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源
简议部分重点大学的人均科研经费问题
2018-7-14 17:47
阅读:16556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大学里,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等名校的很多老师的科研经费很多,因此,他们用经费可能有点不够注意一些必要的节省。实际情况怎样呢?本文想在此做一点分析,也免得社会上的误解。科研经费多和少,都不影响科技人员为了工作的需要的开支,以及应有的必须的劳务补贴的报酬。这个我国前10年多做得过于苛刻,不合理;已有很多论述,不在此赘述。从去年开始,已经回复到合理的给各科技人员劳动报酬的方面了,不把科技劳动的贡献在里面体现出其价值和报酬,而是把科技人员当做可以比其他人群少吃少用,从他们那里可以取,给予的、可以受气的人群,那科技就会被社会轻视和落后。要符合科学研究的开支需求,而非像行政的日常的事业费开**样教条、刻板的运作。因为科研项目研究的进程在探索中是会随时出现不同情况的,许多还出现失败,各种地理的、气候的、人文的原因,探索领域的各种变化,常常是要把原来所写项目书的那个假定设计的计划改变的。因此,开支也是要随之改变,何时、哪方面用多少经费,都要根据需求而确定。而且管理部门不要设置各种的条文,表格的填写等啰嗦障碍而影响、耗费科技人员的精力和时间等。只要经费总数符合,达到目的,能最好地完成项目的目标就可以了。这与军队打仗基本是一样的。不能设置各类条文把科技人员捆住,这样经费不能发挥作用,还严重阻滞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科技方面的需求,进而导致国家全面工作含科技工作在内的进展缓慢。因此,现在做的是正确的,而且不该走以前的那个弯路。今后还要改得再好些。

 

 从一些人士认为清华、北大等学校科研经费很多的情况,如曾有一位大学老师写文道:一位大学老师对他说,他们学院全年的科研经费才几百万,比不上清华大学一个博士讲师的经费还多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123701.html)就可以看出存在了一些误解。而这类误解如果不抓紧澄清,其实对于我国这些重点大学的形象和今后申报科研经费等方面会有负面的影响。当然,这位老师也不是直接说清华大学所有的讲师每年都有这么多经费到位,可能就是随便拿个明显多的个例讲一下。但是在文里没有做任何解释,容易给社会造成误解。你们看前几天一位老师对于清华大学动用了1个亿的经费进行了理财运作,被他指责得很多。那不是也出了很多的反响吗?设想,一个亿就认为很多的话,假如清华大学一个讲师都能每年有几百万元进来的话,意味着10多个讲师就可以达到1个亿的经费了。但现实是这样吗?

 2017年3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了最新《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从各高校科研经费来看,全国过亿元大学共234所(http://www.x-mol.com/news/5578)。

其中,清华大学的年度科研经费高达50.79亿,排名全国第一,浙江大学以41.23亿位居全国第二,上海交通大学以33.48亿位居第三,全国范围内也仅有这三所大学的年度科研经费突破了30亿。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进入了全国前十,进入前十的大学年度科研经费都超过了20亿。

    另外的统计数据不仅对全国部分重要高校的全年到校经费数进行了统计,而且计算了很重要的指标:每年人均科研经费数(http://www.sohu.com/a/235788244_451838)。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为关注一所高校中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有多少,这才是最实在的。有部门在2017年初,将各高校2016年的年度经费总额除于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总数,得出了人均科研经费值。我们再来看看前年中国高校人均科研经费前100名的名单。

    blob.png


 从各学校的人均经费数看,不是哪个学校的每年到校经费总数最多就是说明他拥有的每人能支配的经费最多,因为经费是要在科技人员中应用的。因此,每个学校的从事科研的科技人员,即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含图书馆等系统人员)的多少,去与上述的每年到校经费总数做平均,得出的人均科研经费数才能说明问题。这反映了科技人员能够支配的科研经费情况。

从表里可见,清华大学的教师等科技人员的年平均经费数为92.245万元,而不是像前者那位老师所说的似乎连一个讲师,每年的科研经费到位都有几百万元。给人的印象好像是那副教授、教授的会更多的。其实,那位讲师如果是那一年有这么多的,也是个典型多的个例。而大多数的讲师估计会低过92.245万元的这个平均数,因为副教授、教授(研究员)一般会更多一些。

这里,由于多数学校教授的经费可能会多一些,而讲师的、工程师的可能会少一些。就算是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的,也不是能均匀获得经费资助的。因此,有的副教授和高工可能每年获得的经费数要较多的低于全校的人均平均数。教授也会有一部分是低于平均数。但是有少部分教授则可能会多一些。

从上述这些算是很好的高校情况看,各高校的教师等科技人员的每年平均拥有的科研经费也算是可以满足研究需要的。可能部分教师处在平均数之下的,经费会少一些,但是看其工作的学科方向,有的可能也不会开支很多,有的学科则会开支比较多。那么,其他高校呢?则可能经费情况会比较差一些。估计很多的本科高校人均经费数能有10万元的也算较好了,一些可能在5万至7万元的水平的也有。所以,理智的、客观地看待高校的科研经费数,不要夸大地说,以免造成社会其他方面人员的误解是很必要的。我国目前的高校经费经费处在还可以满足国家各行业对科技成果和进步的需求的;我在2006年曾就这方面问题在《科学中国人》发表论文,论述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状况,和阐述必须以自主创新为主,不能以购买和引进他国技术为主,以及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必须靠自己,不能依赖他国理论的发展为依托的许多关键问题,相比10年前科技的投入增加了很多,在国际上研究经费投入(此处指R&D的投入)所占GDP,以及财政预算的比列也算是比较合理的。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的各行业及科技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适当的在一个时间段范围内做些增加也是必要的。






相关专题:聚焦科研经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玉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32-11240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