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科技评价制度不改革,没有基金的科研很难有出路

已有 4222 次阅读 2012-8-21 08: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基金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外交政策》杂志发布的一条新闻,我也转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并评论了一句:中国除了是制造SCI大国以外,还有神马优势呢?改革科技界的评价体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这两天又到了基金发榜的日子,几家欢乐多家愁。在这关键时刻,孤魂老师的一篇博文“没中基金的科研也该有出路”像黑暗中的灯塔为众多申请基金的loser们指明了方向,博文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连德高望重的黄老邪博主也专门写博文强烈支持这篇博文置顶

   

    在科学网上,我知道有几位博主是不靠申请课题而也过得很滋润的,比如孤魂、李学宽老师,因为他们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转化成生产力了。当然,类似这样的老师在高校和研究所有很多,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就有一批教授和副教授,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他们不是学校重点宣传的人物,但日子过得很滋润,申请国家项目对他们来说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

  

    但是,这些靠技术吃饭的老师绝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年龄基本都是在45岁以上了。也就是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许没有基金,但仍然可以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外部的科研软环境相对今天来说要好得多!因为即使你几年不发表文章,申请不到国家课题,你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所也不会让你下岗!

 

    最近这些年,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硬件环境是越来越好,很多985高校的硬件条件已经不亚于欧美的一流大学了。但是科研的软环境未必越来越好,也许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残酷了。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985大学对新入校的年轻人开始实行Tenure-Track制了。也就是说,如果在规定的几年内,没有主持的国家项目、没有一定数量的SCI论文,你面临的不是转岗就是下岗走人另谋出路。

   

    想让自己的技术真正被市场认可,真正能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绝对比写一篇SCI文章要难得多。没有几年的打拼,没有几年的寂寞,没有几年的心无旁骛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现在的科技评价制度不改革,做技术的年轻人不是被下岗就是被学术界主流边缘化,孤魂、李学宽们的成功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制下很难被复制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15-604299.html

上一篇:分分分,也成了美国教师的命根!
下一篇:坍塌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施工队来自天狼星?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17 刘旭霞 吕喆 许培扬 李永丹 陈小润 罗帆 曾庆平 刘洋 孙东科 林中祥 李柱 杨正瓴 曹雁冰 SCIindex xiaxiaoxue86 dulizhi95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