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
[转载]乳糖操纵子是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序列组成,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
2019-1-29 17:44
阅读:597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B3%E7%B3%96%E6%93%8D%E7%BA%B5%E5%AD%90/470227?fr=aladdin


乳糖操纵子是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序列组成,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1961年雅各布(F.Jacob)和莫诺德(J.Monod)根据对该系统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操纵子学说。在大肠杆菌的乳糖系统操纵子中,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渗透酶,半乳糖苷转酰酶的结构基因以LacZ(z), Lac Y(y),Lac A(a)的顺序分别排列在染色体上,在z的上游有操纵序列Lac O(o),更前面有启动子Lac P(p),这就是操纵子(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模式。编码乳糖操纵系统中阻遏物的调节基因Lac I(i)位于和p上游的临近位置。

  • 中文名

  • 乳糖操纵子

  • 属    于

  • 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

目录

  1. 1 结构

  2. 2 发展

  3. 3 鉴别

结构

编辑

细菌相关功能的结构基因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基因簇。它们编码同一个代谢途径中的不同的酶。一个基因簇受到同一的调控,一开俱开,一闭俱闭。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了一个被调控的单位,其它的相关功能的基因也包括在这个调控单位中,例如编码透过酶的基因,虽它的产物不直接参与催化代谢,但它可以使小分子底物转运到细胞中。

乳糖分解代谢相关的三个基因,lacZ、Y、A就是很典型的是上述基因簇。它们的产物可催化乳糖的分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它们具有顺式作用调节元件和与之对应的反式作用调节因子。三个结构基因图的功能是: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此酶由500kd的四聚体构成,它可以切断乳糖的半乳糖苷键,而产生半乳糖和葡萄糖

lacY编码β一半乳糖苷透性酶(galactoside permease),这种酶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d膜结合蛋白,它构成转运系统,将半乳糖苷运入到细胞中。

lacA编码β-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thiogalactoside transacetylase),其功能只将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移到β-半乳糖苷上。

无论是lacZ发生突变还是lacY发生突变都可以产生lac-型表型,这种lac-表型的细胞不能利用乳糖。 lacZ-突变体中半乳糖苷酶失去活性,直接阻止了乳糖的代谢。lacY-突变体不能从膜上吸取乳糖。

这一个完整的调节系统包括结构基因和控制这些基因表达的元件,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调节单位,这种调节单位就称为操纵子(operon)。操纵子的活性是由调节基因控制的,调节基因的产物可以和操纵子上的顺式作用控制元件相互作用。

lacZ、Y、A基因的转录是由lacI基因指令合成的阻遏蛋白所控制。lacI一般和结构基因相毗连,但它本身具有自己的启动子终止子,成为独立的转录单位。由于lacI的产物是可溶性蛋白,按照理说是无需位于结构基因的附近。它是能够分散到各处或结合到分散的DNA位点上(这是典型的反式-作用调节物。)

通过突变的效应是可以将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相区别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细胞中就失去这些基因合成的蛋白。但是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会影响到它所控制的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调节蛋白的突变的结果可以显示调节的类型。

lac基因簇是受到负调节(negative regulation)。它们的转录可被调节蛋白所关闭。若调节蛋白因突变而失活就会导致结构基因组成型表达。表明调节蛋白的功能是阻止结构基因的表达,因此称这些蛋白为“阻遏”蛋白。

乳糖操纵子的阻遏蛋白是由4个亚基(38kDa)组成的四聚体。一个野生型细胞中大约有10个四聚体。调节基因转录成单顺反子的mRNA,它和操纵子的比率与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之比是相似的。

lac I的产物称为lac阻遏物(lac repressor),其功能是和lacZ、Y、A基因簇5′端的操纵基因(lac O)结合,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子(lac P)和结构基因(lac ZYA)之间。当阻遏物结合在操纵基因上时就阻碍了启动子上的转录起始。lac O 从mRNA转录起始点的上游-5处延伸到转录单位+21处。这样它和启动子的末端发生重叠。新近的观点认为阻遏物影响了RNA聚合酶,从操纵基因和启动子二者相关位置来看阻遏物结合在DNA上会阻碍RNA聚合酶转录结构基因。但我们必须注意其它一些操纵子上的操纵基因其位置和乳糖操纵子并不相同,因而阻遏蛋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断转录。

发展

编辑

阻遏蛋白的活性受到小分子诱导的控制

细菌对环境的改变必需作出迅速的反应。营养供给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反复反常。要能得以幸存必需具有可以变换不同代谢底物的能力。单细胞真核生物也同样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而更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具有一套恒定的代谢途径,而无需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

在细菌中是很需要灵活性,也需要很经济,因为细菌遇到合适的环境就大量消耗营养对其本身也是不利的。在缺乏底物时就不必要合成大量相关的酶类,因此细菌产生了一种调节机制,即在缺乏底物时就阻断酶的合成途径,但同时又作好了准备,一旦有底物存在就立即合成这些酶。

特殊底物的存在导致了酶的合成,此现象称为诱导(induction)。这种类型的调控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在较低等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也有这种情况。E.coli的乳糖操纵子提供了这种调控机制的典型范例。

当E.coli生长在缺乏β一半乳糖苷的条件下是不需要β-半乳糖苷酶的,因此细胞中含量很低,大约每个细胞不高于5个分子,当加入底物后细菌中十分迅速地合成了这种酶,仅在2-3分钟之内酶就可以产生并很快增长到5000个分子/每个细胞。如在酶的浓度将达到细胞总蛋白的5-10%。如在培养基中除去底物,那么酶的合成也就迅速停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如果原来培养基中无乳糖,也无葡萄糖,那么细胞只在很低的基本水平合成β-半乳苷酶和透性酶。当加入Lac后,Ecoli的lac+ 细胞很快大量合成以上两种酶。进一步用32P标记mRNA作杂交实验(用λlac中的取得的DNA,与加入乳糖后不同时间内产生的32P-m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加入的乳糖能激发lac的mRNA的合成。lac mRNA极不稳定,其半衰期仅有3分钟,这个特点随着诱导很快的恢复。当诱导物一除去转录立即停止,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的lac mRNA即被降解掉,细胞内的含量恢复到基础水平。

β-半乳糖苷酶和透性酶合成是和lac mRNA同时被诱导的,但当除去诱导物时在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和透性酶要比lac mRNA稳定,因此酶的活性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被诱导水平。这种对营养供给发生改变作出迅速反应的调控类型,不仅提供了代谢新底物的能力,而且习惯于关闭在培养基中实然加入的一些成份的内部合成。比如E.coli的Trp的合成是通过Trp合成酶的作用。如果在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加入Trp的话,那么立即停止Trp合成酶的生产。这种作用称为阻遏(repression)效应。它使细菌避免合成多余的物质。

在细菌中同时存在着诱导和阻遏的现象。诱导是细菌调节其分解底物供给生长的能力。阻遏是细菌调节其合成代谢产物的能力。无论是酶作用的小分子底物的调节,还是酶活性的产生,它们的启动是独自的,小分子底物称为诱导物(inducers)某些物质能阻止酶合成它们本身,此物质就称辅阻遏物(corepressors)。

诱导和酶阻遏是高度特异的,只有底物/产物或紧密相关的分子才能起作用,但小分子的活性并不依赖于和靶酶的相互作用。某些诱导物与β-半乳糖苷酶的天然底物(乳糖)相似,但并不能被酶分解,比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galactoside,IPTG)。其半乳糖苷键中用硫代替了氧,失去了水解活性,但硫代半乳糖苷和同源的氧代化合物与酶位点的亲和力相同,IPTG虽不为β-半乳糖苷酶所识别,但它是lac基因簇十分有效的诱导物。

诱导酶的合成,但又不被分解的分子,称为安慰诱导物(gratuitous inducer)。由于乳糖虽可诱导酶的合成,但又随之分解,产生很多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因此人们常用安慰诱导物来进行各种实验。它的存在表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某种成份,它不同于靶酶,能识别合适的底物;而它的这种识别相关底物的能力也不同于酶。

诱导物作出反应的这种成份就是阻遏蛋白,它由lacI编码,其作用是控制lacIYA结构基同的转录,对环境作出反应。三个结构基因转录成单个的多顺反子mRNA。阻遏蛋白的活性状态决定了此启动子是否打开或关闭。在缺乏诱导物时,这些基因不能转录,因为阻遏蛋白是活性状态结合在操纵基因上。当诱导物存在时,阻遏物与之结合,变成为失活状态,离开操纵基因,启动子开始转录,起始于lacZ 5¢端,终止于lacA的3¢端。

诱导物如何控制阻遏蛋白的活性呢?阻遏物对于操纵基因有很高的亲和性,在缺乏诱导物时,阻遏物总是结合在操纵基因上,使得邻近的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但当诱导物存在时,它和阻遏物结合形成了一个阻遏物复合体,不再和操纵基因结合。

右图为Lac操纵子(Lac operon)的结构以及负调控图:

(a)Lac操纵子的结构图

(b)无诱导物存在时,阻遏物与操作基因(operator)结合使得结构基因不能正常转录

(c)诱导物(乳糖或IPTG)存在,与阻遏物结合时阻遏物从操纵基因上下来,RNA聚合酶可通过启动子和操作基因正常转录出一条多顺反子mRNA从可翻译得到三种酶 操纵子控制的重要特性是阻遏物的双重性:它既能阻止转录,又能识别小分子诱导物。阻遏物有2个结合位点:一个是结合诱导物的,另一个是结合操纵基因的。当诱导物在相应位点结合时,它改变了阻遏蛋白的构象,干扰了另一位点的活性。这种类型的调控叫变构调控。(allosteric control)

诱导完成一种协同调控(coordinate regulation):所有的一组基因都一道表达或一道关闭。mRNA一般总是从5¢开始转录,所以诱导总是导致β-半乳糖苷酶,Lac透性酶和Lac乙酰转移酶按一定顺序出现。此多顺反子mRNA的共同转录解释了为什么在诱导物的不同条件下,lacZ、Y、A三个基因的产物总保持同样的当量关系。

诱导触动了“开关”使基因簇表达。诱导物交替变换它们的效应,其它的因子影响了转录和翻译的绝对水平,但三个基因之间的关系事先已被它们的结构所决定了。

我们要注意操纵子的潜在特点。Lac操纵子含有lacZ,它编码糖代谢所必须的β-半乳糖苷酶;含有的lac编码透性酶,此酶是负责将底物转达运到细胞中。但操纵子在非诱导状态时,基因尚未表达,也就不存在透性酶。那么诱导物开始怎样进入细胞呢?

其实在细胞中透过酶等总是以最低量存在的,足以供给底物开始进入之需。操纵子有一个本底水平(basal level)的表达,即使没有诱导物的存在,它也保持此表达水平(诱导水平的0.1%),而有的诱导物是通过其它的吸收系统进入细胞的。

鉴别

编辑

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的鉴别

野生型的操纵子以被调节的方式进行表达,调节系统若发生突变可能使表达停止或者在没有诱导物存在时仍然表达。前者称为不可诱导性(uninducible)突变;后者对调节没有反应能力,无论诱导物是否存在都进行表达,故称为组成型突变(constitutive mutants)。

操纵子调节系统的成份通过突变已被鉴别出来,它们作用于结构基因的表达以及编码区的外侧序列。这些成份分为二类:以启动子和操纵子,作为调节蛋白(RAN聚合酶阻遏物)靶顺序的通过顺式作用突变而被鉴定出来。lac位点通过反式作用突变被鉴定是为编码阻遏蛋白的基因。

操纵基因是原来通过组成型突变鉴别出的,称为“Oc”,其分布特点提供了第一个顺式元件的证据,它是有功能的,但本身不编码。与OC突变相邻接的结构基因以组成型表达,这是由于突变改变了操纵基因,使阻遏蛋白不能与之结合。这样阻遏蛋白就不能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转录。从而使操纵子持续转录。

操纵基因只控制与它相邻接的一些lac基因。若将第二个Lac操纵子导入细菌的质粒上,它有自己特有的操纵基因。操纵基因互不干扰。因此如果一个操纵子有一个野生型的操纵基因,在通常条件下,它将被阻遏。当第二个操纵子带有OC突变时,它将持续表达。

这些特点表明操纵基因是一个典型的顺式作用位点。操纵基因只控制与其相邻接的基因而不影响存在于细胞中的其它DNA上的等位座位。像OC这样的突变称为顺式-显性(cis-dominant)。顺式作用位点中发生突变就不能和相关蛋白相结合,当两个顺式作用位点彼此靠得很近时(如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我们通过互补测验是不能分别突变发生在那一个位点上,而只有通过它们对表型的影响来加以区别。顺式显性是控制邻接顺序的那些DNA位点的特性。如果一个控制位点其功能是作为多顺反子mRNA的一部分。它将表现出顺式显性的特点。特别表现在控制位点不能和被它调节的基因相分离。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这些位点和基因是在DNA上还是在RNA这并不重要。

lacI-突变型也可导致持续转录。无论是点突变还是缺失都可产生这样的结果。后者可能是丢失了和DNA结合的功能区。因此与诱导物是否存在无关。这种现象是符合负控制系统的。lac+基因编码一个阻遏蛋白,它可以关闭lacZYA的转录。阻遏蛋白失去和操纵基因结合能力时,则为组成型突变。转录能在启动子上自由地起始。同时lacI- 突变由于阻遏蛋白的失活使lacZYA呈组成型表达

当lacI- 和lacI+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时,通过确定二者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只能通过构建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来完成的。即一个拷贝的操纵子位于细胞的主染色体上,而另一个放在质粒上,此质粒仅带少量基因,可以独立复制。

在细胞中若既有lacI+又有lacI-,则可以正常调节。当除去诱导物时,结构基因又重新被阻遏。这表明lacI+可以产正常的阻遏物,当诱导物不存在时它可以反式阻遏lacI ZYA+基因,按遗传学的观点野生型的可诱导性对于组成型突变型是显性的。这是负控制的重要标志。

操纵子非诱导性突变不能都得到表达,它们可以分成两种组成型突变:(1) 启动子突变是顺式作用,若这种突变阻碍了RNA聚合酶与Plac的结合,也就不能阅读操纵子,因为它不能转录。(2) lacI突变若阻遏物失去和诱导物结合的能力也会导致和前者相同的现象。这种突变称为lacIs。

这种反式作用野生型来说是显性的。阻遏蛋白被保持在对操纵基因的识别和阻碍转录的这种活性状态中。诱导物是否加入对其没有影响。这是由于细胞中突变的阻遏物结合在所有的lac操纵基因上并阻断转录,同时还不能取下,野生型阻遏物的存对它也毫无影响。

lacI突变的特点可以从阻遏蛋白结构的得以解释。在阻遏蛋白上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位点。通过这些结合位点来控制基因的表达以对环境作为反应。DNA-结合识别操纵基因。诱导结合位点与小分子诱导物结合。一旦与诱导物作用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而失去与操纵基因DNA结合的能力。通过lacI突变失去某些活性可以鉴别出阻遏物亚基中的两个结合位点。DNA-结合位点的突变是组成型的(因为阻遏物不能和DNA结合来阻断转录)。诱导物结合位点的突变是不可诱导性的(由于诱导物不能减少阻遏物和DNA的亲和力)。

阻遏物功能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多聚体蛋白。在细胞中阻遏蛋白亚基随机结合成四聚体。当不同的lacI等位基因存在时,它们的产物作为亚基结合成异聚四聚体,其特性和同聚四聚体不同。这种亚基之间的作用类型是具有多聚体蛋白的性质,被称为等位基因间的互补(interallelic complementation)。

负的互补(negative complementation)发生在某些阻遏蛋白突变体之间。正如在lacI-d与lacI+基因的重组中所见到的一样。此lacI-d的突变仅导致阻遏蛋白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因此它像lacI-等位基因一样,使操纵子呈组成型表达。由于lacI-类型的突变产生的阻遏物没有活性,它相对于野生型基因是隐性的,而“-d”这个符号表示负互补这种突变类型是显性的。这种突变称反式显性(trans-dominant),也称为显性失活(dominant negatives)。

这种显性的原因是由于lacI-d等位基因产生一个“坏”的亚基不仅它本身不能结合操纵基因的DNA,而且它还通作为四聚体的一部分阻止四聚体中“好”的亚基与DNA结合。这就意味着阻遏蛋白四聚体是作为一个总体,而不是单个单体的简单的集合。这对完成阻遏来说是很必要的。在体外将“好”的亚基和“坏”的亚基混合起来也会产生损坏的作用。

lacI-d的突变是发生在阻遏蛋白的DNA结合位点这就可以解释混合的四聚体可以阻止与操纵基因的结合。结合位点数目的减少使四聚体和操纵基因的亲和力减少。lacI基因的左末端对于蛋白产物来说正好是在N-末端DNA-结合位点。lacI-隐性突变发生在此位点以外的任何区域。但可以起到DNA结合的间接作用。

lacIs是不可诱导性突变,它是不能对诱导物作出反应。此可能由于阻遏蛋白失去了诱导物结合位点,或者不能将它们的作用传递到DNA-结合位点。lacIS突变位点是很有规律的延着基因成束间隔排列。这些间隔可能存在着肽链的改变。

—*—*—*—*—*—*—

R P O Z Y A

①Z、Y、A是指结构基因,用于表达性状;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它可以切断乳糖的半乳糖苷键,而产生半乳糖和葡萄糖;

lacY编码β-半乳糖苷透性酶,它构成转运系统,将半乳糖苷运入到细胞中;

lacA编码β-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只将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移到β-半乳糖苷上;

②I是指调节基因,调节分泌阻遏物或诱导物;

③O是指操纵基因,与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

④P是指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分子遗传学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 脱氧[核糖]核苷 寡核苷酸
 反义寡核苷酸 反义肽核酸 核酶 中心法则 夏格夫法则
 沃森-克里克模型 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 碱基配对 碱基比 互补碱基
 碱基对 核苷酸对 B型DNA Z型DNA 反向平行[核苷酸]链
 发夹结构 发夹环 A型DNA 超螺旋 双螺旋
 互补性 十字形环 互补链 回文序列 共有序列
 环状结构域 D环 滑卡 无嘌呤嘧啶位点 双链体
 同源双链体 异源双链体 环状DNA 共价闭合环状DNA 线状DNA
 单链DNA 双链DNA 双链RNA 常居DNA 叶绿体DNA





其他科技名词

基因表达与调控

 中心法则 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调控 差异表达 表达度
 超表达 共表达 异位表达 组成型表达 诱导型表达
 同种异形基因表达 长末端重复[序列] 转座 转座元件 转座子
 报道转座子 顺式[作用]元件 Ty元件 基因转座 基因组构
 反基因组 沉默等位基因 结构基因 基因沉默 基因多样性
 基因丰余 基因间重组 基因间阻抑 基因内阻抑 基因拷贝
 基因趋异 基因融合 基因失活 基因缺陷 基因破坏
 基因突变 基因位置效应 基因整合 基因置换 基因重叠





其他科技名词

词条标签:

  • 科学  学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成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15976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