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春
学物理必须拼小命? 精选
2017-11-21 08:55
阅读:14410
标签:物理教育, 拼命学

一些老师常把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远离酒吧、网络等社交场所,全身心投入学习作为其神圣使命。在许多家长和社会大众眼中,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有责任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这样的使命和这样的看法是否都有点偏?

前不久,剑桥大学皇后学院理科主任Eugene Terentjev教授也许痛心疾首他的大一新生在酒吧呆的时间有点多,忍不住给学生们写了封信,警告他们不要享受“好时光”。Terentjev教授从他所在大学和所在学科的特点劝告新同学:首先,要记住你上的是剑桥,而不是任何其他大学,那些大学的学生的确喝酒多且在享受他们认为的“好时光”;其次,你修的课程不像一些悲催的剑桥课程那样,这种行为模式是可能的或可接受的。他强调,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s)是一个很难的学科,它要求你所有的注意力和全部脑容量(require ALL of your attention and your FULL brain capacity),而且对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即使做到了这样都还不够;只是简单地上上课但享受社交生活的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许多学科,但不是这个学科。

Terentjev教授告诫学生走“正道”的做法,从前的中小学老师不准学生课余时间看小说等“杂书”有一比,其用心毋庸置疑是好的,然而在今天,这样的良苦用心注定吃力不讨好——他的告诫信得到数百条评论,一边倒的批评意见

英国学生心理健康慈善机构剑桥分支机构在社交媒体上说,这是一种极不健康(extremely unhealthy)和危险的生活方式,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愉悦自己并把自身放在第一位。剑桥大学学生会的一位同学说,Terentjev教授的信暗示对新生来说在他们的学位之外没有社交生活的空间。该大学一位高年级理科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课程“非常紧张”,但正因为如此,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平衡学习和社交生活,且不要为你没有在不停地工作感到内疚。作为官方回应,剑桥大学一位女发言人说,本大学相信,所有学科的一年级学生经过了剑桥要求的入学过程,都有能力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更有人从教育和科学上批评Terentjev教授的“谆谆教导”,认为Terentjev教授作为一个科学人(a man of science),其分析听起来居然有点不可思议,尤其是他信中隐含的任何一种愉快的社交生活都不可能通过他的专业课程的信息,有相当误导性。事实是,过度碾压学习和生活平衡的教育和考试文化,才是导致学生学习时间长而效率低的罪魁祸首。

此外,Bertrand Russell有个著名发现:人类大脑一天的集中注意力不能超过四小时,其余时间最好花在空闲上。最近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所有的生产力在一周工作50小时后急剧下降,最有生产力的大脑每隔一小时需要大约20分钟的放松。特别是,纵向研究表明,一个积极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和维持强大的友谊群体。科学史表明,人类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在酒吧、咖啡馆等轻松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Terentjev教授似乎认为他所教学科是唯一免于这样的科学事实的。

作为大学老师,老文的切身体会是,在学生对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有更多选择的今天,对学生(特别是新生)强调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或一项研究很难,甚至难到拼小命都不够,其效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学生成长和学科发展也是弊远大于利。人有避难趋易的本性,老师引导学生克服这种本性的一条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具体说就是要甘当人梯、善当人梯,以恰当的坡度(难度)引导学生在无惧无畏、不知不觉中爬上学科高峰。

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从高中开始就选择避开物理,这与大众心目中“物理难学”的成见不无关系。这种成见的根源和消除这种成见的责任,毫无疑问都在物理老师。像Terentjev教授那样现身说法,向学生灌输即使搭上“所有的注意力和全部脑容量”也可能学不好物理,只能加深这种成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物理,投奔除了学习还可喝酒、可享好时光的学科。

物理是很难学,但这世上究竟什么学科易学而且还易学出名堂、学成大牛呢?如果硬要说有这种易的学科那么物理肯定算得上一个。信手拈来一例,爱因斯坦读大学学的是物理,他是拼小命学物理的么?翻阅任何一本老爱传记,发现他读大学今天绝大多数大学生还要悠然得多:他是出了名的逃课王,对许多老师的课不屑一顾;他谈恋爱,把班上唯一女生追到了手。老爱大学毕业后,也跟今天的一些大学生有同样烦恼:找不到工作!他最终靠朋友帮忙找了份不情愿的专利审查员工作。不可思议的是,老爱在边上大学边享好时光,大学毕业为工作犯愁,最终为生计所迫干着不如意工作的情况下,居然无师自通干出了改变物理学、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而且,从读大学到发表5篇划时代论文的所谓爱因斯坦奇迹年(那年老爱只有26岁),只不过区区十年时间。老爱的经历是否足以证明,物理是易学的,易出科研成果的,易成杰出人才的!

一门学科易不易学,是因人而异的既因学生而异,也因老师而异。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学它必须拼小命,甚至拼小命都还不够,那么此时急需的,恰恰是老师们拼老命。在物理被普遍认为很难学从而不受年轻人待见的今天,物理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在把物理变得易学、有趣、有用(有利于学生成才是最好的有用)上使劲,而不是滔滔不绝物理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拼命拼命再拼命

(20171121日游于昆明。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7年12月1日第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文双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323-10861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