋》一书里,把鬼故事的层次扩大了一些。这个世界有真实的公理和道理存在,也不一定要通过鬼和妖来惩戒人所犯的错误,也不一定是有了原因才有了结果的。周老师似乎把《聊斋志异》的层级提高了许多,我不曾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有更好的思想和制度来实现鬼狐们的理想吧。

完整评价这本书我是不够格的,我自知对古文的喜欢不能当做对古文运用的能力。书中涉猎非常多的文学挖掘专业知识,对古文常识、典故有一定基础要求。《聊斋志异》的鬼故事、狐仙故事或许是我们从小就听爷爷奶奶们讲过,但深入从文字上来感受、从知识和价值层面去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本《周先慎细说聊斋》是个不错的学习的开始,把那些故事重温一遍,或者在思考一下,是否能理解作者蒲松龄的那份才情?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607690/

照片 16张,拍自原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04733.html

上一篇:治理乱象和实行实名制
下一篇:从饿死癌细胞疗法说起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mxt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