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我觉得这些现象很可怕 精选

已有 40851 次阅读 2009-5-17 14:39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 研究

 
我觉得这些现象很可怕
 
武际可
 
 
目下,领导对科学技术重视的口号喊得愈来愈响,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一流大学等等,不一而足。
可是,我作为一个平头百姓,所接触到的基层单位一些现象和这些口号所要求的相去很远,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现象的发展很强劲,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第一个现象:学校里不教书的“官员”愈来愈多。我上大学和刚当助教的那几年,北大的校长和副校长,除马寅初年老、江隆基是党委书记不上课外,所有的副校长教务长系主任,包括总务长一律都在上课。即使马寅初和江隆基不上课,他们也常去听课。马寅初每当研究有心得,便不定期给全校开讲座,例如讲他的人口论等。后来个别比较受欢迎的校长,如丁石孙,在离开北大之前,一直在上课。可是如今,不仅校长不上课,副校长基本上不上课,而且据说,经校长恩准,一批院长和系主任也可以不上课,甚至连听课也没有。总之,在课堂里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个别系主任和院长,还可以半年在国外混,半年在国内混。一位在北大当了十多年的校长,不是靠在课堂上和学术报告中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没有给人留下他在学术上的印象的痕迹,而是靠唱流行歌曲来和学生“亲近”,据报道,这种“亲近”被说成是时代的进步,啊,世道的确是变了。
第二个现象,一般教员愈来愈忙,忙完了,什么结果也没有,他们也说不清忙什么。近年来,架在教员和研究人员身上和教学、研究无关的杂务实在太多了,表报、计划、评比、评估、检查、条条框框。以至于一般教员得把主要精力来应付这些负担。和我共事多年的一位朋友,写过一套影响很大的教材,他的工作方式是,每天晚上8点多睡觉,凌晨3点起床做事,而白天时间基本上用来应付各种杂事。真难,要认真做点事,最好的大白天没法做而要去抠休息的时间。一般教员整天生活在被折腾之中,可以安静地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太少了。究其原因,就是学校里,非教学的管理人员太多了。据一般规律,一个效率高的单位,业务人员与非业务人员的比例大约是20比1,可是现在我们学校里的非教学与教学编制大约是1比1,而且非教学人员的膨胀速度还在加大,进而,不教学的“教学人员”也在膨胀,如有些不上课的系主任、院长者流,他们不教课而外也在加入折腾普通教员的队伍,这大概就是普通教员因杂务被折腾得忙不迭的缘故吧。
第三个现象,重点的名目愈来愈多。先是重点院校、重点中学、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国家重点研究单位等等,后来嫌这样还不够突出,又发展出特大重点、攻关项目、超级重点学校等等,到现在进一步发展到重点人,君不见在教学人员中又分出长江学者、教学名师、杰出青年(简称杰青)、百千万计划等名目繁多的品种。按理说,对于技术方面的困难问题设一些重点、集中一点财力、物力和人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对于科学方面的事,就不一定是合理的了。科学史上有许多实例说明,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迈尔的能量守恒定律、帕尔曼对庞卡莱猜想证明关键的解决,都不是重点,而恰恰是在人们不注意的角落里悄然冒出来的。科技领域的领导们过分相信他们的预见力,或者过分相信他们邀集的评审专家们的预见力,认为被设置的重点一定能够以硕大的成果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权力崇拜在科学、教育管理上的反映。其实,事与愿违,把过多的财力与物力集中倾注到重点,无异于,置大量的非重点于死地,从而扼杀了更为广大范围人们的创造力。至于把重点推广到人,则更为荒唐可笑,它只会助长一批人趾高气扬,引起对另一人群的歧视,无助于现代科学需要的合作精神的发扬,更无助于发挥蕴含于最大范围人群的创造力。
第四个现象,学术杂志愈办愈多,论文数量一路飙升,论文质量却愈来愈低。这个印象,是从近年来我审稿的印象得出的。我的业务领域是力学,从我狭小范围的经验外推到整个科技界,当然不一定对,说不定也会有一些学科论文质量有提高。但就我和一些非同行的专家交谈的印象,他们也有同感。就力学来说,原来只有三四种杂志,现在已经发展到二十多种了,但好文章影响较深远的文章很少,而且,由于某些不合理的奖励政策,好文章大半流到国外的杂志上去了。为了刺激论文的数量,人们不仅按照发表论文的篇数来对教员和研究人员排序,还对研究单位和学校按发表论文多少排序。一些单位为了论文的高产,还把生产论文的篇数承包到人,完不成任务的要课以罚金,超额完成的会受到奖励。于是我们的研究单位和学校便迅速变为论文的生产部门,使我国每年的论文产量一路飙升。1990年我国的科技论文篇数全球排名是第15位,2000年排名第8,2004年排名第5,2005年第4,到2007年,科技论文篇数已跃居世界第2了。我们正满怀信心地向全球首屈一指的论文生产大国冲刺。
第五个现象,博士学位大跃进。我国是1978年才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的,到现在才31年,美国如果从1876年John Hopkins大学开创招收研究生制度到现在是133年,可是我们的博士研究生已经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何况美国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是来自其他国家,获得学位之后又返回别国的。本来博士生是为培养高素质教学与研究人才的,可是,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单位,哪里能够容纳那许多博士生呢。于是有半数以上的博士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去指挥别人干活。最后在全社会必然形成一个说空话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的人才结构。博士学位大跃进的另一后果是博士学位的水分愈来愈多,质量大成问题。
第六个现象,学校里教授愈来愈多、名师愈来愈多、教学的检查愈来愈多,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严,可是教学质量却每况愈下,供学生混分、供教师拉洋片的课愈来愈多。
还可以举一些,但只要这几样便足够说明问题的严重。事情不在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而在于这些现象还在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此下去,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实在是和市场上的注水猪肉没有两样。注水猪肉不过是消费人多付了把水当作肉的黑心钱,肉不太好吃,对人的健康估计损害也不会太大,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注水,却会祸害整个国家和民族,想起来实在可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72-232489.html

上一篇:捞面条的学问
下一篇:从噗噗噔儿谈到非线性
收藏 IP: .*| 热度|

237 李永丹 徐胜龙 吕喆 张骥 程光伟 周少祥 刘振前 李洪东 赵凤光 苏力宏 严志远 孙百晔 滕毅 温军 陈铁喜 王水 王邦进 禹荣明 何宏 甘雷 姚羽 陈仁全 研学交流 林伟毅 王林平 徐满才 李浩明 林中祥 许方杰 董江 褚昭明 李剑 江智耀 周可真 曹俊兴 武夷山 孙俊 茹永新 薛长国 陈学雷 朱伯靖 廖永岩 曹成 郭胜锋 周建华 王桂颖 鲍得海 刘恩克 刘建彬 刘玉平 毛飞跃 钱钧 张乾兵 文绍 郭战胜 丁大勇 任胜利 祖乃甡 尚松浩 谢柏松 王洪才 刘锋 吴雄斌 向峥嵘 梁进 陈儒军 李万峰 刘燕强 赵明 孙学军 朱志敏 王涛 王青云 王春艳 钱霍飞 蒋敏强 肖重发 孙平 王永晖 李阳 杨远帆 黄展云 曹相生 梁洪泽 吴飞鹏 胡新根 姚晓 陈安 吴渝 张亮生 戴小华 杨秀海 白冰 信忠保 王培会 周春雷 邓蔚 高关胤 陈国文 陆占国 毛克彪 曹鹏 郭保华 陈绍云 刘立 马臻 张文斌 耿佳佳 傅云义 周全赟 吴志民 丁甜 许峰 崔佳乐 陈苏华 刘郑 吉宗祥 刘继顺 熊李虎 许先进 朱教君 孟庆勋 张锋 杨正瓴 刘贤响 陈琦 安天庆 孟利军 吴宝俊 马福民 任国玉 王岩 黄栋 侯明哲 陈中亚 王振东 魏东平 周望怀 高莉 刘畅 陈敬波 彭柳艳 王启云 邸领军 苗元华 宋健民 王世磊 陈应泉 蔣勁松 张杨 孙健钧 郭磊 王光绪 陈华宾 白途思 吴廷增 张雪峰 张惠国 张芳 肖寒 魏玉保 常顺利 纪阳 尉国栋 徐大军 项永杰 常华进 饶选辉 李淼 李进华 郭桅 马光文 王义超 丁璐 蒋华平 高峡 吴龙 刘波 凌晨 秦川 jiangleidi zzjtcm luxiaobing12 lindajia liang33 ustcMBD ldydy OrientalLion zhouguanghui wou lbjman hjddmsh 特古力 侯振宇 nnjing wngk juscojack frieden poguy gjd angewchem question gaorj htli 宋逸人 wunderfool seawolf xiaobaiyang dzipan xyqin lod FloatingRose fupingzi522 uneyecat zebedee scnlong yuanweiwei chtang zjy365286 xuqingzheng hbwanghai huiee lubin880526 chuanxi xilihutu jiareng baffin2010 fromnowon rxp1985 chaobin tingeMM jucylee wlisme dreamworld shahelife fenqing55 waumo

发表评论 评论 (9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