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从“中药炮制”到“知识清理”都是为了更好地减毒增效促进发展和进步

已有 630 次阅读 2021-9-13 07: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中药炮制”到“知识清理”都是为了更好地减毒增效促进发展和进步

jxs@20210913

早上听课直播回放学习中医药课程,从“中药炮制(减毒增效)”忽然联想到“数据清洗(data cleaning)”和“知识清理”,感觉到这里边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那就是类似于通过中药炮制实现“减毒增效”,增强药效、减少毒性,和平时的炒菜做饭也是一样的道理,例如米面肉蛋等没办法生吃,需要加工(烹饪),道理上和“中药炮制”类似,把生米做成熟饭,人就能吃了。聪明的老祖先通过大量摸索实践,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中药炮制加工方法,让中药能够更好地防病治病,惠及大众。

类似地,数据和知识,也可能都需要进行类似于中药炮制这样的加工和处理,才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是生物信息学领域经常进行的“数据清洗”了,需要把一些低质量的、有问题的数据通过特定算法进行清理、清洗,提高数据质量,避免有问题(有毒性)的数据带来偏差甚至错误,从而影响到整个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数据是知识的基础。既然数据往往也会有问题、尤其是原始数据,那么,知识也应该存在类似情形,即需要时不时地进行“知识清理”,通过类似于“中药炮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决问题,避免错误,表现为知识发展和社会进步,并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事求是”方式来证明其正确性。

由此可见,中医领域的“取象比类”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加上通过大量科学知识的学习铺垫,就有可能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交叉对接”,从而有可能形成新的知识。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思考就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炮制即“知识炮制”的有效方法呢?

坐房山线地铁去大美良乡大学城学校的路上,形成了这些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交流[愉快][愉快][愉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303936.html

上一篇:2021年教师节快乐
下一篇:[转载]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六次理事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 正式通知
收藏 IP: 61.148.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