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民校”何时走出山寨的荫影 精选

已有 8012 次阅读 2018-1-17 10:09 |个人分类:白鹿原上|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山寨”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文化,其意之一是近乎盗版的模仿,完胜粗制的滥造,却享受市场追逐的狂欢。但当山寨演化或被迫变化为标准后,就成了规范。

去年11月我去江苏一个工厂驻厂调研半个月,这是我跟踪多年的一个民营企业。发现有两个变化。第一,公司经过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国家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如下图的第二阶段并初步向第三阶段过渡。

第二,是公司管理的发展阶段,处于下图的“第二阶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进入一个世界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后,必须按后者的要求引入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而下游企业将派驻厂代表进驻,一来评估产能,观察影响产品交付的产能分配与变化,二来监督产品质量与生产过程对产品品质的保障,配以不达标的惩罚措施,完成了企业的社会监督。社会的发展,也在促使企业的进步与转型。

这里,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能力与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企业的产能与质量,对照民校就是培养能力与教学质量。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经过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大多选择升本的发展战略。一来为满足家长希望子女读本科的愿望,二来对民办院校而言均有占领高端教育的心理和生源、学费需求,以及降低在校生数以提高生均占有资源的利益驱动。不像公办高职高专,国家限制其升为普通本科院校而办示范型高职高专。民办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民校),升本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申办什么专业。这很难高水平地依据区域特征、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办学历史这四句话来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但也难脱离这四句话的要求。于是,归纳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简单说什么专业报名的学生多,就办什么专业。好在有国家的支持、公办院校的样板、西安地区大量师资的资源,有的是愿意在西安就业的硕士、博士,就先模仿一回、套用一回、山寨一回,民校只能办别人都在办的专业,不能办大家都不办的专业。自主办学的创新空间,其实是很狭小的。民校的发展必定借助山寨文化,经历山寨阶段,这就是山寨的“荫”。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本身并没有错,但以为自己招生不好就是市场无需求,或者别人招生好就是大有需求,那就一叶障目了,更以此作为动态调整专业的唯一依据,而不了解其多维特征,那就有失偏颇。何况市场也有非理性的因素。2004年前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横跨文理两类,招生非常火暴,有的学校达到在校生的一半,于是降低门槛进行教学,自考生只学知识点而无技能,高职生的技能又像电脑培训班,结果很快就办垮了,还拖累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好长时间。现在又兴起学前教育,市场上也需要这类人才,但不少县市教育系统没有安排新聘教师的公办指标,难以进人到岗,而公办教师的薪酬是代课教师薪酬的23倍,结果缺的不是人而是指标。盲目跟风而忽视专业建设,口视教学质量,这就是民校的山寨“影”。

提高民校的培养能力,核心是专业建设。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民校也借此进行省级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和双一流建设,陕西省在省级层面上提出“四个一流”建设,包括省属院校的一流学院与一流专业建设。学科是教师发展的空间,专业是学生就业的依据。专业建设有四句关键的话: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发展内涵、突出特色。对某一个专业超大规模的招生,或不稳定的举办,对专业建设是不利的。西安地区的民校,各校的专业数在30个左右,受招生指标的限制,各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在3000人左右,有条件做到稳定规模、均衡发展。专业名称对各个学校是一样的,看不出区别。各校的特色与差别是反映在专业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内容、实验条件、培养模式与学生就业等更为细致的方面。这才是民校间比拼的主战场,而不可舍本逐末、剑走偏锋。

目前,对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多是从治理结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三实(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教学经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企业产品的质量不一样,产品质量是企业直接赋予的,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校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形成的,是一种间接赋予,而且要接受社会的、就业的、工作的检验。以企业发展对照民校,教育质量最缺乏的是教育过程、教育品质的社会直接监督。民校要摆脱山寨的阴影,一个重要的过程是引进社会(含政府、家长、用人单位和独立评价机构)对民校教育教学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当前,引进企业人员进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于缺乏法规约束和利益机制而形同虚设。民校办学方向的监督,在党建上经过自发、自觉的过程到现在由省委任命校党委书记兼任督学,重点仍在加强党对民校的领导。要形成教学上的“直接”监督评价,也许应当重视如下两点,一是在法规上民校必须有一定资格、资历的社会人士进入校董事会(理事会),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厘清民校的治理结构,另一是建立完善国、省、校三级教育数据中心,建立生源、教育教学过程、就业、五年工作时段的完整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摈弃各种繁复的利益缠绕,让数据说话,逐步公开办学数据,公正办学评价。真正做到办学以师为本,教学以生为本。也可能那天要拜机器人为师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049-1095273.html

上一篇:满庭芳.
下一篇:一个“民校”出走的故事
收藏 IP: 219.245.135.*| 热度|

9 武夷山 孟津 王安良 朱晓刚 黄永义 蒋新正 刘全慧 钟炳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