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评介《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已有 1634 次阅读 2021-6-5 15:42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介《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美]斯文·贝克特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3月出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曾记述公元前480年希腊和波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其中利比亚人披着笨重的兽皮,亚述人身着粗糙的亚麻军服,而印度人穿着轻盈的棉布军装。希罗多德在印度旅行时记述印度农民种棉花的情况:“那里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地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就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他们称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这个形象化的描述,给那些长期穿着羊毛和兽皮、从未见过棉花的人以十分奇异的联想。

以上是评介者佟屏亚著《农作物史话》——“棉花传播史”一文开篇的一段引言。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一书展示的不是棉花起源与传播的历史,而是伴随棉花的传播发展起来的棉纺织业的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说:本书“历数了纺织品的影响力,从上一个千禧年之始对于印度和中国的发展,一直到全球纺织产业早期它所扮演的角色”。从长远的视角阐述棉花成为无所不在的原料,以及成为世界上最大产业之一的发展过程。作者认为,棉花的故事始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早在欧洲和其他各洲掌握棉纤维的栽培、纺纱和织布,以及通过印花进行的后期处理和其他纺织品装饰之前,亚洲就占据着这种原料和布料生产与贸易的统治地位。

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是最久远的,在印度河谷以及巴基斯坦的古墓中,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棉织品和棉线遗迹,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距今3500年的印度《佛陀经典圣诗》,里边有“织布机上的线”字句;在距今2800年的印度佛经中,提到棉花及其制品已经屡见不鲜了。

棉花是一种在印度广为人知的产物——印度在殖民地之前的财富依赖于棉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在中国同样如此,早在明代之前,棉是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纱匠和织布匠。在持续全球化的动力下,印度和中国成为新兴的棉织品世界制造国。实际上,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本书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技术、美洲棉花种植园中的非洲奴隶制度,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愿望。

资本主义和全球化不是通过技术革命而来,而是殖民战争打出来的。公元11世纪之前,欧洲几乎没人见过棉花。当他们12世纪,看到这种来自东方的神秘布料,简直犹如见到天赐神物。15世纪末,欧洲开辟新航路,世界历史走到了转折点。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为欧洲人找到了日后世界原棉最重要的产地。1497年,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开拓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开始流入欧洲。战争资本主义是作者在《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其核心是奴隶制度、剥削原住民、帝国扩张、武装贸易,以及资本家对人民和土地主张主权。因而棉花被称为“披着羊皮的狼”!

棉花是世界主要的经济作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育种高通量基因型及表型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孟山都为首的跨国种业公司在转Bt基因抗虫棉、抗草胺膦棉花品种相继商业化。转基因棉花借助资本主义的扩张基本上控制全球的棉花生产和加工业。2000年球棉花面积约2500万公顷,其中80%为转基因棉花。全球80多个国家种植棉花,印度面积占一半,美国次之,中国第三。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详细地描述棉花的全球影响,包括它在上个千年伊始印度和中国的兴盛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全球纺织业兴起早期所扮演的角色。着重阐释了中印两个古代大国对欧洲最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本书获得世界历史协会本特利图书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3-1289869.html

上一篇:中国种业最大“卡脖子”问题——招人难?留人更难!
下一篇:今年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形势
收藏 IP: 180.77.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