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军
中性粒细胞为癌症转移帮凶
2020-6-13 07:14
阅读:6736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它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杀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直接吞噬病原体和胞胞外网络陷阱。直接吞噬是早就被发现和研究的方式,但细胞外网络杀菌则是新近才被生物学领域发现的现象。这种网络是中性粒细胞坏死或者凋亡后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类似于蜘蛛捕获猎物的策略。中山大学医学院Yang等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阐明了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利用细胞外网络帮助癌症转移的过程的。

免疫炎症反应是一种双刃剑,其基本的功能是限制生物有害因素对身体的危害,例如通过抗体、补体和细胞吞噬等方式把细菌清除。关于免疫功能的作用,新冠病毒流行给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一次深入的科普教育。人们对免疫功能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免疫系统不仅会帮助人体抵御外来入侵,也是杀死自身叛变的癌细胞的重要工具。

但是免疫系统有时候也存在漏洞,例如在对抗病毒感染的时候,因为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就主要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带来的后果。在和癌症斗争中,某些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发挥了负面作用,甚至成为癌症转移的帮手。《自然》报道的这一发现就是免疫功能发挥很坏作用的一个典型表现。本来作为杀灭外来入侵细菌的神器,竟然也是促进癌症转移的后门。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是由包裹着对微生物有毒的酶的DNA网络组成的,它可以捕获并杀死入侵的微生物。但在肺部,胞外陷阱网状物是由炎症引起的,它们促进肿瘤的活性与网状相关酶2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胞外陷阱网介导了癌细胞侵袭特性的发展和增强,但它们是如何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此外,一种能使癌细胞感知网状结构的机制也未被报道。Yang等人现在提供了急需的关于这些诱捕剂促肿瘤作用的见解。

为了研究网与体内癌细胞的关系,作者将人源或小鼠源的乳腺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并分析转移性肿瘤细胞。他们发现在两种实验小鼠的肝脏中都有网状物的积累。这一发现与作者对癌症患者肿瘤的分析结果一致。

该研究非常精彩的内容还包括,癌症细胞如何利用一些专门的蛋白分子启动这种工具,这说明这种过程是癌症的一种主动操作。这一研究不仅为癌症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也为癌症转移的分子诊断提供了线索。

111.png


一个促进癌细胞扩散的过程。癌细胞从生长的原发部位通过血流转移到继发部位,这需要远处器官的支持信号。通过对小鼠和癌症患者样本的研究,Yang等确定了一种使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的机制。

在转移性癌细胞到达肝脏之前,肝脏内的嗜中性粒细胞挤压释放出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的结构,这种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包含可以杀死微生物的DNA和酶。该报告说,这种结构能与癌细胞表面CCDC25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后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细胞中触发了由ILK酶和它的伙伴,蛋白irs -parvin介导的信号级联。这一途径改变了癌细胞的特性,改变了细胞质中的肌动蛋白丝,从而影响细胞形状。这种变化增加了癌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并促进了癌细胞的增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672-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123766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