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来自田畔科学网博客——孟祥兵:新时代餐饮新方向(2018-5-23)

已有 675 次阅读 2021-9-20 11: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孟祥兵:新时代餐饮新方向

已有 1781 次阅读 2018-5-23 11:07 |个人分类:生态文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27592-1115362.html 

 


孟祥兵:新时代餐饮新方向

 

5月22日上午,由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衡荣农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美食大会“生态生态村与生态餐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生态健康,引领社会时尚”为主题,旨在从“材”入手,探讨如何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等问题,倡导树立生态食材餐厅好榜样,解决“优质利好”的新餐饮模式等等生态健康饮食社会新风尚。


山东生态健康产业研究所孟祥兵博士受邀参加大会并进行了《从健康角度谈生态村与生态餐的结合——中国生态文明与健康中国基本策略》主题发言,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健康在餐饮业与农业生产方面将会起到一个关键的链接作用,通过组建生态餐厅,构建起健康消费这一新的国民健康促进的途径,通过建设推进生态村建设进行生态食材生产定制的供需对接,来实现新形势下美丽乡村的振兴和餐饮业产业结构有效转型,其中包括对食材功能元素的汇集,在传统饮食结构回归的基础上进行菜品、食品的开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农业生产到食材的加工烹饪,再到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在这形成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中,没有谁最重要,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每个环节并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更加相互的促进与协同。


人们对消费需求的转变,不在是单一的吃饱的问题,更会有吃好、和健康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这毕竟会倒逼餐饮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和健康产品也引起了餐饮业的热度追踪,这便是一种很好的开端,说明我们的餐饮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其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决心,所以我们同时要向倡导生态餐饮的企业致敬。


生态餐与生态村的结合,完全符合健康新的认知理念,面临当前我国慢病、肿瘤的井喷式高发,不能在单纯的从疾病医疗的局部方向来认知我们人类健康的问题,现在更多的研究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共生巨系统,如何更好的维护好身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稳态,才是获得健康的重要保障,那么现在来看,生态餐与生态村的有机结合,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生态农产品的消费,对人体微生态的稳定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生态村的有效对接和双向参与式的互动,将会对人体微生态的多样性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生态村实现的不仅仅是以生产生态安全的食材,更为城市人群进行乡村互助,与健康促进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生态餐厅,更应该是作为城市内的生态村展示中心,不仅能起到健康美味安全优质的菜肴的专享之地,更应该是链接和展示乡村文化与健康促进宣教的重要场所和社会职能机构所在。


对于餐饮业的发展,这个时候作为餐饮行业的从业者要勇于突破,用健康去引领消费,这将会是破除当下餐饮与健康乱局的有效途径,从以前的“好吃求口味”,转变到现在“吃好求健康”上来,人们对健康的诉求会越来越多,所以当更多的人开始为了寻求健康而又放心的餐饮而大费脑筋的的时候,生态产品的健康消费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蔓延这将是一种常态。


孟祥兵最后指出,针对当前餐饮企业更好的朝着健康方向的转型来看,餐饮企业与优秀的生态乡村组建为主的农业生产企业通过协商定购的方式进行订单式生产制作,形成良好的消费市场与生产之间的对接,开展餐饮企业与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定制农业的产业结构的精准对接,与农业生产企业进行保障互利,生产者安心种养没有销路的顾虑,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从事研发的人员安心研究,引领行业发展,让终端的消费者们安心、放心的购买和食用,获得健康。这必将是一个良性的健康产业循环链条,这将有效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的精准转型,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导向,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田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27592-1115362.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304949.html

上一篇:[转载]健康需要农业和饮食调整护航(《中国科学报》 ,2018-03-28)
下一篇:[转载]赵立平-大树细菌(2018-11-26)
收藏 IP: 125.34.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