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星
那一颗叫高士其的星
2014-12-20 18:28
阅读:3554
标签:高士其


 

这几天写博客,工作之余也常觉得没有时间。草草写完放在科普集锦里充数,时而欣喜有个好的开始,时而又觉得沮丧与惭愧。

为何?因为提到科普,有时会想到了高士其老先生,而今天12月19日是他去世的日子,特作小文纪念。

记得小时候家附近有个知名的青少年科技用品商店,卖一些航模用品,电子器件,天文爱好者设备等,我和小伙伴有空常去。门楣有块蓝色匾额,上面工整有力却有些歪斜颤抖的写着两个大字“宇航”,落款“高士其”,当时觉得字很特别,所以印象颇深。有一次父亲还在这家店里买过天文望远镜片,帮我做了个高倍自制天文望远镜。效果很不错:可以看清一公里外的红绿灯。现在这家店早已不见了踪影,颇为怀念。

从那时知道了高老的大名,后来又读到叶永烈先生写的一本书叫《中国的霍金:高士其传》。这本书中对我国科普前辈高士其先生有详细的介绍,很多都是第一手资料。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福州人,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后去美国深造,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本来准备考取化学研究生时,其胞姐因病去世,这突来的变故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悲痛中他转入芝大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据说后来在一次在研究中,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他不幸被病毒感染,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他还是坚持读完了博士课程。后回国曾在医学机构任职,因来不满现状,毅然弃医从文。改名高士其,据他自己解释说:“丢了人旁不做官,丢了金旁不要钱。”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和科学诗,在科普理论与科普工作的推广也有很多贡献。

他在身体残疾瘫痪后中靠口述或艰难动笔写下了几百万字的科普文章。这些科普作品,尤其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雅俗共赏,成为科学内容和文学形式融合的先驱之作。高士其的科学小品文富于文学色彩,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趣味,比如“蝴蝶,美丽而活泼,好比电影明星;秋蝉,清脆而有韵节,好比音乐家;螳螂,好比挺着胸膛的武人;蠢虫,好比专读死书的文人;蚂蚁,好比靠着两条腿吃饭的洋车夫;蜜蜂,好比忙着搬运行李的码头工人;苍蝇是白天的强盗,蚊子是黑夜的土匪,这两个也还有不怕死的胆量;至于臭虫,名称先已不雅,态度又畏首畏尾的不光明正大,看它们胖胖圆圆扁扁的褐木色的大肚皮里,吃的都是我们小百姓的汗和血,一旦光明来到被窝里,它们早已吓得逃个精光了,拿它们来比一般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不为过嘛!”

高士其的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影响了很多小读者,引导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称为高士其爷爷。一些经典之作读来依然让人饶有兴味,比如《生物界的小流氓》、《菌儿自传》、《我的土壤妈妈》等,正如叶永烈对高老的赞叹:“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当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再读高老的作品可能会有一些陌生感与时空隔阂,正像法布尔伟大的《昆虫记》中的某些内容与观念也略显陈旧一样。这正说明符合时代的科普作品多么欠缺,专业人士任重道远,年轻的科普作家们加油吧!糟糕,语气也太官方了吧。好,那就让板砖飞起来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晨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5200-8526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