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奥数不该死——许多菲尔茨奖获得者得益于奥数竞赛

已有 16802 次阅读 2012-7-27 07:58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奥数, 菲尔茨奖

    菲尔茨奖(Fields Medal)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首次颁奖。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而且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0岁。
 
    从1936年开始到2010年,获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一共才52人!如此苛刻的获奖条件使获得菲尔茨奖的难度超越了诺贝尔奖,因此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也绝对不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
 
    菲尔茨奖分布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其中美国10位,俄罗斯9位,法国8位。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创办于1959年,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也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大赛。目的是为了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粗略统计了一下,9位俄罗斯菲尔茨获奖者中其中有5位是奥数数学竞赛的奖牌获得者,包括大名鼎鼎的佩雷尔曼。他们分别是:
 
       1、Grigory Margulis,1962年参加IMO获得金牌,1978年获得菲尔茨奖。
       2、Vladimir Drinfeld,1969年参加IMO获得金牌,1990年菲尔茨奖得主。
       3、Maxim Kontsevich ,1980年参加全苏奥数竞赛,1998年获得菲尔茨奖。
       4、Grigori Perelman ,1982年参加IMO并获得金牌,2006年获得菲尔茨奖。
       5、Stanislav Smirnov,1986、87年两次参加IMO竞赛并获金牌,2010年获得菲尔茨奖。
 
    其它国家的来自IMO的菲尔茨获奖者(统计不全):
 
       1、Laurent Lafforgue(法国),84、85年两次获得IMO银牌,2002年获得菲尔茨奖
       2、Elon Lindenstrauss(以色列),1988年参加IMO获铜牌,2010年获得菲尔茨奖。
       3、吴宝珠(越难),1988、89年两次参加IMO并获金牌,2010年获得菲尔茨奖。
       4、陶哲轩,1986、87、88年三次参加IMO并获得金银铜牌,2006年获得菲尔茨奖。
       5、Richard Borcherds,多次参加英国数学竞赛并获得奖牌,1998年获得菲尔茨奖。
 
    看到一个2008年的统计资料,我国自1985年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除1998年因比赛在台湾举行而未能成行外,至今已经参加了23届,参赛共有134人次参赛,夺得奖牌132枚,其中:金牌101枚银牌26枚铜牌5枚。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表现非常出色,说最好也不为过。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国外的奥数竞赛奖牌获得者有许多成为了世界顶尖的数学家。像俄罗斯居然有将近60%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是来自奥数竞赛优胜者。而据统计,中国154位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参赛者中,将数学作为终身研究职业的仅在10位左右,且多半在国外发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科学网今天访谈的题目是“该死的奥数”,我要说该死的不是奥数。我们要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一项可以发现、培养具有数学天赋人才的竞赛活动,到了中国味道就变馊、变臭了呢?



奥数之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15-596274.html

上一篇:【微博】科学家将保障地球人未来5000年的能源
下一篇:看外国网友如何评价伦敦奥运会!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16 曹聪 吕喆 王铮 喻海良 孙学军 王衍伟 张天翼 曹裕波 徐传胜 喻飞 刘洋 俞立 蒋迅 李宇斌 MassSpec1688 js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