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人机之间融合很难,混合比较容易 精选

已有 6827 次阅读 2021-4-5 22:14 |个人分类:202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犹太人认为,世界是用语言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创造。算计不仅仅是博弈,她大于博弈,博弈论是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算计则是数学语言与非数学语言的结合。


    在物理学中,复数被广泛应用于力学、电动力学、光学等物理领域中,为相应的理论提供优雅的公式。物理学家通常认为,物理学中的虚数部分只是一种便于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技巧;只有用实数部分表示的结果才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换言之可以被测量的物理量只与实部有关。

    在智能领域中,计算计(计算+算计)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人文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领域中,尽管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为她提供优雅的公式,但是大家每时每刻却都在使用着它。一般而言,物理学家通常认为,物理学中的虚数部分只是一种便于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技巧;只有用实数部分表示的结果才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换言之可以被测量的物理量只与实部有关。同样,各行各业的智者通常也认为,计算计中的算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计算才具有认知一致性的真实定量意义,即算计多少有些“虚数”的味道,计算则是“实打实”的眼见手触。

    量子力学的诞生为波和粒子描绘了一幅统一的图景,波粒二象性这一基本量子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复数在物理学中的突出作用。物理学家会使用复数来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及其动力学以及相互作用。计算计的提出同样为计算和算计展示了一种未来“数”学的新模式,把使用“灵感”、“顿悟”、“非逻辑“的算计思维引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智能领域的研究者、探索者们使用计算计来描述人机环境系统中态、势、感、知、判、行的动力及其相互作用。如同“自量子理论诞生以来,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物理学家心中:复数是否是必需的,还说它能用实数代替?”一样,“计算计是否是必需的呢?算计能用计算代替?”这两个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人机需要对常见或相关的对象、事件或态势生成相同的意义,这种同一框架或背景下的认知一致性挑战在于如何在恰当的抽象层次上进行定义,以及使用适当的因素来明确定义什么是框架或背景以及它如何在人机之间通用。


    人机混合智能之间有三层计算计一致性表征关系:同一相关化、有关相关化、无关相关化。为使人机有效协同,人、机的意图、行为、动作需要在一个通用框架内生成(即,在任何指定时刻识别同一背景,即一致性认知表征),主要方式有:
1、人、机可以将同一对象、事件和态势解释为表示同一结果的同一符号。
2、人、机可以将不同但相关的对象、事件和态势解释为表示同一结果的同一符号。
3、人、机可以将不同(和不相关)的对象、事件和态势解释为表示不同结果的不同符号(仍在同一框架中),然后必须解决这种相互矛盾、冲突的态势。


28c1c2054fdd09db19832483f25236fc.jpg


扫码购买《人机融合——超越人工智能》


1c84c6c5676d41844e85a7a8ff5b2b6c.jpg


1  智能的本质 001
一、智能的东西方之源002
二、智能的产生007
三、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015
四、人工智能技术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021
五、人工智能的三大流派023
六、人工智能的缺陷025
 
2   人机融合智能——站在智能的肩膀上033
一、人机融合智能034
二、人机融合智能的起源及未来发展方向038
三、人机智能既不是人类智能,也不是人工智能039
四、算法的秘密051
五、人机融合智能的应用055
 
3    智能的本质不是数据、算法、算力和知识063
一、智能的本质064
二、一个人机融合智能卡脖子的问题077
三、为什么AI 总是很难落地080
四、智能(包括AI )的副作用082
五、给人类飞行员的一点建议083
 
4  人工智能迈不过去的三道坎086
一、可解释性:人工智能过不去的第一道坎087
二、学习:人工智能过不去的第二道坎091
三、常识:人工智能过不去的第三道坎095
四、智能的第一原理097
五、智能不是万能106
六、人类智能的基石可能真不是数学110
 
5  军事智能115
一、军事智能的概念116
二、军事智能的发展118
三、美军军事智能的发展128
四、未来智能化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139
五、深度态势感知在智能化战争中的挑战142
 
6   反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148
一、军事领域的反人工智能150
二、反人工智能的本质150
三、反人工智能的必要性152
四、美军反人工智能的发展153
五、反人工智能与深度态势感知155
六、反人工智能与人机融合158
七、反人工智能的方法策略161
八、建议163
 
7  深度态势感知165
一、深度态势感知:理论缘起167
二、态势感知的敌人171
三、深度态势感知解密184
四、意义的建构188
 
8  自主性问题193
一、自主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94
二、自主的概念及理论起源205
三、自主性的理论表述与模型210
四、自主性问题的思考215
五、自主系统的未来发展与投入方向222
 
9  人机融合智能的反思233
一、有关人机融合智能中人的思考234
二、对现今人机融合智能瓶颈的思考236
三、对未来人机融合智能领域的思考254
四、一场革命正在席卷人机融合智能259
五、人工智能,伦理之问262
 
10  人机融合智能的再思考274
一、人工智能的起源与未来发展方向275
二、人机融合智能未来的关键问题277
三、人机融合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279
四、人机融合智能面临的困难284
五、人机融合智能的难点:深度态势感知研究291
六、用户画像:人与机沟通的桥梁297
 
11   人的智慧和人工智能305
一、智能的思考311
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323
三、人类智慧的优势:从已知到未知333
四、从机器学习到学习机器336
五、强人工智能——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握手言和339
六、有关智能的一百个问题341
 
后记351
 
参考文献359


新书封面人机融合.jpg


单纯的智能一般用处不大,“智”需要与“勇”等结合才好,智慧里常常包含着智勇、胆识等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280457.html

上一篇:小书后记
下一篇:智能化或许不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简单升级
收藏 IP: 124.64.126.*| 热度|

10 杨正瓴 彭真明 黄永义 李学宽 杜占池 农绍庄 孙颉 王安良 蔡宁 路卫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